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影视剧情

小众且特别,这些非洲文学书你非看不可 | 清单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3/5/29 11:26:12 【kenbest】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了,村上春树不负众望,再次陪跑,不愧是写过《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的男人。 大奖得主何许人也?是来自坦桑尼亚的小说家阿布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对于这个消息,国内的很多出版业从业人士均表示后悔不迭,因为非洲文学对于国内出版业实在不算是一个...…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了,村上春树不负众望,再次陪跑,不愧是写过《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的男人。

大奖得主何许人也?是来自坦桑尼亚的小说家阿布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对于这个消息,国内的很多出版业从业人士均表示后悔不迭,因为非洲文学对于国内出版业实在不算是一个熟悉领域,所以几乎没有任何中文译书,再急再赶,这次的诺奖东风是肯定要错过的了。

没有欧洲文学的宏大史诗,没有南美文学的奇幻诡谲,没有亚洲文学的诗意盎然,非洲文学在我们的眼中,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面孔。但陌生不代表没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文学的果实在慢慢成熟。

错过了早上的太阳,就不要错过晚上的月亮了,这里有一份非洲文学书单,让我们看看还有哪些非洲文学的遗珠值得我们欣赏。

《七月的人民》(July's People)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

不同于很多土生土长的非洲作家,戈迪默的双亲都是犹太人,父亲是从东欧移民到南非定居,因此她有着一张典型的白人面孔。

但就像很多身处南非的白人一样,她对于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感触良多,因此她的作品多以种族隔离政策下的南非白人和黑人社会为背景,描述混乱的政治格局和动荡的社会、以及白人和黑人觉醒后的革命运动。

在《七月的人民》这本书中,戈迪默用一则类似寓言的小说故事描述了白人与黑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在一场架空的内战背景之下,白人家庭斯莫尔斯(Smalls)和男仆七月(July)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调转,斯莫尔斯一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人,反而成为了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斯莫尔斯之前引以为傲的白人中产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不断地探索生活的意义,感受在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如尘埃一般的命运。

1991年,凭借对于种族隔离政策深刻入骨的批判与思考,戈迪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组委会给予她的评价是“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漓江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过《七月的人民》中译本,不过目前已经绝版了,有兴趣的可以去当地的图书馆寻找一下。

《瓦解》(Things Fall Apart)奇努阿·阿切贝(Chinua Achebe)

黑非洲的现代文学之父钦努阿·阿契贝的《瓦解》是他的“非洲三部曲”(另两部分别为《动荡》和《神箭》)的首部作品,也是最广为流传的非洲文学作品之一。

一言以蔽之,《瓦解》这本小说记叙了一位氏族部落领袖传奇却又悲惨的一生。在阅读时,你会体会到非洲丰富多彩的民俗,也会见到殖民者们无耻暴虐的一面。同时,阿契贝还讨论了身份认同、种族冲突及历史书写等深刻的议题,几十年前写的书,放在当下阅读更应景。

如果要进行类比,这本小说让我想起了陈忠实的《白鹿原》,我们看到旧的文明规则不断地衰亡,新的文明法则不断兴起,人们无法逃避,只能不断适应。

但,新的就一定是好的吗?当资本主义的藤蔓缠上非洲这片沃土,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殖民的果实又苦又涩。当传教士的十字架取代了巫医的金枝;殖民者的枪炮震碎了当地勇士的长矛,正如书名所暗示的那样,被瓦解的不止是部落,更是对于非洲文明的信仰。

*重庆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过《瓦解》中译本,目前留存的版本也不多,建议可以去二手书市场淘淘。

《死亡与国王的侍从》(Death and the King's Horseman)沃尔·索因卡(Wole Soyinka)

《死亡与国王的侍从》是一部出色的剧本,是一本可以用小说这种打开方式阅读的剧本。

故事说的是一位国王侍从之死的故事,大意是说在当地的一个部族当中,每当国王驾崩之后,侍从需要殉葬,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当殖民者入侵之后,他们认为这种殉葬的陋习是“奇怪的习俗”,并阻止侍从自杀。然而侍从的儿子从海外留学归来之后,发现父亲并未按照习俗完成使命,于是替代父亲殉葬。当侍从知晓这一切之后,也用铁链绞死自己。

