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影视剧情

看完金陵十三钗,失眠了一晚,借写观后感发散抽离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3/5/15 16:27:53 【kenbest】

原创《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说明:本人12月18日看完《金陵十三钗》,心中堵得厉害,以至于一夜失眠,白天脑子里依然翻来覆去全是电影里面的片段,颇似入戏太深。为即早抽离,于是洋洋洒洒地记下了一些观后感,愿与各位童鞋探讨。谢谢观赏,欢迎指正!   ==============...…

原创《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说明:本人12月18日看完《金陵十三钗》,心中堵得厉害,以至于一夜失眠,白天脑子里依然翻来覆去全是电影里面的片段,颇似入戏太深。为即早抽离,于是洋洋洒洒地记下了一些观后感,愿与各位童鞋探讨。谢谢观赏,欢迎指正!

  =================================正文开始===================================

  第一时间看到论坛上新鲜出炉的《十三钗》剧情讨论帖,刚刚观影归来的第一拨观众字里行间满是意犹未尽,激赏有加,令我这个容易被煽动的人,一改之前支持《龙门》胜过《十三钗》的态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搞定了电影票。大功告成,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在万分激动和满心期待中等候着第二日的十三钗之约。

  鉴于出门时间控制的有点太“恰到好处”了,以至于在开影前3分钟终于在影院里坐定的我,有点气喘吁吁,惊魂未定。借着贴片广告时间,稍稍平复了一下澎湃的心跳,淡却潮红的面颊耳朵,心里突然升起一种押宝赌博的刺激感觉,不知道我的这次“冲动”究竟会是魔鬼还是幸运。

  灯光渐次暗了下来,电影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现在回想当时看到主演里面倪妮的名字,只是觉得陌生并且拗口,尽管之前已看过很多条评论对她不吝溢美之词,大赞其风情万种,但到此一刻我的理智回归,心中虽有一些期许,更多的却是拭目以待。

  电影在迷雾般的硝烟弥漫中开场,灰暗破败的断壁残垣,此起彼落的枪炮轰鸣,惊慌失措疲于奔逃的民众,充斥于画面中,以令人憋闷压抑的色彩,刺耳惊怖的声响,血淋淋昭示着战争的残酷和伤痛。这样的画面似曾相识,同题材的《南京南京》就是这样的色调,这样的场景。如此写实或许为了还原历史,再现惨景,对于电影来讲是交待背景,渲染气氛之必须,对于观众则奠定了观影情绪的基调。我从这里开始心里就发堵,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再经历了一夜翻来覆去无法抽离之后,直到此刻,我依然觉得郁闷难舒。

  电影是以一个女学生的视角来讲述的,可惜她最初的几次出场,灰头土脸加上惊惧恐慌的表情,略微模糊的五官减弱了其存在感,让我并未意识到她就是影片的第二女主角。现在回想那几段情节,只能模糊地记得她很恐慌无助的眼神,还有怯生生地喊出的那句“密斯特”。以新人来讲,表演已经很具层次感了,尤其是眼睛,当然让我惊艳的还在后面。

  约翰最初的二流子形象塑造的很生动,简单的几句话,几个表情拿捏到位,入木三分,毫无刻意雕琢表演的感觉。贝尔果真不愧是拿了小金人的。

  似乎每部这种题材的电影里面都会有李教官这样的角色,以表现中国人的血性和刚强。个人认为李教官这个角色的出彩之处有二:一是智慧,将手榴弹预先放置在日军必经之处,等日军到达时,就以之为目标进行狙击,以单枪匹马一人之力,造成左右开弓,遍地开花的局面,让日本兵草木皆兵,变成无头苍蝇,左奔右袭,疲于奔命。即使最后到了弹尽粮绝的被围绝地,依旧从容镇定地安排好最后的阵地,面对着步步紧逼合围而来的日本兵,带着轻蔑仇恨的笑从墙头一跃而下,引爆身上牵连的最后所剩的全部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二是人文关怀,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们不止看到了中国军人外在的勇敢坚毅,更看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悲悯与细腻。那单只皮鞋,因为曾经依附于某个存在过的生命,所以当李教官把它放在女学生唱诗教师门口时,便承载了对于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李教官的故事里,我还对那数度出现的漫天飞舞的碎布彩纸印象深刻。灰暗阴沉的背景上,在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漫天飞扬的纷乱斑斓,有种美好被撕裂的残酷悲壮,强烈地冲击着我的视觉,进而震撼我的心灵。

