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影视看点 >>精彩电视剧推荐 >>《一九四二》:冯小刚的这部电影,为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一九四二》:冯小刚的这部电影,为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3/5/3 9:19:43 【kenbest】

冯小刚这大半辈子拍过不少电影,但是大部分都是《非诚勿扰》似的商业片,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并没有内涵,他自己也直言,并不喜欢自己拍的商业片。 而有这么三部非商业片,才真是冯小刚的心头好: 一部是《唐山大地震》,一部是《集结号》,还有一部就是2012年上映的这部纪实性电影《一九四二》。 《一九四二》上映的...…

冯小刚这大半辈子拍过不少电影,但是大部分都是《非诚勿扰》似的商业片,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并没有内涵,他自己也直言,并不喜欢自己拍的商业片。

而有这么三部非商业片,才真是冯小刚的心头好:

一部是《唐山大地震》,一部是《集结号》,还有一部就是2012年上映的这部纪实性电影《一九四二》。

《一九四二》上映的时候,评分并不高,观众缘也不大好,甚至当时有媒体直言道:“大过年的,谁愿意看这种让人堵心的电影啊!”

八年过去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评分越来越高,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今天具体来谈谈这部电影吧!

1,多种镜像语言的运用,成就了一部经典电影首先,故事切口选择上,就非常巧妙。

在电影里,导演选择了这样两个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一起踏上了逃难之路。

一家是张国立饰演的土财主,出门是有枪有粮,他们不像是逃难,反而像是带着一家人去旅行;

而另外一家人是瞎鹿一家,身无长物,从出门开始就只能啃树皮,吃木头,最难的时候,只能找张国立这位土财主借粮食。

这个故事切口是特别精妙的,从一开始,就将乱世之中的人物群像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有人是逃难,有人是旅行。

而这种对比带来的冲击感,也特别强烈,一下子就能抓住观众的眼球。

最关键的是随着剧情的发展,特别是当观众亲眼看到土财主一件件的失去他所拥有的,一步步变成和长工一样的处境的时候。

全剧最想表达的思想也昭然若揭了,那就是:“身处乱世,没有一个阶层能躲过,没有一个阶层能独善其身!”

这种乱世的悲凉感,这种灾年带来的饥荒感,从一开始就为本片注入了一份悲剧色彩,而这也是本剧之所以经典的主要原因。

其次,色彩的渲染与妙用。

都说中国最会运用色彩,最会用色彩去表达电影情绪的人是张艺谋,其实在我看来,并不是,比如在这部电影里,冯小刚就表现出了极高的色彩语言天赋。

比如当张国立等人刚刚走上逃荒之路时,电影镜头,依然是明亮的,依然是光明的,而对手下长工说的话也是中气十足,说道:“他们才是逃难,我们不一样!”

这种镜头的色彩,搭配上语言的热烈,从一开始就将电影的情绪,强烈的表达了出来。

而当他们一路上失去自己的亲人,一路上失去自己的所有,直到无路可走的时候,灰色、暗色、灰调、暗调,就成了电影的主流。

特别是当张国立饰演的角色问长官:“我们怎么才能证明自己是一个灾民呢?”

这种无力感和无助感一下子就涌上了心头,而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优势所在!

第三,拥挤的镜头感和孤立的个人,直击人心。

作为一部灾难片,其实运用拥挤的镜头感,去表现时代洪流里个人的悲凉,是最好的一种表现方式。

但是在这部《一九四二》里,冯小刚的镜头感的运用,比起其他灾难片带来的感受还要强烈。

下面几个镜头是我认为全片最直击人心的,第一个:当花枝决定卖掉自己,给孩子和新结婚的丈夫换一口吃的时候,丈夫送到了野地里,在野地里,花枝对丈夫提了最后一个要求,那就是去野地里把两个人的棉裤给换了,因为她的厚一些。

而通过冯小刚从天而降的镜头语言,当我们看到花枝和拴柱在野地里互换着棉裤的时候,这种直戳人心的疼痛感,真的一下子就涌上了心头。

第二个细节是:当张国立抱着孙子,坐着火车,终于到达了西安的时候,在拥挤的人潮里,在密密麻麻的灾民里,张国立一个人抱着襁褓里的孙子,嘴里念叨着:“只有我们爷俩到了这里”的时候,这其中的孤独和寂寞一下子就涌上了心头。

能用几个镜头就将时代洪流里个体的无助感表现出来,这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这也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真实感受。

2,蕴含希望的结局,赋予电影深度虽然这部《一九四二》从整体格局上来说,就是一部踏踏实实的悲剧片,灾难片,看完这部电影的人,大多数都很堵心。

但是当大多数人看到结尾,当大多数人看到结局的时候,都会被突如其来的反转所感动。

在最后一刻,张国立抱着襁褓里的孙子,终于到了西安城下,可是随即他就发现了自己唯一的孙子,已经死去多时。

一路上失去,一路上走散,一路上从希望到绝望,这不管是对于张国立这个角色,还是对于观影的观众而言,都是一种直接打击,可是就在张国立怀着必死的心,走上回家的路时。

电影的最后,导演又给了一个有希望的结局,那就是让他带着一个失去所有亲人的小姑娘,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老,一小就这么向着死亡前进,就这么相互搀扶着朝着来时的路走,这种行为里本身就有一种“向死而生”的寓意。

而电影的深度,也从这一幕开始真正走向了高峰!

这部电影从来都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卖惨,一部简单的纪实性电影,他更想表达的是一个时代的阵痛,他更想表达的是一代人的悲剧人生。

3,电影中的人文关怀,增加了电影的广度电影《一九四二》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作为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小说,从骨子里就带着一种特殊的人文关怀,带着一种特殊的知识分子情怀。

比如下面几个细节,就别具一格:

第一个:乱世中的爱情。

对于长工拴柱而言,他之所以选择跟着地主老爷,之所以愿意保护他们一家子,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真的爱大小姐,而为了这份爱情,他愿意奋不顾身,他愿意和别人拼命。

可是在电影的最后大小姐,选择了卖掉自己,给自己的父亲换口吃的,而在拴柱惊慌失措,甚至在精神支柱崩塌的时候,是刚刚失去丈夫的花枝站了出来。

给了拴柱最后的爱情,给了他最后的精神支柱。

而在洛阳城内放着礼炮,洛阳城外拴柱和花枝跪地成亲这一幕,确实体现了人文关怀,也增加了电影的广度。

悲哀,当也有温情,绝望,但也并不失望。

第二个:乱世中的人性。

在冯小刚的这部电影里,其实刻画了很多腌臜的人性,但是同样,也有很多真实的人性,熠熠生辉。

比如瞎鹿,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带着老娘,有一口吃的也要带着老娘,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比如星星,在眼看一家人都要活不下去的时候,一个大小姐选择了卖掉自己,就为了让自己唯一的父亲活下来;

再比如最后一刻失去所有的张国立选择了带上一个陌不相识的小女孩一起活下来,这就是善良的胜利,这就是人性的胜利。

而这也是这部电影真正的深度和广度之所在。

总之,冯小刚2012年上映的这部电影《一九四二》,不管是从电影语言,还是从故事内核来说,都是一部经典电影,再加上电影之中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更让人这部电影足以影史留名。

而这大概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会喜欢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吧!

扩充阅读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剧情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注和动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