虽然可以从殖民主义的角度解读这部剧本,看到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之间的冲突。但如果你对非洲的民间信仰有一定的了解,你还可以看到当地人对于传统的坚持。以今日的眼光看来,殉葬这个习俗自然是不被接受的,但在索因卡看来,仪式的神圣性是无可置疑的,其重要性无法用个人的生命来衡量,除了这个种族的人,外人难以体会它的厚重和深沉。如果你对文化人类学感兴趣的话,这本剧本也可当做人类学的读物翻翻。

*湖南文艺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过《死亡与国王的侍从》中译本,目前留存的版本也不多,建议可以去二手书市场淘淘。

《两宫间》(Palace Walk)纳吉布·马哈福兹(Najib Mahafuz)

啊哈,终于到了“开罗三部曲”啦!

每次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总让我想起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可能是因为同样是描写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命运交错,来反映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这三部曲,每一部都侧重描写一代人的生活,并以该代人居住的地区作为书名。好像带领你游离历史悠久的开罗,展开一幅埃及现代的浮世绘。作为“三部曲”当中的开门红,《两宫间》主要描写这个家庭的父辈艾哈迈德这代人的生活和他们经历的历史事件。

能驾驭如此宏大的故事背景,执笔人肯定有两把刷子。纳吉布·马哈福兹是第一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语作家,组委会认为“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要想知道艾哈迈德这家后面的故事,可以去看看《思慕宫》和《怡心园》。

*“开罗三部曲”在国内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家可以去网上购买。

血色花瓣(Petals of Blood)恩古吉·瓦·提安哥(Ngugi Wa Thiong’O)

记得在选修课上第一次读到恩古吉·瓦·提安哥的《一粒麦种 : 肯尼亚历史上一段最黑暗岁月的缩影》时,受到了一次震撼。可能是来自非洲的异域风情,也可能是因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更有可能是人物设定的复杂,总之看完之后好像口吞了一枚硬币——冰凉而苦涩。

这本《血色花瓣》被认为是恩古吉最出色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四个小人物的故事冷静地将历史事件的真相缓缓道来。我个人认为,这本小说是学习写作手法的范本,不断地运用到倒叙、插叙和顺叙等多重叙事方式,从多个角度阐述同一件事。

魔幻主义、意识流和非洲特有的文化风土等不同的元素也融合在其中,就像一杯香甜的卡布奇诺一样,以苦涩的咖啡为基底,却加上了一次宛如牛奶一般顺滑的写作技巧,读完之后让人觉得为什么穆尼拉、卡雷加、万贾和阿卜杜拉的结局会如此荒诞,却又如此理所应当。

这本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刚出版,想买还是很容易的。提安哥的《十字架上的魔鬼》和《乌鸦魔法师》也值得一阅,让人好像一下来到炽热而粗犷的非洲大陆。

《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 Femmes d’Alger dans leur appartement)阿西娅·吉巴尔(Assia Djebar)

看到书名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德拉克洛瓦的同名画。

学艺术史时,每每讲到西方艺术家们对于东方的绮丽幻想时,都要提到《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这幅充满了当时对于东方种种偏见,地毯加水烟所代表的东方风情,女仆与贵妇的阶级矛盾,殖民者与原住民的文化冲突,要真的说起来,几堂课的时间都不够用。

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拿得起却放不下这本《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还是因为目前大热的性别议题。这是一本写给北非女性的独立赞歌。不再像是德拉克洛瓦笔下只知道享乐的金枝玉叶,在吉巴尔的笔下,她向我们娓娓道来女性的生存经验和困境,反抗与服从,法律对女性的严苛以及动荡不定的女性地位。

在现在品牌动辄给自己贴上“独立女性”的标签时,哪怕身为男性的我,也忍不住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独立女性?而通过阅读《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这本小说集,我逐渐地意识到:“独立”对于女性的不同意义。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影视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注和动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