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影视剧情

俄乌鏖战激烈,乌克兰战争电影是怎样的?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3/5/15 16:28:04 【kenbest】

《军武次位面》作者:L-分队 最近一段时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战争,成为了世界舆论的焦点,无论之前各国的表态是什么,各国的猜测是什么,都改变不了现在战争已经爆发,乌克兰全境陷入战火的局面了。 ▲曾经因《我的娜塔莎》而被很多中国观众熟知的乌克兰女演员伊莉莎最近所发的朋友圈 实际上在本次大规模战争之...…

《军武次位面》作者:L-分队

最近一段时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规模战争,成为了世界舆论的焦点,无论之前各国的表态是什么,各国的猜测是什么,都改变不了现在战争已经爆发,乌克兰全境陷入战火的局面了。

▲曾经因《我的娜塔莎》而被很多中国观众熟知的乌克兰女演员伊莉莎最近所发的朋友圈

实际上在本次大规模战争之前,乌克兰这个国家就已经沦入战争很多年,生活在当地的人们是怎么看待这场战争的?现在是一个怎样的生存状态?

▲昔日繁华的“顿涅茨克机场”已经是一片残垣,这也是当地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缩影

本期推送,咱们就一起通过一部少见的、由乌克兰人拍摄的战争电影《贝肖特》,来跟随当地人的视角管窥一下这场发生在他们土地上的战争,并且,从被卷入战争的那些乌克兰青年的视角,一起探究一番这场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战争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样的生活在战区的群众才真正有发言权

真实的战争场面

本部电影《贝肖特》的视角是跟随全程经历了东乌这场战争初始阶段的一个志愿者营(顿巴斯营)展开的。

▲真实战场上的乌军志愿者部队

这部电影的大部分群演,都来自当年从战场上逃出生天的乌军老兵,直接由他们在电影中扮演曾经的自己。

因为这个原因,这部电影的整个制作水准远远超出国内的平均水平很多,电影中出镜的各个战士都表现出了经历过战火考验的作战素养与意识,其爆炸和射击的质感也是一流真实的。

▲可以说是“真冰”出演”了

▲在电影中,乌军志愿者部队乘车前进时,总会有专门的士兵警戒道路两侧这也是战术素养高超的一种侧面表现

纵观整个乌东地区的战事冲突,尽管受制于双方政权的财力,其所投入的高科技武器和重火力相对真正的大国冲突而言十分的有限,然而以一般的步兵交战而言,还是十分够格的,双方战斗员的战术素养起码比中东、非洲地区的同行们高出许多。

▲实战画面,东乌组织的步枪手火力掩护火箭筒手回撤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整部电影当中,除了用当年参与作战的老兵担任群演以外,还直接插入了大量的战场实拍画面来增加电影的真实感,对于乌克兰这边本方阵营的一些杂七杂八的糟心与龌龊事,这部电影也并没有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直接描绘了出来。

▲电影与真实相交织

举例来说,在作为主角团的志愿者营准备开拔去前线作战的关键时刻,他们仍然没有领到在关键时刻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军人证”,这意味着,一旦这些乌军志愿者阵亡,那么就将沦为一个连名字都没有,日后连本阵营的烈士名录都进不上去的纯“炮灰型野鬼”。

而作为这些“志愿者营”上级的乌克兰官员,对此的反应却十分的冷漠,并以“爱国主义”的大帽子道德绑架道:“没有证件你们就不会作战了吗?”这副嘴脸和民国年间强征民夫壮丁的军阀头目,着实差不了多少。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是世界反动官僚的共通之术

连个证件问题解决起来都拖拖拉拉的乌克兰政府,在给这个志愿者营准备的武器装备方面自然也是好不到哪去,全营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重装备,大部分运输车辆都是民间diy改造的,防护能力约等于零,仅有的装甲车还坏了一台发动机。

▲乌军志愿者营的车队,因为战争初期东乌武装没有空军和重武器,所以乌军很少考虑防空、防炮

这样的装备窘况,和乌东战争之初,乌克兰政府军一方面临的情况是高度还原的,在那场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即使是乌克兰正规军的精锐快反部队也普遍出现了“一个旅,其实只有一个营能拉出去打仗的局面。”

▲乌克兰军队在战争爆发时装备水平,基本与解体分家时没有差别,在装备完好率上还有大幅度的倒退情况

电影中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克兰志愿者营,拿着几乎清一色的轻武器,在战争初期和同样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东乌武装作战时,还能取得一点战术优势。攻克一些由业余武装把守的据点和阵地。