  张艺谋的电影美学在这部片子里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难怪有那么多人认为这是老谋子的艺术回归。重复的画面在电影里面是要表达一种特殊的意象和哲学吧,除了这个场景之外,教堂的彩色窗户更是反复出现,它成了书娟从教堂窥探外部世界的窗口,窥探到的有邪恶,有阳光,有光明,有丑陋,有绝望,或许,还有天使。某种程度上,这扇窗子折射出来的是人性从最初的纯净,到经历世事的芜杂与内心的挣扎,再到最后的涤荡、回归和信赖。

  影片中给了书娟多次面部大特写,每一张都是美轮美奂,让人不忍逼视。无论是唱诗时烛光下的沉静婉约,还是当从窗户飞来的子弹击中凌辱她的日本兵时,她脸上的绝望换作惊骇,迎着窗口的阳光,那一瞬间,她的眼中一定有天使。这个女孩如同一泓清泉,清澈宁静,越是美好,面对战火纷飞,残暴肆虐,就越令人痛彻心扉。

  女主角玉墨一出场就让人印象深刻,在喧嚣的人群中,她不做一语,却在一举手一投足中崭露傲气与淡定,与众不同。带头将箱子扔进去,带头爬围墙,她无声地自动成为了众人领袖,一呼百应。影片宣传时默坐一隅的倪妮,安静平凡得像个邻家女孩,可是当此刻穿上旗袍,画上浓妆,眼角眉梢的风情万种,腰肢扭动间尽显体态婀娜,让人毫不怀疑,她就是秦淮河畔那个万人仰慕,众星捧月的头牌妓女。

  我喜欢她的英文发音,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虽然没有刻意去模仿老外的发音,可是却咬字清晰,流畅婉转,甚至慵懒得带着种性感的诱惑,让人听着很是舒服。貌美美则美矣,声音竟然也可以这样风情无限,让人过耳不忘。

  玉墨的个性是随着影片慢慢铺展,慢慢渗透的。最初与约翰的挑逗,看似下流,实则表现了她的善良坚韧,为了姐妹甘愿自我牺牲的无畏。面对奄奄一息的浦生,她的眼神到位地表达出同情怜悯,这是一个身陷淤泥,却依旧保有纯良心性的女子。日本兵闯入,书娟停下了要进入地窖的脚步,转身引开敌人,危在旦夕顷刻间被书娟化解,玉墨的眼睛里有不忍,有敬重,更多的是无奈。当书娟们在上面痛苦挣扎,绝望嘶喊的时候,在地窖里的她们内心也在被撕裂,被烫灼。

  原本要躲在柜子里的约翰终于站了出来,试图用那代表神圣的十字架来震慑正疯狂施暴的日本兵,那面大旗被日军用利刀划破,从楼上缓缓而落,代表着人的尊严与自由在这些日本兵眼中一文不名,就像是教堂院子地上那面十字架,可以被肆意践踏。

  看到那个女学生从楼上挣扎跌落,脑浆迸裂,殷红的鲜血流了一地,我的心里就像开场时一样,堵得更厉害。既然选择看这片子,就要做好准备直面这样的鲜血和残酷吧。其实那年看完《南京南京》后,我就曾经暗暗告诫自己,再不要看这类型的片子了,可是这次为了张艺谋的回归,为了倪妮的惊艳,我还是来了。我希望这真的是最后一次,因为这样的伤痛我已经刻骨铭心了,不再需要周期性提醒。无论如何,影片期许的警觉与反思,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日复一日的平淡筑就起来的强大。

