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部关于父亲的电影,一部《千里走单骑》,另一部就是《向日葵》,一个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一个第六代导演的作品,同样的都是关于父亲的电影,曾经一位北京电影学院的知名教授来我们学校开讲座,别的没说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说,他看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的时候,哭了,他说他多少年看电影没看哭过,他...…
最近看了两部关于父亲的电影,一部《千里走单骑》,另一部就是《向日葵》,一个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一个第六代导演的作品,同样的都是关于父亲的电影,曾经一位北京电影学院的知名教授来我们学校开讲座,别的没说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说,他看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的时候,哭了,他说他多少年看电影没看哭过,他看电影老是在想哪儿的灯光不好,哪儿没到剪辑点就切了,很少真正投入得看过一部让他感动的电影,但是他看《千里走单骑》的时候哭了,那个时候,我们一群傻乎乎的学生没见过导演,一听如此动情的话,都齐刷刷地给他鼓掌,但是当我看完这两部电影之后,我得出两个结论,1、这年头拖真多啊。2、也许他没看过《向日葵》,我向来不愿意用最坏的恶意去推测别人,当时当《向日葵》票房一片惨淡的时候,也没见人说句话,就因为他是张艺谋,因为他所谓的回归,就有这么多人一起来帮着他叫卖萝卜,事情总是这么有意思。
在亚洲电影当中,父亲的形象总是隐忍而包容不外露的,他们大都缺乏表达情感的能力,爱的表达方式奇特而偏执,或者温和而不善言辞,往往一旦爆发就会巨大而带有强烈感动人的力量,象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父亲,李安电影中的父亲形象莫不是这样,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原谅我用这么肤浅的语言来分析,什么父权,什么弗洛伊德、什么阉割,什么秩序,不好意思,这些我都不太懂,我只是把一句话拆成了十句话来讲,所以显得罗嗦而不着边际,(如果你看到这里已经看不下去了,那么请把网页关掉吧,我不会怪你的。)而在美国电影当中的父亲形象则往往和国家情感联系起来,父亲教会了我们勇敢,父亲教会了我们要对生活负责任,父亲教会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相父教子这从来就是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所以,原谅我用这么多废话来简要述说了一下大家早就已经知道的事实。
有人说《向日葵》一部张扬带有自传色彩的电影,但我不这么觉得,或许带有一点自己生活的影子,但是我觉得和谁的生活都不那么相似,至少和我这样的草根的生活相似度不大,更多的美化,更多的巧合,更多的一些让我感觉做作的东西,孙海英演一个画家父亲,却让人丝毫感觉不到一点艺术家的气质,关于他被改造的原因也是交代得不清不楚,六年后父亲回来了,于是一场父子之间的战争就开始了。
童年——虚假的自残
看了《孔雀》,看了《青红》,似乎导演们很喜欢把视角对准上世纪7、8十年代的那一段生活,毛 去世,文革后的百废待兴,四合院的吵吵闹闹,因为被重复了太多次,这些差不多已经成了我的记忆了,向阳不想画画,因为面对的是父亲,所以他只能选择服从,但是他还能选择的是不叫这个眼前粗鲁无礼的男人爸爸,因为画画,他失去了多少童年的快乐,他不能和小伙伴玩香烟纸牌玩玻璃球,错过了最爱看的《侦察兵》在他最应该好好出去玩的时候,却被锁在了房里,发泄他郁郁不得志的自虐以及虐人心理,所以向阳对着电影结束的空白的白幕流下了伤心的眼泪,那天晚上,向阳一定在房顶仰望着天空,呼唤着他想要的自由,如果可以,他一定在酝酿着自己离家出走的念头,如果不是那场地震,如果不是那天在小溪边醒来后发现身边只有一个人了,然后喊出了生平第一句:“爸。”