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影视剧情

《走出非洲》:从三个阶段解读凯伦曲折的心路历程及现实思考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3/5/29 11:26:27 【kenbest】

《走出非洲》是美国著名导演西德尼•波拉克执导的一部电影。此片改编自丹麦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笔名伊萨克·迪内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被评为20世纪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文艺爱情片之一,并获得了第5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爱情片,但我更觉得这是一部写尽女主心路历程的影片。这部电影吸引...…

《走出非洲》是美国著名导演西德尼•波拉克执导的一部电影。此片改编自丹麦女作家凯伦•布里克森(笔名伊萨克·迪内森)的同名自传体小说,被评为20世纪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文艺爱情片之一,并获得了第5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爱情片,但我更觉得这是一部写尽女主心路历程的影片。这部电影吸引我的地方,不仅在于动人的浪漫故事和迷人的非洲风光,更在于凯伦史诗般的人生历程以及人生历程背后的思想和心理转变。

《走出非洲》海报

《走出非洲》主要讲述的是:主角凯伦是一位非上流社会的富家女,为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呼,离开了故土丹麦远嫁东非肯尼亚。但凯伦婚后生活却并不美满,在婚姻破裂后,凯伦独立承担起经营庄园的任务。

在这期间,凯伦渐渐与种植园里的仆人形成了深厚的友谊,也在非洲大草原上,和曾在狮子口下救下自己的丹尼斯,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然而,一场大火使凯伦不得不变卖庄园,后来,丹尼斯驾机意外身亡使她深受打击。自此,凯伦离开了生活了17年非洲,再也没回来过。

这部电影运用倒序的手法,以历经沧桑的暮年主角的视角回眸往昔。导演几乎将节奏降低到正常叙事,把主角凯伦人生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娓娓道来。同时凯伦的人生之路亦是她的心路历程,凯伦的思想和心理也随着人生经历发生着些许变化。

主角凯伦

今天这篇文章我将来分析一下,女主凯伦如何从开篇为头衔沉沦到幡然醒悟并最终成为尝尽人生百味、坚强独立的女性。同时,在我看来,女主曲折的心路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来解读。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基于本片女主的心理转变,我将谈一谈这部影片带给我的几点现实思考。

1、第一阶段“走进非洲”:爱慕虚荣的富家女为得到男爵夫人的称呼,不惜出卖肉体远嫁非洲,却换来了一场失败的婚姻和自我的沉沦。故事的开头要从丹麦说起。凯伦虽是富家女,但当时的封建贵族是看不起她这种没有爵位头衔的“土豪”的。为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凯伦不惜出卖自己肉体,而对方却并没有打算娶她。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遭受欺骗后的凯伦并没有回头,反而愈发刺激了她想要跻身上流社会的欲望,从而将自己陷入更大的漩涡中。

无奈之举下,凯伦用金钱买来了一桩婚姻和一座位于肯尼亚的农场,独自一人满怀期待地远赴非洲,想要好好经营自己的婚姻和农场。而结果却是,她不但没有经营好婚姻,就连自己买下的农场都无法决定如何经营。

以交易为前提而非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从一开始便决定了会以失败告终。从新婚第二日丈夫便长期离家外出,直到最后被丈夫传染患上了梅毒,凯伦才明白用钱买来的婚约是没有温度的。

而即便如愿以偿地冠上了男爵夫人的称号,凯伦也并没有获得具那些具有世袭头衔的贵族的尊重。

凯伦自认为钱能买来婚约和爵位,实则这是一场自我沉沦却不自知的自我骗局。爵位带来的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失去的是自我。

2、第二个阶段“身处非洲”:遭受婚姻破裂、幡然醒悟的凯伦,在收获新的爱情的同时,变得愈发独立坚强。凯伦的丈夫毕斯男爵生性放荡,他将梅毒传染给凯伦,并导致凯伦终生不育后,预示着这场婚约的最终破裂。

凯伦在这场失败的婚姻中幡然醒悟:男爵夫人的称号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要想活的精彩只能靠自己。

于是凯伦渐渐将自己融入到非洲当地的生活和劳作中,她叮嘱当地的吉库尤人看病,并帮助当地的孩子接受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凯伦在农场辛勤的劳动被当地人民看在眼里,并渐渐从心底接纳了她这个外来人员,她也同种植园的仆人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经历了婚约破裂后的凯伦,由最初的爱慕虚荣,追逐爵位,变得愈发坚强独立。美丽聪颖、勤劳善良、性情沉稳,这些凯伦身上的优点渐渐吸引了丹尼斯,失败的婚姻并没有阻断凯伦发展新的情感关系。

凯伦同丹尼斯在非洲大草原上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们一起狩猎、听莫扎特的音乐、驾驶飞机俯瞰宏伟壮丽的非洲大草原……这也成为了凯伦在非洲生活的17年来,最幸福的回忆。