  约翰这里的挺身而出,或许只是暂时性的人性觉醒,可是面对日本兵旁若无人,毫无戒惧的惨无人道,我想他一定真的震惊和触动了。这里二流子瞬间变身英雄,或许有些突兀,但是我宁愿相信人性本善。

  于是殡葬师终于成为了教堂缺席的神父。在经历了为日本兵唱歌,亲眼目睹了豆蔻和香兰惨死之后,我觉得约翰的灵魂才真正经历了洗礼,所以他才会向玉墨隐瞒姐妹死亡的真相,才会为玉墨刮掉邋遢的络腮胡子。他的良知复苏了,他的爱情也觉醒了。

  书娟们不堪被日本兵凌辱,要集体跳楼保全自己,揭开了全篇高潮的序幕。玉墨的善良感动了其他女人,他们终于在勇气、骨气和良知的驱使下,决定集体赴难,代替女学生赴这场屈辱险恶的不归之旅。

  接下来玉墨和约翰短暂的激情戏也丝毫不令人觉得突兀和多余,剧情发展到此,两人之间已是敬重与爱情,是理解与信任,或许是他们心有灵犀为了圆玉墨曾经青涩的梦,或许是为了在这密不透风令人艰于呼吸的恐怖气氛中感受最后的慰藉和幸福。外界所谓的噱头,其实真正看过时,才觉得只是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一般自然。

  玉墨再次出场一头利落短发,嘴角眼角都满溢着笑意,脸上像是着上了一层阳光浸透的柔美光泽,慢镜头摇晃中走下地窖,那一刻真是美好到极致,仿佛瞬间超脱了日军侵略凌辱的黑暗现实,满心荡漾的都是换装减龄为学生妹的惊喜雀跃。

  接下来为约翰提灯陪伴的玉墨,像是个天使,见证着这群为世俗所唾弃的烟花女子如何将内心善良外化为清纯朴直。当她们像是死人般从梦中醒来,一切都像是可以重新来过,他们那肆意的开怀大笑,依稀还是当年青葱美好、冰清玉洁的岁月。这场难得的际遇,让她们从最龌龊肮脏,变成最纯洁高贵,也许她们该唏嘘感叹世事无常年华老去,可是我看到的,却是一群欢声笑语的女子,既没有回忆过去的辛酸无奈,也没有面对屈辱厄运的悲戚恐惧。这些女子除开玉墨、豆蔻等,大部分时候都是面容模糊的,但此刻或许就是他们一生中最荣光的时刻,导演在这里用镜头表达了对她们的悲悯与崇敬,于是我们终于得以在她们向学生赠送珍爱之物的一对一场景中,看清了数个人的容貌。不知道是否与玉墨脸上的柔润光泽类似,此刻的这些女子,个个都是美艳动人,令人不忍亵渎的仙子。我不禁动容,烟花女子,烟花女子,难道此刻就是她们那最美丽的烟花一瞬么?

  然后便上演了全片最梦幻,最美好,最难忘的一幕,这些女子身着学生服弹唱《秦淮景》。以手抚琵琶的玉墨为中心,其他女子围站成半圆,咿呀吟唱,唱尽繁华秦淮,唱尽旖旎金陵。品相卓绝,声貌俱佳,举手扬眉之间,宛若此刻就是在她们谋生的翠禧堂的舞台上,依旧还是在纸醉金迷的秦淮河畔陪人醉生梦死。书娟就蹲在那里,看着眼前的一众佳丽,幻想着那令人炫目的华美现场,想象着她们在那里翩若惊鸿,倾国倾城的音容笑貌。我真的太爱这一幕现实与幻境交接融合的处理了,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如梦似幻的柔美灯光笼罩的舞台,那14个身着旗袍,艳冠群芳的金陵女子笑意盈盈,边唱着秦淮景,边身姿袅娜地从舞台上缓缓走来,就像是要走到人的心里。书娟记住了她们,记住了现在真实的她们,也记住了想象中华美炫丽的过去的她们,当然最后,她还会记住那天从大门口大摇大摆走进来的她们,不是来求救避难的风尘女子,而是上天派来拯救她们的天使。

