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6月28日,电影《1921》在北京举行首映,监制、导演、编剧黄建新,联合导演郑大圣携主演王仁君、张颂文、刘家祎、韩东君、张超、俞灏明、夏梦等主创现身映后见面会,与观众分享了这部作品历时5年创作的幕后细节故事。 《1921》北京首映现场 据了解,在此前三天的点映中,《1921》口...…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6月28日,电影《1921》在北京举行首映,监制、导演、编剧黄建新,联合导演郑大圣携主演王仁君、张颂文、刘家祎、韩东君、张超、俞灏明、夏梦等主创现身映后见面会,与观众分享了这部作品历时5年创作的幕后细节故事。
《1921》北京首映现场
据了解,在此前三天的点映中,《1921》口碑持续获赞,很多网友观影后自发在网络上分享观后感,有人感叹,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1921》的续集,“毫无疑问是一段前尘的总结,也是眼前来路之序章”;也有人从还原历史的角度去进行评价,认为这部电影“对不熟悉党史的年轻人是很好的党史教育”。
电影《1921》终极海报
首映现场,监制兼导演黄建新坦言,在拍摄这部作品时,深感责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压力。十年前作为导演拍过《建党伟业》,这次再拍摄同为建党题材的作品,如何拍得不重复?在他看来,“这既需要勇气,也得有技能。”
黄建新介绍说,这次主创决定从史料入手,对于这段历史进行更加详尽的了解与调查。在搜罗史料的过程中,剧组发现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有了它的世界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当时风起云涌的共产国际运动的重要一环。因为共产国际与外国势力的介入,给了编剧一个进行多线并行叙事的可能,也让这段历史更加有故事性。
筹备的三年当中,他和团队一直努力探求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一种更贴近电影语言的表达。为此,《1921》剧组和演员交流角色,与摄影讨论光线,跟美术研究布景。“如今,影片终于要正式公映了,我把它交给观众,交给大家评判,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黄建新说。
联合导演郑大圣表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伟大的节点,能和团队共同创作出这样一部作品,无论是于己,还是于观众,都是一件极具仪式感的事情。他认为,主旋律不是网络上冷冰冰的一个词条,或者是历史教科书上的一个插图,“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同样可以塑造出非常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1921》就是努力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真正感觉在那个时代生活了两个多小时,身临其境感受先辈们伟大的精神力量。”
“李达说,那时我们的中国没有自己的火种。我想告诉他们,现在我们不仅有了自己的火柴,还有火箭、火星探测器!”这段网友留言让郑大圣印象深刻,“当时火柴被叫做洋火,实际是指‘东洋火’。我们通过翻阅史料,看多处记载说,当时爱国学生焚烧日货,结果发现用的火柴也是产自日本……这个尴尬和痛苦,是那一代人心里的痛点。这一次,我们想通过电影表现的,就是每一个年轻人奔赴革命的理由,他们肯定不是为了一个抽象的理念,而是真正有发自内心的动力,那是一种洪荒之力。”
到场的演员也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起底大家所不知道的幕后故事。演员王仁君已经不是第一次饰演毛主席了,他直言此次拍摄是一次全新的体验。片中他饰演的是青年时期的毛泽东,还原主席在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与情绪秉性,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家心目中毛主席高瞻远瞩的伟人形象已经根深蒂固了,将一个灵动、鲜活又带着对新世界、新思想强烈好奇的青年毛泽东在大银幕上呈现出来,这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场他也分享了为这次拍摄所做的努力,“导演特别叮嘱我,重点关注1922年之前的伟人,进入他年轻的生命,体悟他的风华正茂、青春热血。”
电影《1921》将镜头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些早期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之时不断追问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国家的未来在哪里,他们凭借坚定的信仰带领整个民族走出了一条新路。而今《1921》将这种伟大的精神通过电影这种艺术手段传递给当代青年,也彰显了当代文艺创作者的初心和责任。影片将于7月1日全国公映,在建党百年这个伟大的时刻走进电影院观影,是极具仪式感的庆生方式。
责任编辑:程娱
Copyright @ 2018-2025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剧情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