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正在微软实习的程序员Wes Cherry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写出了一个被比尔·盖茨啧啧称赞的小游戏它就是《纸牌》。…
1988年,正在微软实习的程序员Wes Cherry利用工作的闲暇时间,写出了一个被比尔·盖茨啧啧称赞的小游戏,它就是《纸牌》。
当时微软正在开发自己的图形化操作系统Windows,正需要一个帮助用户从命令行过度到图形操作的练习途径,《纸牌》充分利用了[点击][拖拽]等鼠标动作,因此被盖茨看中,顺理成章成为Windows 3.0操作系统的标配游戏。
《纸牌》的沙滩卡后面有一个笑脸彩蛋,正是《扫雷》中的笑脸来源
Windows 3.0上的《纸牌》广受用户欢迎,微软很快将更多游戏提上了日程。盖茨在公司内部举办了一次征集活动,鼓励下属提交自己的设计作品。
程序员Robert Donner看到机会,便拿出了自己之前设计好的游戏《扫雷》并提交上了去。
1989年的时候,已经就职于微软的Robert Donner为了锻炼自己的编程技术,写出了一个以[穿越雷区]为目的的小游戏,并发给一些朋友测试。在朋友的建议下,小游戏的游戏方式和目标逐渐有了更多变化,最终逐渐成型,并被Robert命名为《扫雷》。
颇具游戏乐趣的《扫雷》成功入选,并且在Windows 3.0上的第一个付费娱乐扩展包中的多款游戏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真正的[巨作]。
《扫雷》版本命名不一,例如PMMine、Mine、Win Mine、Minesweeper,本文统一称其为《扫雷》
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当时的计算机用户也开始沉迷于附送的小游戏中不可自拔。Windows 95、WIndows 98两代操作系统大获成功,免费赠送的《扫雷》更是一举成为了普及率最高的电脑游戏之一。随机挑战让人屡试不爽,在作死的边缘试探实在太刺激不过了,广大PC用户深深爱上了这个有阶梯性难度提升,并且还存在一定运气成分的游戏。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推动[国际禁止地雷运动]的非政府组织找上了微软。
国际禁止地雷运动
扫雷
《扫雷》的玩法并非完全原创,ZX Spectrum电脑上的游戏《Mined-Out》早在1983年便确立了在方格地图中探雷、救人的游戏玩法,这类游戏从一开始就围绕着[地雷]做文章。
Windows 95、Windows 98在那个年代普及了图形化操作系统,但无奈正巧碰上了[国际禁止地雷运动]动静闹得最大的时候。
《Mined-Out》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虽然以投降结束了战争,但也同样饱受战争之苦。二战末期,轴心国在意大利境内部署了大量的地雷,成为战后国家的一个巨大负担。从1944年8月到1948年6月,超过1600名人员勘查了十万公顷的土地,清除未爆弹和地雷1300万个。这一行动耗资超过80亿里拉,更是造成了525人受伤,390死亡。
但历史再一次让意大利人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东西方开始冷战,他们又重新运转起地雷的生产线。在暴利和武器出口限制政策宽松的双重驱使下,意大利的反步兵和反坦克地雷销往全球各地,尤其是军火商眼中的[热点地区],例如伊拉克、摩洛哥、索马里。1976年~1994年,意大利地雷售出数百万个,企业政府都赚得盆满钵满。
地雷(尤其是以杀伤人员为目标的地雷)被视为一种极不人道的武器。二战、冷战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战乱中,地雷不仅导致了大量士兵伤亡,还直接威胁着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二十世纪90年代初,全球各个地区的六个非政府团体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反地雷组织]。
国际反地雷组织掀起了[国际禁止地雷运动],被视为罪魁祸首之一的意大利首当其冲成为了这一运动的谴责目标。巨大的舆论压力让意大利政府只坚持了两年,就草草关闭了地雷生产线,设立了更加严格的出口规范。
首战告捷的[国际禁止地雷运动]敦促更多国家认同[禁止使用、生产、储存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的目标,短短几年内便让122个国家签署了《渥太华公约》。1997年,国际反地雷组织和它的创始人Jody Williams一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没有人能质疑[国际禁止地雷运动]的正当性。
当只身撼动上百个国家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敲响大门,即便是行业巨头微软也不敢怠慢。组织提出,微软应该从Windows操作系统中删掉《扫雷》,因为[《扫雷》伤害了冒着生命危险排雷的勇士,以及广大的地雷受害者]。
[《扫雷》只是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它怎么就能如此轻易冒犯这么一大批地雷受害者?]对于从未亲身体验过战争的程序员来说,听到这个组织的说法无疑会觉得有些牵强,但是考虑到政治正确,微软不可能拒绝合作,因此他们采用了一个折中的手段。
