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波将金号》是1925年上映的一部前苏联电影,为了纪念“1905年俄国革命”20周年,谢尔盖·爱森斯坦以“波将金号战舰起义”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同时辅以艺术创作而拍摄的个人第二部电影长片。电影上映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巨大反响,至今仍是世界各大电影学院研习电影剪辑技巧的“教科书”。1952年比...…
《战舰波将金号》是1925年上映的一部前苏联电影,为了纪念“1905年俄国革命”20周年,谢尔盖·爱森斯坦以“波将金号战舰起义”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同时辅以艺术创作而拍摄的个人第二部电影长片。电影上映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巨大反响,至今仍是世界各大电影学院研习电影剪辑技巧的“教科书”。1952年比利时组织63位世界著名导演进行的投票中,《战舰波将金号》名列“世界十二佳作”之首。1958年布鲁塞尔电影节的评选中,该片当选“电影问世以来十二佳作”的冠军。导演爱森斯坦因为此片蜚声国际,而影片中创新的蒙太奇风格影响至今。
爱森斯坦的创新性电影讲述的是1905年俄国革命中的真实历史事件,当时的俄国是沙皇专制,他采用的压迫统治手段引发了广大劳动者的强烈不满。工人罢工愈演愈烈,尤其是1905年1月9日,沙皇采取严酷手段镇压了普通群众,引发全国人民的反抗。当岸上的罢工浪潮传到波将金号战舰时,众多水兵也早已受够了上司的霸权。在以绝食为抗议的活动中遭受到了武力镇压,水兵们一怒之下占领了军舰波将金号,但是水兵们的领袖却牺牲了。岸上的民众在敖德萨支援波将金号时,遭遇了沙皇的无情屠杀。
《战舰波将金号》
1924年之前,电影还只是以叙事为主,虽然有德国表现主义、法国印象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等电影风格的出现,但是美国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手段仍然是最主流的。所有的电影风格改变的只有叙事层面的技巧和道具背景方面的创新,却未曾出现过对电影制作手段的改革。虽然1924年库里肖夫已经拍摄了两部蒙太奇风格的电影,却没有引起重视,直到《战舰波将金号》的上映,才让世界注意到了苏联正在进行的电影实验,即苏联蒙太奇风格。
库里肖夫
如果说爱森斯坦的导演处女作《罢工》是小试牛刀,那么《战舰波将金号》则更像是成熟技巧的炫耀。好莱坞认为电影是故事的艺术,德国和法国电影人认为电影是视觉艺术,而爱森斯坦则认为电影是剪辑艺术,爱森斯坦对电影剪辑的理解源于好莱坞著名导演大卫·格里菲斯的作品。从《一个国家的诞生》到《党同伐异》,格里菲斯对电影剪辑有了很多尝试,并且开拓出剪辑技巧更多的作用,但是格里菲斯对剪辑的理解受限于向观众传达准确的情绪和信息。在《战舰波将金号》中,爱森斯坦已经摆脱了故事和情绪的限制,剪辑不仅是把片段组成电影的技巧,更是用画面引导观众进行心理联想的手段,这也是蒙太奇剪辑的根本意义。
大卫·格里菲斯
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萨杜尔曾对本片不吝夸赞:“在无声电影的范畴里,除了卓别林的电影,没有其他任何一部作品能和《战舰波将金号》相媲美。”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爱森斯坦在本片中创立了蒙太奇剪辑技巧,在他的理解中,电影的魅力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来源于冲突。两个镜头并置会引发冲突,而冲突则会继续制造戏剧张力,这种戏剧张力便是观众脑海中形成的新的理解。所以在《战舰波将金号》中,剧情并不是制造戏剧冲突的主因,通过剪辑制造出“观众的理解”才是戏剧的本质。
《战舰波将金号》