▲“顿涅茨克共和国”,刚刚成立时的武装部队也是临时拼凑出来的,重火力不多,战斗力不高

电影中,乌军志愿者营与东乌武装巷战及奇袭夺取东部武装野战阵地的段落都是充满战斗细节的上佳之作,尤其是电影中对枪榴弹正确用法的展示,确实是令人惊喜的(在大部分战争电影里,下挂榴弹都只是一个装饰品)。

▲面对东乌武装的机枪扫射,乌军迅速趴下然后用曲射火力予以拔除

然而,在俄军伪装入境之后,包含电影中“顿巴斯营”在内的所有乌军,就瞬时间遭遇了战场大逆转,乌军整体上被分割包围在了不同地区,东乌一方得到加强的装甲和炮兵部队,轻易的就将乌克兰政府军一方的兵力给“包了饺子”。

▲在乌克兰平原,装甲部队与强大的炮兵是绝对的“战场主宰”,轻装步兵完全无法抵抗

面对强大的敌军,乌军只能选择妥协退让,他们实际上和东乌一方达成了“城下之盟”的协议,灰溜溜的从敌方规定的所谓“安全通道”撤退…

▲在东乌方面得到装甲部队增援之后,乌军普通步兵部队就是待宰羔羊了

“顿巴斯营”一类的,狂热敌视俄罗斯的民间武装部队虽然在乌克兰人看来是英勇的战士,然而在俄罗斯和东乌克兰人看来,这群人等同于“战争罪犯”,放他们回西乌克兰,无异于放虎归山,

▲东乌武装公布的战争罪行

在已经深入骨髓的仇恨心理和现实的战斗收益的共同驱动之下,乌军在撤离战场的道路上遭到了东乌方面猛烈的火力打击。

大口径火炮的弹片和冲击波十分轻易地就撕碎了乌军的搭乘车辆,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电影中乌军在撤离时,遭遇到的猛烈炮击屠杀

战火下的苦难

如果说本部电影的亮点,只集中于一支志愿者部队在战斗中的遭遇的话,那么未免就把它小看了,《贝肖特》这部电影,除了展示作战人员的经历之外,还着重展示了一下受战火波及的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

这些战争受害者的视角,更能帮助我们从一个更恰当的切入点,去审视有关俄乌战争的相关新闻。很多战争看客在看待战争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带入一个很高的视角,比如说:会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国家的元首,一个地区的领导人,最次也是一个方面军司令,一个战斗英雄的角色……这种视角用来想想当然也不能算错,但是这种宏大的视角往往会脱离普通人的实际遭遇太远。

▲乌克兰战争中死去的人

毕竟在大部分时候,将我们在现实中的身份角色平行代入战区世界的话,不过是路边的一具冷冰冰的尸体,或是难民营内一个排队领救济的流民而已……

这部电影,便着重为我们刻画了一下战火摧残下普通群众的生活与思想。

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发生事关民族认同的内战的话,其冲突所在地的民众,往往都会无一例外地陷入这样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当中:

首先是经济低迷,人民生活退步,大家生活在一种对现实不满的状况当中。因为对状况不满,又找不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于是乎埋怨别人,仇视其他的族群就成为了一种情绪的出口,这种情绪日积月累,便会制造出难以弥合的地区或是民族矛盾,进而爆发实质上的互相攻击行为,战端一开,人民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便会更加低迷,生活更加退步,不满更多的被转移到对其他群体的仇恨中去……

▲因为家庭阶层下降,儿子埋怨父亲

▲刚刚目睹了家庭矛盾的母亲,立马就看到了关于敌视乌克兰的宣传

生活在战火仇视与经济低迷中的社会里,治安什么的就更是别想了,“兵祸连结”对于我们而言是书上的四个字,而对于战乱地区的民众而言就是每天都在上演的现实。印象中小日子还不错的邻居,突然之间就被炸死了,居然成为了最习以为常的死法。

双方的民兵志愿者们,由于在道德水准方面极度地参差不齐,经常出现流氓拿枪,任意胡来的情况。

▲在战争爆发后,以妇女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总是首先受到欺凌

为什么会搞成这样?

时至今日,无论各位看官在此次事件当中,将哪方视作“正义”的一方,都不会影响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变动以及地区局势加剧。

相比于立场问题无意义的互相攻击,这场悲剧背后的原因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探讨的内容。在这部电影当中,也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一下自己国家的悲剧之源。

这部电影所着重表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国家,尤其是受各种外力而捏合成的独立国家,在面对自己的过往的时候,该以何种态度去处置?

