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倪自放 管虎执导的《八佰》周末点映,因为大题材、众星云集、亚洲顶尖的全程的IMAX拍摄,有评论将其赞为“战争大片的突破之作”。 事实上,管虎还是用他擅长的小人物在大背景下的故事,体现在绝境里的一种生存方式,在绝境里描写底层小人物,普通士兵对死亡恐惧瞬间怎么去克服,如何逼出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倪自放
管虎执导的《八佰》周末点映,因为大题材、众星云集、亚洲顶尖的全程的IMAX拍摄,有评论将其赞为“战争大片的突破之作”。
事实上,管虎还是用他擅长的小人物在大背景下的故事,体现在绝境里的一种生存方式,在绝境里描写底层小人物,普通士兵对死亡恐惧瞬间怎么去克服,如何逼出人身体里的血涌,如何逼出人性光辉。相比好莱坞优秀战争大片,《八佰》有自己的特点。
群像成长
《八佰》是由黄志忠、张俊一、欧豪、张承、王千源、姜武、张译等主演的一部战争题材影片,故事取材于淞沪会战最后一役,中校团副谢晋元奉命率领88师524团一营坚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并争取国际社会支援。面对几十万日军,为了迷惑敌人,虽只有四百余士兵,谢晋元对外宣称有八百人,后世敬之为“八百壮士”。
88师是“德械师”,如果仅仅描摹德械师如何对抗日军,影片所表现的内容就较为单一了,管虎选择了群像的成长这样一个主题,甚至整个群像不局限于德械师主力,而是从一群散兵开始。
《八佰》的镜头起始于一只惊惶的老鼠顾盼之后翻身钻进洞中。接下来就是操着湖北口音的援兵千里赴戎机,慌乱地将生命投向明知的死地。这些人并非正规军,黄志忠饰演的老葫芦,欧豪饰演的端午,张俊一饰演的小湖北,王千源饰演的羊拐,被视为所谓的溃兵,不知不觉中卷入了四行仓库的战斗。羊拐是个职业军人,能迅速地融入这个军队,其他几个人皆想着逃命。
同样是来自溃兵的老铁(姜武 饰演)和老算盘(张译 饰演),也有一个贪生怕死的特点,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时刻想的也是如何逃命。
不同于《血战钢锯岭》之类好莱坞战争题材对单一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尽情展示,《八佰》描摹的是群像的成长,比如欧豪饰演的端午,曾经想游过苏州河逃到对岸,但残酷的现实打消了他逃跑的念头,在四行仓库的集体氛围里,他成为战斗的一份子;老铁几乎懦弱了一整部影片,但在最后时刻还是成为护旗的英雄战士;
但《八佰》没有让每个“废柴”都成长为英雄,老算盘最后想的还是逃跑,在战斗最后打响的动员中,还是有人选择了逃避,这符合人性复杂和战争的残酷的特点。从河对岸偷偷游过了参加战斗的三个学生,一场战斗就死去,观众甚至都没看得太清楚他们的面孔。
电影《八佰》汇聚了一众实力演员,在导演管虎的镜头下,演员们奉献了自己演技的高光时刻。因为《八佰》群像式的表达,该片成为一部“没有明星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演员是为剧情服务的,甚至刘晓庆这样的名角,在影片中没有一个正面的特写。
《八佰》不是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描摹,影片中关于中多次出现的白马,就是一个对于战争理解的意象。在小湖北、端午等人的想象里,都是白衣白袍的赵子龙形象对抗日军的画面,那个画面后来幻化为他们自己,白马在这里成为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想象,这不是影片的主流部分,而是一个诗化的表达。
多方视角
四行仓库狭小空间里的英雄成长,是《八佰》的重要内容,但如果仅限于此,作为一部战争大片的《八佰》可能会更为单薄,令人惊喜的,管虎选择了一个更为丰满的多方视角,来展现战争。
之前有关电影《八佰》的宣传,较多地提到了管虎导演的一句述评,“这可能是历史上唯一一场有观众的战斗。”大致的意思是,四行仓库之战非常惨烈,但仅隔一条苏州河的租界却歌舞升平。观看《八佰》之前,对这样的场景对比有一个心理预期,但没有想到的是,影片将这场对比做到了极致,南岸租界里的戏份,在戏份上不少于三分之一,而且南岸里的每一个镜头,都与对岸的战火息息相关。