也许他不是真心的,只是因为害怕,因为在那么一个荒郊野外他感受到了被抛弃的危险,但是仇恨一直存在。向阳把手放在缝纫机的上,一脚一脚得踩着,把垫在下面的衣服一点一点的拉了过去,我们都知道一定不会有什么事情,故事总是充满着巧合,也许这就是回忆,永远都让无关痛痒的悲惨被无限的放大,所以当父亲把缝纫机的转轮一把按住的时候,我有种不痛快的感觉,我宁愿缝纫机就这么转动着,然后画面暗下,听到一声惨叫。向阳开始了另一场自残行为,他拿着那个哑炮,似乎用着一种挑衅的眼神看着他的父亲,我们以为象所有电影一样,父亲会奋不顾身得扑过去,夺下他手中的鞭炮,在要扔出手的那 一刹那,爆炸了,不过没有,向阳只是炸伤了手却因祸得福成了一位小红兵。父亲依旧是不可原谅的。
少年——虚假的爱情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段,可能跟自己的年龄与遭遇有关吧,长大了的向阳,依旧遵从着父亲的意愿学习画画,却在溜冰场做生意,还是一个哥们的一推,一抬头,看到了一个清纯美丽的女孩在翩翩起舞,一定是又一段爱情故事,没有竞争者,一切都是那么顺利,这让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每次见到了美女,往往只能抬眼看一下,一般都见不到第二次,而在电影中一定有办法让两人用一种很刻意的方式再次见面并且还能成为朋友,让一切水到渠成,最多加一点波折坎坷这让我很怀疑,这是生活吗?然后两人就开始交往了, 并且顺便掉到了水里,一切到了女孩住的地方,还非要脱衣服,一脱衣服,接下来的事情,基本上用脚指头都能猜到是什么了,而女孩于红的生活背景,影片却一点都没有介绍,奇怪了,这么漂亮的女孩光光等着他来追,我一点都想不通。因为是青春期,离家出走因为是必不可少的,向阳想和朋友一起去广州闯荡一下,当然还有自己心爱的女人,却在车子临走前被父亲硬拉了下来,这时候怨恨又加深了,往着火车离去,眼泪只能流在心里,向阳想,为什么不让我出去走走呢?年青的时候有激情,还对生活有梦想,还想带着心爱的女人浪迹天涯,感受一下一起吃苦的幸福,为什么就把这个权利给剥夺了,后来的故事我不明白,也许是于红怀孕了,怀的是向阳的孩子,或许是别人的孩子,里面没说明白。父亲残忍得把他打掉了。于是父亲就成了更加不可原谅的了。
成年——虚假的婚姻
故事到了这里,越来越让我感受不到力度了,向阳有了新女友,过着自以为是的艺术家的生活,住在一个仓库里画画,为什么他画画就一定有所成呢?为什么他就一定能开画展呢?开了画展为什么就能得到承认呢?我总是不太明白,理想在这里真的就实现了吗?而且如此波澜不惊,婚姻在这里看来是多么的不真实,爸妈可以为了一套房子假离婚,把父亲一个人留在老房里,时常的提心吊胆,父亲再一次的发泄着他的父爱,他想儿子为自己生一个孙子,这样的想法被向阳认为是自私的,在我看来,也许他真的是不想要孩子,而不是什么想跟父亲作对,逼迫,这一直就成为父子二人争论的主题,当然最后故事告诉我们的应该不是一个妥协的结果,而是一种豁达,每一代的孩子都是这么过来,进行着与父母的战争,有的人早点妥协,于是按着父母预设的轨迹这么一路下来,一样可以过的很幸福,其实,基本上每个人的生活一路下来,都能到一个豁达的时候,只是有人不愿意妥协,那么这个达到豁达的时间就会往后推,但是哪一个更好,我们真的不知道。我不是在怂恿着孩子跟父母的战争,也不是忽视了父母的爱,我只是感受到了某种无法调和的矛盾,这矛盾或许可以用一种爱的力量来分解,但是也只是一种隐藏,一种回避,到了最后,很多人就把它给忘了,明白了之后才知道,这根本就不那么重要,于是开始了新一轮的战争,但是,父亲出走了,那个出走让我很意外,他要去为自己活着,他要离开那些他爱的人,和刚刚明白过来想要爱他的人,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离开,他要去哪里?是不是他想做一棵不随太阳转的向日葵呢?我完全没有答案。
张扬说:“因为我觉得这说明一个问题:人和人之间,即使是最亲的人,真正做到面对面地谈心、交心其实很难。”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影视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