千禧年微软推出Windows 2000,对《扫雷》做出了一个修改:面向意大利市场的Windows 2000,在安装时,会用一个名叫《花田》的游戏替换《扫雷》。《花田》的游戏本质和《扫雷》没有区别,仅仅是把地雷换成了花朵,把爆炸音效更改为开花。简单的替换留下不少漏洞,在游戏的说明文档中,人们依旧能找到[扫雷]的影子。
意大利版的WIndows XP和Windows 2000都预安装了《花田》游戏,这个主题又继承到了WIndows Vista上
国际禁雷组织并没有因此善罢甘休,接下来掀起了禁止地雷后的又一个[国际禁止‘扫雷’运动]。这一运动呼吁更多人主动删掉电脑中的《扫雷》游戏,并且敦促微软和美国政府,用其他游戏替换掉Windows中默认安装的《扫雷》。
这一阶段,微软正忙着解决操作系统内核迭代的问题,商用Windows 2000和家用Windows ME已经令微软的程序员头大了,整个公司都忙着开发Windows XP,自然没有顾得上一款小游戏。2001年Windows XP正式发布,《扫雷》依然采用了Windows 2000时的解决方案,意大利版直接用《花田》替代。
另一方面,[国际禁止‘扫雷’运动]也并不顺利。组织的呼吁并没有获得广泛支持,一段时间过去后只收到了不到700份支持删除游戏的邮件。发达国家的计算机普及率要远远高于饱受地雷之痛的地区,许多Windows用户觉得《扫雷》的问题无关痛痒,更多人对这一活动一无所知,即便知道了也只是抱着[关我屁事]的态度冷眼旁观。
Windows XP大获成功,之后微软开发Windows Vista时,工程师们希望借此机会重绘界面,让游戏变得更加现代化。同时由于时代久远,他们也认为是时候重新编写下《扫雷》的程序了。但是数年来,[国际禁止‘扫雷’运动]从未停下脚步,总有一小撮用户群不断向微软发来邮件,要求删除系统中自带的《扫雷》,或者换成其他不会令人反感的游戏。
微软的用户体验研究经理Dave Vronay发牢骚说,[Windows团队已经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被迫接受了自己无法取悦所有人的现实]。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不能简单忽视掉的政治正确问题,微软安排许多律师和地缘政治人士,让他们提交对地雷敏感的地区和国家名单。
于是,当Windows Vista安装时,如果操作系统的区域设置在名单当中,便会把默认安装游戏设置为《花田》,区域以外的国家继续安装《扫雷》。并且,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更改不同的版本。
因为Windows Vista上不能通过简单替换图标、音效和名称生成另外一个程序,所以微软的工程师单独为重写《扫雷》和《花田》两款游戏花了一些时间。另外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扫雷》只是一个非常简单常见的应用程序,考虑到微软根本不会给一个小小的《扫雷》提供更多额外的人工和资金成本,所以Windows Vista发售前,经过重写后的游戏已经不能再进行改动了。
《花田》和《扫雷》自由切换的功能开发完成后,微软遇到了一个更头疼的问题:一些国家远比想象中重视[国际禁止‘扫雷’运动],这些国家甚至不希望本国用户玩到《扫雷》。这时候Windows Vista已经接近完成,《扫雷》和《花田》不可能再单独调整,自暴自弃的微软无奈提出了最简单暴力的解决方案:[如果贵国实在无法接受,那以后就彻底删掉这个游戏吧。]
最后的胜利者
截止至2018年3月,《渥太华公约》共有164个缔约国,众多国家约定,未来不再生产、售卖、保存对人地雷,并保证在数年内清除雷区,援助地雷受害者及其家属。国际禁止地雷组织推动的[国际禁雷运动]无疑大大推动战乱和存在战争潜力地区的和平,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实至名归。
虚拟世界的一隅,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游戏《扫雷》也经历了不少波折。WIndows Vista失败之后,微软开发出了Windows 7,但依然没有对《扫雷》做出实质上的修改。到Windows 8上市时,不少人发出了疑惑的声音:[《扫雷》怎么没了?] 其实玩家可以从应用商店中下载到最新版本的《扫雷》,但是这版再次经历重做,[地雷]元素差不多都消失了。
其实[国际禁止‘扫雷’运动]没有获得形式上的成功,只是政治上的正确让互联网行业巨头低头让步,达成了一些国家政府和禁雷组织的心愿,但代价便是如今Windows的默认安装包已经不再包含《扫雷》游戏,曾经红极一时的《扫雷》竞速赛也不会用Windows 8这个华而不实的妥协版本。
关于《扫雷》的争论持续了十几年,过程中也的确有玩家认为这是政治正确一方的过度主张,不过既然作为当事人一方的微软都没有表达出意见,也自然没有外人敢于为《扫雷》公开站台。
或许是跟风闹事,或许是借势讽刺,[国际禁止‘扫雷’运动]之后,又有人在NBC社区平台上推动了另外一场充满争议的战争——全球禁止《纸牌》运动。有人认为:[Windows《纸牌》严重伤害了受赌博所害的个人和家庭,建议禁止。]
只不过,这次事件很快销声匿迹,被人遗忘了。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剧情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