蒙太奇剪辑技巧蒙太奇剪辑手法可以功能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其实这样生硬的划分并不科学,因为有的蒙太奇镜头可以具备多重功能,而不仅限于三类中的某一类,所以蒙太奇也是互有交叉,并不能以偏概全。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中就运用了不只一个蒙太奇技巧,包括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杂耍蒙太奇等。这也是为什么即便他的电影主题早已过时,作品仍然能够被电影人不断地学习、探讨,电影中的故事具有时效性和时代局限性,但是电影技巧却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爱森斯坦
对比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在本片中有很多的运用,因为故事是围绕“俄国1905革命”展开,影片中有大量的强弱、贫富对比。对比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的手法之一,通过镜头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强烈对比形成戏剧冲突,一般会被用来表达对弱方的同情以及推动剧情发展。《战舰波将金号》中前半段对普通水兵和军官态度对比,来强化不同阶级之间的强烈矛盾,而通过面部表情的特写对比,表现出当权者的残暴统治。
举个例子,水兵们因为绝食而被集中在甲板上,被舰长威胁会吊死他们,此时画面中出现了当权者和水兵的表情对比。当权者看向高高的桅杆,嘴角上扬露出微笑;而水兵们也看向桅杆,表情无辜而害怕。通过这种最直接的情感对比,可以看出爱森斯坦想要传达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面对糟糕的饮食,水兵们只是在努力忍受,并没有反抗的决心。正因为舰长的这次威胁,才让他们看清了统治者的真面目,展开了一场自我救赎的反抗之路。
隐喻蒙太奇隐喻蒙太奇也是表现蒙太奇的一种,和对比蒙太奇不同的是,隐喻蒙太奇更为隐蔽,经常会借助于道具或者另外的镜头来共同形成隐喻的效果。隐喻通常会有两种功能:讽刺、象征。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中就有两组镜头,分别起到了讽刺和比喻的作用,隐喻蒙太奇使用的拍摄手法一般会比较简单,这样才能突出隐喻的主题。
讽刺作用:波将金号上的水兵们发现肉里面满是蛆虫时,第一时间向舰长报告,舰长派了一个医生来检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医生来的时候是戴着眼镜的,但是他检查之前摘下了眼镜,然后告诉水兵们“肉里面什么都没有”,检查完之后又戴回了眼镜。从这个一摘一戴的简单镜头衔接中,表现出当权者对普通民众的困境“视而不见”,讽刺了当权者的“故作不见”。
象征作用:敖德萨阶梯镇压之后,波将金号战舰炮击当权者的院门,此时爱森斯坦快速剪辑进来3个狮子画面,分别是睡狮、卧狮、醒狮。画面中的狮子并不是场景中的饰物,它代表着广大的民众,从默默忍受沙皇的残酷统治,到被完全激怒愤而反抗的过程,爱森斯坦用极简的拍摄手法完成了强烈的情感表达。“石狮怒吼”的这个画面也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镜头,不仅完美契合故事发展,还扩大了情绪感染力,更妙之处在于这种剪辑之间内在的逻辑性。
另外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战舰波将金号》本身是一部黑白电影,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35年的美国影片《浮华世界》。但是爱森斯坦却让这部黑白电影中出现了红旗飘扬的奇景,水兵们推翻了当权者的残酷统治后,在船舷上升起了红旗。电影一般是每秒24帧,爱森斯坦让专业的工程师逐帧染红了旗帜,才有了电影中突然出现的颜色,这在当时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红旗很明显象征着革命,代表着彻底的反抗,升起的红旗还给岸上的人们带去勇气和希望,极大地升华了电影主题。
除了上述两种蒙太奇手法之外,电影《战舰波将金号》中最经典的蒙太奇手法莫过于杂耍蒙太奇,而运用此手法的“敖德萨阶梯”电影片段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段落之一。“敖德萨阶梯”是蒙太奇技巧学习者的“圣经”,是世界电影永恒的财富,下面我们会专门对这一段落做出详细解读。