  乔治作为这个教堂里的另一个男性,在影片前大半里,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籍籍无声的感觉,此刻他却自告奋勇,在众人的犹疑中,坚定不移地变身成第13钗。刚开始看到他戴上头套的那一瞬,影院里有些微的哄笑声,可是转而看到他那坚定的稚嫩的眼神,我们的心中都只有心痛、不忍和敬重了。他的信仰很简单,只是因为养父教父的嘱托,便要舍命搭救这些女学生,遵守自己的承诺。其他12钗或许还有活命的可能性,当然前提是他们愿意偷生的话,但是对乔治而言,这是彻头彻尾,毫无悬念的一条死亡之路。他已经注定是要牺牲自我。是因为他还只是一个单纯的孩子吗,还是因为善良从来就没有泯灭,它就是这么纯粹和简单。

  学生们一个个嘶哑着声音,带着哭腔问着约翰神父,这些女人此去将会有怎样的命运。此刻她们应该都已明白,所谓庆功唱歌不过只是一个故作高贵文明的幌子,为了是掩盖它丑陋污秽的本质其实就是发泄兽欲。这里约翰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一面看着自己所爱的人慷慨赴难却无计可施,悲痛难忍,一面还要为了保护学生们的善良,为了成全13钗的善良,而刻意掩饰,粉饰太平。可是欲忍难忍的眼泪,还是出卖了他,学生们的泣不成声,像是为13钗提前吟唱的挽歌。此一去,不归矣!

  一声巨大粗重的撞门声惊得我心头一颤,犹如当头棒喝,一切终于要如约而至了。怀里握着碎玻璃片的13钗们,缓缓从这曾经的避难所走出,与约翰一一作别,疏落的哭泣声,压抑着的痛苦,此刻连悲伤都成了奢望,为的是掩护尚在教堂的孩子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只能是沉重,所有的一切似乎尽在不言中,当有人坚持不住时,约翰递过礼物的手上,传达的鼓舞与敬佩又会让她们硬着头皮向前走去。终于有人按捺不住,痛苦失声,哭喊着自己不是女学生。书娟的“汉奸”父亲没有翻译这句会让这所有牺牲白费的话,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惊诧着看着这一幕,直到被日本人开枪打死。不知道是没有什么其他礼物可送了,还是他刻意留下的,约翰将那只象征屈辱的日本人送的招财猫递到了小蚊子手里。没有语言,只是眼神的交流,他告诉小蚊子,无论是受辱还是赴死,都还有她最爱的猫的陪伴,哪怕只是一只瓷猫。这个爱猫的女子,像是明白了约翰的苦心,尽管还有不愤不愿,她还是抽泣着上了那辆车。这最后一刻的犹疑,我觉得处理的也很合适,因为人性中还有脆弱的一面,如果一味的大无畏,所有人都慷慨赴死,从容赴难,反而失却了真实,这样略带“瑕疵”的伟大只会让我们更感佩,更敬重。

  玉墨和她的姐妹们就这样离开了,没有人知道她们最后的结局。约翰终于带着书娟们逃离了这令人窒息的地狱。影片的最后,是时光回转,书娟从彩色玻璃往外看到那些活色生香的女子走入教堂,与之前那种叽叽喳喳的景象不同,这次没有声音,只有他们那袅娜的身姿,顾盼间的微笑,所有人身上笼罩着一种神奇的柔和光晕,让人温暖和安宁。这是她们留给世人最后的记忆,留在书娟的记忆里,留在我们所有人的记忆里,她们是天使,她们是金陵十三钗。

  =================================正文结束===================================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影视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注和动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