浪漫的爱情不是金钱买来的,非洲当地土著人的尊重和爱戴也并非是男爵夫人的称号带来的,这些都是凯伦个人魅力的体现,是凯伦没有刻意追求的。

3、第三个阶段“走出非洲”:历经破产和失爱之痛,凯伦最终看破孤独本质,带着满满的记忆离开了非洲。凯伦虽独立坚强,却是一个自我放逐追求归属的女人。她渴望“占有和控制”,占有不属于她的土地,控制水流的方向以及她爱的丹尼斯。

凯伦和丹尼斯的感情虽浪漫,却没有承诺。凯伦执着于通过婚姻来确保自己能“束缚”丹尼斯,而生性自由的丹尼斯却坚持“我并不会因为一张纸而多亲近或者爱你。”

当一场意外的大火烧掉了所有的收成后,凯伦不得不变卖农场,弥补经济的拮据。凯伦开始理解丹尼斯,并对他说“你知道吗?或许你是对的,农场从来不属于我。”

外界事物不属于她,丹尼斯也不属于她。

在离开非洲前,丹尼斯架机意外身亡,凯伦终究看透了孤独的本质,正如她看着丹尼斯下葬时所说“他不属于我们,他也不属于我。”

人和人之间,人和世界外物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两部分。没有谁属于谁,也没有谁能操控谁。人生最终归于孤独,生活的本质也是孤独。

离开了生活了17年的非洲,凯伦由最初的爱慕虚荣到坚强独立,再到最后终究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中看破孤独本质。心路历程伴随着思想和心理的变化,凯伦尝尽了生活酸甜苦辣,带着这些回忆离开了这片土地。

4、基于《走出非洲》中凯伦的心路历程及个人形象的变化,谈一谈此部影片带给我的几点思考。(1)女性获得尊重方式,不是依附男人而是依靠自我的强大和独立。

女性独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此部影片中亦有所体现,而体现的方式是凯伦获取尊重的与否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影片的前半部分,凯伦是不受人尊重的,尤其是那些具有世袭爵位的贵族。同时,凯伦虽然跨进了新兴资产阶级,却没有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比如她想要跻身上流社会,采取的方式是依靠嫁给丈夫获取爵位身份,从这一点上就有所体现。

凯伦一再强调自己的身份是男爵夫人,然而却被白人贵族男子轰出门外,就连主持自己婚约的司仪都不知自己的名字。依靠男人和爵位身份来获得别人的尊重,这是一条行不通的路。

而能行得通的唯一一条路就是自我的强大和独立。

一战中,大多数白人妇女躲到集中营中。而凯伦却亲自率队,穿越危险地域,把四驾马车送到了前线。从前线作战的那些人眼神中,能够看出他们对凯伦抵达前线的不可思议和对凯伦的看法的转变。

直到最后凯伦离开非洲之际,被白日贵族男子请去辞别,她最终依靠个人魅力获得了曾鄙弃过她的贵族的尊重。同时,凯伦的自我意识也在觉醒,踏上归程前,她要求管家唤她的名字而非男爵夫人。

一个被封建观念束缚的女性,渐渐意识到获取尊重的方式,并非是所拥有的名位或者所依附的男人,而是才智、能力、作为、独立这些自身的价值。

(2)没有任何一件东西属于自己,生命的本质在于孤独。

影片的开头,从暮年的凯伦口中念出一句话“我在非洲有座农场,在尼刚山脚下……”这也是此影片中一再强调的经典语录。但看完影片后,我们才明白,凯伦除了回忆外未从非洲带走任何一件东西,而这座农场也并不属于凯伦。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非洲地区是欧洲人占领的殖民地,而凯伦走近非洲也是以殖民者的身份。直到影片结尾,凯伦在经济和感情双失利后,离开非洲再也没有回来,这也寓意着殖民主义终以失败告终。

暮年的凯伦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最终看透了孤独的本质。在她的诗中写到:明智的你早早离去,因为荣耀不能为谁停留。

虽然看破了孤独的本质,但凯伦并没有屈服于孤独,而是从中获取了超脱,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苦难。

现实中很多人忙于追逐名利或其它外界事物,殊不知没有任何一件东西属于个人,占用的人终将会归还。

(3)生命没有三六九等,每个人的感情是想通的。

收获一段跨越种族的深厚友谊,亦是凯伦在非洲收获的一笔财富。从影片中,我们能看出种植园的仆人对凯伦的爱戴,而原因不是凯伦男爵夫人的身份,而在于情感的想通。

我们能从一些细节中,看出凯伦对待非洲本地人的态度转变。比如,初入非洲时,凯伦要求仆人带上白色手套,而在影片结尾处,凯伦却说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而凯伦在破产后,为了守住吉库犹人的家园,凯伦在众目睽睽下向白人总督下跪,并迫使总督答应给土著人留下一块土地生活。

凯伦对非洲人民的热爱、同情和眷恋以及非洲土著人对凯伦的尊重和爱戴是想通的,就像期望得到别人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结语:

看完《走出非洲》后,犹如自己走过来凯伦在非洲生活的17年。从影片中,我看到了一位曾为爵位夫人的称号而沉沦,却在命运捉弄下逐渐成长起来的独立女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迷失自我,而此时我们要做的是不依附别人,独立成长。我想,这或许是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吧。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剧情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注和动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