“敖德萨阶梯”“敖德萨阶梯”段落中使用的技巧是杂耍蒙太奇,爱森斯坦曾经在所著文章《杂耍蒙太奇》中有过描述:杂耍蒙太奇能够给予观众情绪上的感染,心理上的震撼。把随意挑选的、独立的片段组合起来,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能够引领观众感受到导演设定的主题。一切以最终目的为出发点,对镜头进行剪辑,当两个看似不相干的镜头相接,观众感受到的是倍增的情感。“敖德萨阶梯”讲述的是沙皇派出军队镇压那些支持波将金号水兵的普通民众,军队从阶梯的最上层出现,向下逐层镇压、屠杀手无寸铁的民众。
这个段落从第48:00开始,一直持续到54:50秒,一共6分50秒的时间,根据后来的研究者统计,共出现了155个镜头,平均3秒一个镜头。正因为这种快速的镜头切换,让观众体验到了超强的压迫感,即便我们如今再去回顾这段作品,同样会有观影时的紧张感,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剪辑的魅力。士兵出现时,民众四散而逃,装备整齐手持枪械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老弱病孺形成强烈对比,士兵开枪后,民众一个接一个的倒下,这时的剪辑蒙太奇主要是为了表现出被杀害民众数目之多。
爱森斯坦通过不断地切换民众奔逃镜头和士兵步步逼近的镜头,凸显出强烈的肃杀氛围;把民众逃跑的全景镜头和某一些独特角色的单独镜头并置,表现出在这场浩劫中无人能够幸免。其中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角色,死去孩子的母亲,她看到自己孩子倒在了血泊中。导演用了特写镜头来描述角色惊愕的表情,此时再交叉剪辑孩子被人踩踏,母亲精神崩溃,这位母亲的特写镜头和军队的中景镜头并置,表现出军队的冷酷残暴毫无人性。
另一个著名镜头,是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母亲被枪杀之后,婴儿车自阶梯之上往下滑落。滑落的婴儿车,奔跑的人群,不断切换的担心婴儿安危的民众特写,还有敖德萨阶梯上残暴的镇压全景,这些镜头来回切换,让观众对婴儿的安危十分担心。这组镜头最后,婴儿从车中甩出,民众被士兵杀害,通过两个镜头并置,表达出导演的真实意图:虽然婴儿是自己甩出去的,但是本质上是被士兵杀害的。
从敖德萨阶梯镇压开始到结束,所有的镜头并没有真正的时间线上的先后顺序,甚至也弱化了空间位置。这些四散逃跑的镜头在现实中可能仅仅存在几十秒,爱森斯坦却把它延长至近7分钟。爱森斯坦因此也开拓出蒙太奇剪辑的另一个功能:延长时间。而延长时间的作用则是为了强化表达沙皇统治的残暴,通过长时间的情绪递进,影片的情绪才能到达高潮。爱森斯坦通过娴熟的蒙太奇剪辑技巧,让影片形成了独特的影视风格,而士兵自上而下的镇压,在画面中占据着压迫式的比例,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镜头美学。
蒙太奇的影响爱森斯坦在50岁时便与世长辞,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导演作品,以及改变电影创作方式的蒙太奇剪辑风格。爱森斯坦的电影创作始终和理论发展同步进行,用理论指导创作,以创作反馈理论,实践是理论的试金石。他在电影中不断尝试不同的蒙太奇风格,通过并置完全不同的镜头来获取最大的戏剧效果,引发观众的共鸣。爱森斯坦创立了全新的剪辑手法,为后世电影人树立了经典的范例,电影故事可能会过时,但是蒙太奇剪辑技巧已经不朽。
国内电影人在蒙太奇上的运用已经十分成熟,早在2003年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中,采用多线叙事电影结构。平行蒙太奇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镜头的节奏感,成为在国产小成本商业电影的典范。而在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中,则通过蒙太奇剪辑全景展示了行星发动机的数量之多和剧变后的地球环境。现在的蒙太奇不再是单纯的电影风格,而是一种成熟、有效的电影剪辑技巧,合理运用蒙太奇剪辑能够事半功倍,爱森斯坦的理论至今仍然在不断发展、进步。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影视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