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和当地一位60后散文作家聊天,我将网上所见大部分00后年轻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拥有非常明白的爱国思想诉之她,并激动地说:“有他们,我们民族的未来,将充满希望,这一代人,没有了怯懦,没有了自卑,会比我们那一代人更无畏,更有底气,更有力量。 但老作家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现在的孩子多离经叛道,荒...…
前不久,和当地一位60后散文作家聊天,我将网上所见大部分00后年轻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拥有非常明白的爱国思想诉之她,并激动地说:“有他们,我们民族的未来,将充满希望,这一代人,没有了怯懦,没有了自卑,会比我们那一代人更无畏,更有底气,更有力量。
但老作家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现在的孩子多离经叛道,荒诞无稽,除了追星,哪懂什么爱国,况且,爱国也不是网络上随便喊两句就算。我瞬间恍然,她与我,除了成长的一道时代鸿沟无法跨越,还有各自所受社会印象也各不相同,看样子,我们都很难用事实说服彼此,因此,也就无讨论下去的价值,也就平淡中,错开了话题。
但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只想着,现代的年轻人,你们一定要争气……
我是与00后的儿子一起去看《长津湖》的,并不是我的提议,是受孩子热切邀请,而我也如那所谓的作家一样,对国产电影有刻板的印象,期望值并不高。但我也很乐意和孩子去看,除了他对电影的解读,能比我客观周到,更重要的是,我也想看小小人儿,面对我们民族惨痛的历史,他会表现怎样的情绪。
还好,他不是如某些传闻中的小姑娘一样,只为了看易烊千玺这位帅哥而去,当然,他是认可易烊千玺在这电影中的演技的,他其实主要是受到吴京前几部电影所留印象召唤,如《流浪地球》、《金刚川》、《战狼》等,他认为从国内来讲,这几部抗战剧都算得优秀的,自然,也对《长津湖》充满了期待。
用他的话做简单意见:“国产电影,只能和国内电影相比较,不要去和国际上的电影比,那没法比。”
电影情怀卖点,老话新说我能理解儿子的话,没法比,不但指电影各方面的艺术水平没法比,更重要的是,我们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和精神,战争都是在抵御外辱上,与美经典二战电影里的反战意识,或者个人英雄主义,出发点是完全不一样的,没有可比性。
我们上几代人,多是在《地道战》等这种纯粹一点的抗战剧中长大的。那些影视剧,旋律千篇一律,已然封神。就算是《八佰》,或者是《长津湖》,看得出来,也在试图努力摆脱那丝神气,但暂时都还不彻底。有些东西,确实根深蒂固,也不太好改。
因为以往神剧,所以我们缺乏对真实战场的了解,甚至对昔日战士,都缺乏真实想象。我们每个人,心中涌动着对先烈的感怀和悼念,荧幕带给我们的感动,让往事熟悉又陌生。
我们的国家在成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我们的情怀也需要成长,我们的电影,也就更要成长。
老话新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用怎样的形式去说,才是关键。有很多人在豆瓣留评说:“《长津湖》算得上抗战电影的天花板了。”
豆瓣有两方阵营,只差拳脚相向了。
作为影评人,我不得不说,持这种观点的人,确实没啥追求,这天花板会不会太低了点呢?只能说,这只是国产抗战电影的一个开始,也才刚刚起步而已,但也是好的一个开始,总比原地踏步强。
天花板,应该在未来,在无限可期中,毕竟,我们待还原的历史,还那么那么多,不是么?