将对比做到极致的管虎,实际是在用更为复杂多元的视角表达战争。从表现形式说,《八佰》大的视角方面至少有三个,一是四行仓库里的中国军人,一是南岸租界里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再一个就是坐在空中飞行器里俯瞰这场战争的所谓“国际观察员”。其中“国际观察员”所得镜头不多,对于这场战斗而言只是一种提示性信息,即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否真正关系到国际上对于整个战争的看法。
南岸租界里的视角,在外在表现上,表现为物理上的视野与“镜头”,所谓物理上的视野,即两岸相隔不远,南岸的人就坐在河边观察、评论着对方的战斗。另一个“镜头”的视角,在于南岸租界里有不少人通过望远镜观察对岸,更为清晰地呈现四行仓库内的战斗,比如侯勇饰演的教授,主要的动作就是拿着望远镜关切的观察对岸,四行仓库里的战斗,还出现在南岸租界里外国人的望远镜镜头里。
《八佰》开场不久,就在大银幕上形成了一副非常奇妙的画卷:以河为界,一边是灯红酒绿的天堂,另一边是炮火连天的地狱。但是,不同观察视角里的战斗,并不是割裂的,南岸的视角,也不仅仅表现为物理上的观看,租界各色人等的态度变化,从事不关己到逐渐共情于对岸的战斗,逐渐形成了合流。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南岸照旧过自己的生活,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他们甚至在开赌对面的中国军人能抵抗多长时间。当战士们在四行仓库楼升旗之后,南岸的中国人渐渐加入这场战斗,向对岸致敬,甚至黑帮也公开募集人去给对岸的中国军人送电话线。
共情不煽情
很多观众看完《八佰》之后,用了泪目这样的评价。就个人体验而言,看《八佰》我没有哭一次,当然感动的桥段不少,比如战士们排好队浑身绑着手榴弹,一个一个地跳进日军的队伍与对方同归于尽,影片没有给出多少面部特写的镜头,而是运用了“声音特写”这一表现手法,每个战士跳下去之前,都大声喊一下自己的名字和籍贯,壮士许国,向死而生。这是从个人观影体验里让人感动的桥段,但不至于哭。
感动,但不至于去哭,或许是《八佰》创作上的应有之义,总体上《八佰》不是一部好哭的电影,如果仅仅用泪目来评价这样的一部电影,那是看低了《八佰》。
网上流传一个小视频,在准备赴死之前,四行仓库的士兵们托人写信回家,李晨饰演的山东兵有这样一段台词。
“姐(负责写信的),俺是山东临沂平邑仲村的,俺娘叫唐小红,娘,我想咱平邑的金银花了……”
论煽情,这才叫煽情,所有的最能打动人的桥段,很多都夹带着个人的情感。这一段就是,管虎的父亲管宗祥,平邑人,1942年在山东参加八路军,任文工团团员。管虎的父亲和四行仓库之战无关,但他亲眼见过抗日战场上的战友,很多都是眉心、额头中弹。
不过在公映的版本中,这一段被剪掉了,管虎在斟酌之后,最后呈现出的内容并没有朝着煽情的路子走,而是力求共情。
《八佰》的共情,在于多视角呈现这场战斗,让人理解这种战斗,理解这个队伍里每个人的犹豫与成长,最后,当然是片中人对于战争的看法,比如,姚晨饰演的何香凝在对面的租界焦急万分,看到四行仓库的战士明知向死,还是升起了旗帜,她感慨说,“中国人皆如此,何至于此”(大意)。电影中的谢晋元,以及四行仓库的基层军官,也有类似的表达,这是容易让观众共情的关于这场战斗的理解。
《八佰》的最后一个镜头,四行仓库上的累累弹孔给足了特写镜头,镜头升起,是现代化的大上海。这是历史与现代的一个链接,《八佰》最大的贡献就是在观众和好的战争电影之间建立共情和链接。相比世界影史优秀的战争电影,《八佰》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这已经是对战争题材电影水准的一个大幅提升,这个提升不在于精雕细刻的摄影镜头和亚洲电影范围里最出色的设备,而在于观众对华语战争电影较好的共情,那就是在民族危亡思考,关于气节、关于战争的理解。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影视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