在观影完《你好,李焕英》之后,我即刻便发了一条动态:如果说看《你好,李焕英》前期接踵而来的包袱逗乐,春节档其他一些电影还能和这一部竞争一下。从「可我妈现在还不会缝啊」这句之后,那一段闪回开始,就基本上就把春节档其他电影甩的远远的了。 贾玲作为新人导演,虽然在电影很多方面处理得尚有些稚嫩,但...…
在观影完《你好,李焕英》之后,我即刻便发了一条动态:如果说看《你好,李焕英》前期接踵而来的包袱逗乐,春节档其他一些电影还能和这一部竞争一下。从「可我妈现在还不会缝啊」这句之后,那一段闪回开始,就基本上就把春节档其他电影甩的远远的了。
贾玲作为新人导演,虽然在电影很多方面处理得尚有些稚嫩,但已然已经交出了春节档最好的答卷。下面我就来简单评析一下这部影片。
以下内容有剧透,预警:
在喜剧效果方面,整部电影安插的笑点可以说非常密集。硬是要将这些密集的笑点分类,主要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
1.故事发展上利用期待落空
期待落空,违背常规的发展思路和顺序,让观众感到意外错愕而挑动笑感神经,这也是近年来喜剧电影里常用的套路。
比如贾晓玲伪造录取通知书,结果字迹未干,观众就等着事情被拆穿的时候,李焕英却以为录取通知书就是校长手签的;
比如包姨在宴上准备升个高调再包个红包,大叔已经在掏口袋了,结果是掏出手巾擦汗;
比如沈光林经常推着自行车,观众以为他将骑自行车离去的时候,他才告诉我们他不会骑;
比如沈光林拿着电影票兴冲冲地往电影院跑,结果却发现座位分单双号;
这些都巧妙地利用了违规正常思路的反转,使得观众大笑开怀。
2.利用文字把戏
利用文字把戏,一般常见的是望文生义、成语误用、李诞最讨厌的谐音梗、顺口溜等等,本部电影里有两处比较经典的桥段都用到了类似的把戏:
一个是排球队的两支队伍,一支叫铁娘子队,另一支叫打铁娘子队,偏偏李焕英还能用生产车间的功能把这个队名给圆回来,这就挺高级的了;
另外一个是纨绔子弟,先是沈光林读错了,观众乐了,本以为贾晓玲会反应过来接过来沈光林抛出来的梗,出乎我意料的是贾晓玲也跟着一本正经地读错字,这个就很有趣了。
3.类似、对比和衬托
在整部影片里,对比比较少,但类似还是用得挺好的。最典型的一个桥段,便是女排队员中有一位头发秃了,在帮她整理头发的时候,她的母亲也是一样的发型,看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人便已经觉得是遗传原因了。但镜头往下一转,连家里的狗狗都是一个发型的时候,这种连续的类似产生了一种极为强烈的喜剧效果。
用得最好的是衬托,也就是沈光林上台演出的那一段,平常台下逗乐的喜悦和台上逗乐的鸦雀无声形成了对比,这种对比之下更多的是一种衬托,喜剧很多时候确实需要热一热场子,把观众带进那种氛围里,才能笑的出来。而贾玲直接把这一幕给搬到了电影里,这个桥段就显得很厉害了。
4.演员的肢体语言
这一点用得最好的地方,是划船的时候,沈光林和皮特互相问他们和玲儿或者玲儿表姐的关系,两个演员的表情交流真的是绝了,非常到位的面目五官表现,直到最后两人握手言到一家人,这种坏坏的窃喜劲儿,表现得非常有喜感。
当然,能做到这一点喜剧效果,演员的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槛,沈腾和陈赫,真的表现得太棒了,堪称教科书式的演绎。
除了喜剧效果惹眼之外,影片最大的亮点,也是我说远超同期其他电影的原因,在于影片的悲剧内核。
从贾晓玲穿越到过去,再到想办法穿越回来的这一段中,我们能够看到故事欢乐的氛围之下,故事讲述的是贾晓玲想要对母亲的偿还。这种偿还一方面是精神上的给予,包括买到电视机让母亲倍有面子。
但直到排球比赛之后、厂长要为自己的儿子沈光林挑媳妇之后,这种偿还更多意义上便成为了贾晓玲作为女儿的一种自我牺牲。这种自我牺牲是通过改变母亲和他人的恋爱,牺牲自己的“出生”和“存在”,来让母亲获得物质上的富足。
这已经开始让这出喜剧有了悲的基调,子女对于母亲的单向自我牺牲,一种感恩和偿还。但当贾晓玲满含泪水地说道「可我妈现在还不会缝啊」这句之后,事情便有了本质的变化,这种牺牲变成了双向的牺牲,母亲一直知晓并迎合着报恩的女儿。影片在此刻安插了大量的闪回,尤其是在舞台上的贾晓玲和观众席上的李焕英四目相对,含泪喜悦的片段,便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意义使得整个故事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意义内核上,都升华了。
影片的高潮,母女之间的这种挚爱,让人动容和泪目。
(文/星夜行)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影视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