在电影的前半部分,一名苏联时期的乌克兰老兵和年轻战士之间的对话,尤为发人深省。

在开赴前线的过程当中,曾经参加过前苏联红军,并且在阿富汗战争当中,获得过荣誉奖励的老兵,将自己之前在苏军服役时获得过的勋章,挂在了自己的战斗服上,而对苏联怀有刻骨敌意的乌克兰新战士,在看到这枚勋章之后,感到了强烈的不适感,直接指责这枚勋章,是属于敌军的勋章!

▲电影中年轻士兵的指责

▲电影中老兵的反驳

显然,这样的思想,无论出于怎样复杂的原因,都将自己国家的历史隔断了,并且会将相当多的当年参加过苏军及前苏联系统的公务人员,划入一个敌对的阵营里面。无形之中,一道横亘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裂痕便出现了。

▲现实中乌克兰新一代人对苏联红军老兵的清算

在这样的裂痕之下,在一些社会运动当中,就难免会出现“过火”的行为,在现实当中,乌克兰确实也出现了多次这样的撕裂社会的过火运动,著名的“金雕特种部队”被逼叛逃事件,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特种部队成员被逼集体下跪道歉,彻底瓦解了这支精英部队最后的忠诚,最终集体叛逃加入俄罗斯。

▲有些问题一旦过火,就是不可以逆的了,没有哪个军人可以承受这种羞辱

这种思想和意识形态上的混乱,也必然导致一部分国民走极端,很多人乌克兰人因为对苏联的厌恶,继而将当年苏联的敌人纳粹主义当成了精神归宿,这种因为讨厌A,而去不分正邪的崇拜B的行为,只能令国家走向更加狂热的内部对抗。

▲乌克兰泛滥成灾的纳粹主义

其次,是民族团结和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乌克兰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它的东西两个地区,却有着差别非常大的民族与产业构成。东部的俄语区与西部的乌语区之间,由于前苏联时期的规划存在明显的工农业差异,这种产业上的差异,注定了双方往来得稀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层面的中央政府没有目光长远的部署,不去推进一些相关的加紧不同地区协同发展的举措,那么久而久之,产业差异导致的地区隔阂,迟早会变成强烈的国族认同差异,双方下意识的认为对方是邪恶之源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电影截图

在现实当中,乌克兰政府的一些操作,显然没有平衡好地区与民族协同协调发展的需要,相反的,一些迎合国内民粹主义浪潮的法令,还大幅加剧了这样的矛盾。比如规定国家公务机关在运行过程当中,必须使用俄语,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讲,这样的做法虽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俄罗斯的文宣攻势,但是在没有相关配套措施的情况下,这对乌克兰国内说俄语的族群显然就显得非常的敌视。

▲乌克兰的语言法令

▲因为说俄语,而遭到乌克兰纳粹分子殴打、强暴、火烧的女孩

前段时间发生的那起,乌军士兵枪杀自己多名战友的案件,其起因就是该名士兵因自己语言是俄语,而受到军内的其他同袍欺凌无处伸冤。

▲不久前的那次枪击事件主犯

最后,就是在国家外有强邻的时候,良好的外交政策、常备的底线武力,是小国维持生存的底线。

对于乌克兰和其他一众中小体量的国家来说,俄罗斯是一个不可能被搬走的体量过分巨大的邻居,由于历史上的恩怨纠葛,许多俄罗斯欧洲方向的邻国,可以说都对俄罗斯从内心深处充满了不信任与恐惧的感觉,生怕这个体型巨大的毛熊什么时候就把自己吞了进去,在这种环境下,如何与俄罗斯打交道,就成为了每个俄罗斯的邻国都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有些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俄罗斯邻国都会热切欢迎美军进驻?因为他们实在是恐惧身边的俄罗斯人

过分亲俄,无法对国内民众以及西方发达国家集团交代;过分反俄,又没有强大的武力和靠谱的盟友做后盾(原本期待北约帮持),那么就是乌克兰现在的悲剧了。

▲法国记者拍摄的纪录片《顿巴斯》

当然,这部《贝肖特》电影是乌克兰人拍摄的,固然拥有一些乌克兰西部自己的偏见。如果大家想看那个已经被乌克兰视为叛国者的东乌人民,自2014年克里米亚冲突之后这8年来的真实生活,大家可以在B站自行搜索一下纪录片《顿巴斯》、《战火中的顿巴斯》。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影视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注和动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