电影开始,三位名导(陈凯歌、徐克、林超贤)的名字一出现,就足以让我消极的情绪烟消云散,再看到兰晓龙编剧,心态更是一下摆了个溜正。说实话,我根本没注意时长,在强烈的特效烘托下,紧凑的节奏,三个小时,倒也不知不觉。
最直观的感受,如儿子说的,算是非常不错了,战争场面能拍到这样,也算得上震撼了,从国内电影来讲的,已经有很大的突破。
很多人对豆瓣7.6的评分表示失望和伤心,对豆瓣也不再信任,认为这部电影打9.9分都不算多,其实,我们认为,7.6分是比较客观的一个评分。
很多人是站在情绪上去看电影的,如果,只从这个出发点去评价,那么,我们十四亿人都应该为电影打满分。
但也正如孩子一句话说的:“这是一部商业电影,还没有到能当记录片的档次。”
想要正确客观评价一部影视剧作品,首先,就要跳出情绪,你才能看清真相。以后,相信会有更多这种题材的作品,大家是否能锻炼出一份清醒的识别度呢?未来,能更理性地去看待商业与情怀的碰撞。
我们的电影,要想真正提升到与国外战争电影比肩而立,就不要自我沉迷在美丽的票房数据上而无法自拔(《长津湖》18日票房达49.23亿)。我们有朴实的民族情怀,心甘情愿去消费一张电影票,其实导演自己,心里还是要有点数的,商业价值对商人来说,固然重要,电影卖点,是一个讲究,但电影人,还是要讲点操守的,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评分,其实是一个真实的体现。
听听批评,接纳意见,不是一件坏事。
儿子最终的意见:《长津湖》还不如《八佰》,目前这几部国产电影里,《八佰》的艺术性做得最强,故事最完整,历史还原度最高,豆瓣评分也打出了9.2分,是有原因的。
所以,民意不会骗人。
看到不足,才能成长刚从影院出来,思维上一直在宏大的战争场景中徘徊,那传说中的残酷战事,终于以动态的方式,让我们去目睹和体会,孩子心情也久久不能平静,其实,更多原因,是我们太缺少对这方面的接触和了解。
回来冷静下来,仔细回味,却发现,满满的三个小时,好像看了什么,但又好像什么也没看。几天过去,我迟钝的思维才总结出原因。
真的很想对三位名导说一句:“按你们各自在电影界的优秀成绩来讲,这电影其实拍得挺失败的,不应该。”
最大的失误在于,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但没有一个表达清楚了。
笼统的叙事,记流水账,本来是我的专长,我终于见识到电影人也干这事了。多数人对三个小时的时长不满,认为很多可以删减,但如果要将导演设定的点都表达清楚,应该再加三个小时才对,或许,才不会看的如此患得患失。
有人认为第一个该被删减的,就是伍千里回家探亲的那一段。
我不知道,现实中是不是有这样的人家,儿子经历生死回来,还失去了一个大儿子,作为父母,会用这么冷静的沉默,去回应一切?完全没有体现出亲情的粘性,伍千里建房子的美好期待,母爱的从容,情感上找不到多少共鸣。探亲,就像是吴京一个人的戏,更像走个过场。
很多人不喜欢伍万里,这个人物的设定,有点叛逆,有点倔强,有点无纪律,虽然小帅哥演技是在线的,但伍万里的塑造,确实有点颠覆了人们传统印象中,解放军战士的那种无私伟大,在感情上,心理也带起了一点冲突,也就让很多人不怎么接纳这个角色的存在了。别说是电影,就是平时生活中这样的孩子,走哪其实都不讨喜的。
虽然,导演只是想说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果一定要有这样的设定,作为二号角色,其实轻描淡写中,也完全可以表达清楚,着墨太多,强大的主角光环,个人英雄主义,其实不是美帝的专长,也一直是我们国产抗战剧的黑点。《八佰》在这点上做到了突破。
其实,人们更愿意看到,战场上的每一位战士都是主角,都是英雄,都有自己的个性。演员的主角光环,千篇一律的气势塑造,看多了,其实,也挺无滋无味的。
电影主要讲《长津湖》,但最完整精彩的战事,却是半路上的一次夜袭。其实,电影从开始,我就一直对长津湖战役好奇,却放到了最后,一次集体冲锋,三个小时的剧情,长津湖半个小时不到,就草草总结了。传说中关于志愿军在长津湖,忍受天寒地冻的情节,几乎是一笔带过,结尾处只拍了几个冰雕连的镜头,他们从哪里来,经历了什么,本来是可以好好讲一讲的。有人说,还有续集,或许可以弥补这里的烂尾。
兰晓龙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真实体现了抗战时期士兵的衣着样貌和口音,各种方言,使人亲切,但在《长津湖》中,某那一口比我还正的普通话一说出来,只差没把人雷翻,费了好几分钟,才说服自己接受,并继续看下去。但不知道湖南人看了,会是怎样复杂的心情?
也就不说镜头语言上的不足了,太多慢镜头的运用等等这些,让本来是一部充满情怀的战争题材电影,偏向了商业电影的套路中,但一般人是比对不出来的,因为感动的情绪,已经满满当当,热泪盈眶中,只有对历史的敬意。
谁都希望自家的电影越拍越好,正视不足,未来,才能更加优秀,不是么?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剧情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