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秦长清 国庆节刚开始,就看到了新电影《长津湖》的信息,几乎每天都在刷新票房纪录。看了电影回来的人们都说值得一看,微信朋友圈里也几乎天天被有关《长津湖》的信息和图片刷屏。有的谈观影的感受,有的谈影片的震撼场景,有的在总结分享《长津湖》战役发生的时代背景等等,不一而足。10月4日这一天终于有时间...…
文 | 秦长清
国庆节刚开始,就看到了新电影《长津湖》的信息,几乎每天都在刷新票房纪录。看了电影回来的人们都说值得一看,微信朋友圈里也几乎天天被有关《长津湖》的信息和图片刷屏。有的谈观影的感受,有的谈影片的震撼场景,有的在总结分享《长津湖》战役发生的时代背景等等,不一而足。10月4日这一天终于有时间了,上午10点我和媳妇赶到高新万达影城观看了这部国庆献礼片。《长津湖》还真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电影,看的我们两个人心潮起伏、热泪盈眶,久久不能自已,几乎从头到尾都在擦拭眼泪。当时我就给媳妇说,我得写点东西,把今天的感受记录下来,如果写的满意的话,也可以分享给各位亲朋好友。
电影片《长津湖》就是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用现代声光电技术等虚拟现实的手法讲述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时期,朝鲜北部东线长津湖地区志愿军某部第七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长途奔袭、坚守阵地、围追堵截、奋勇杀敌,赢得了长津湖战役胜利的感人故事。在抗美援朝史上,长津湖战役是极其惨烈的战役,也有着极其极其辉煌的战果,这是一场美帝国主义也承认惨败的战役。真实的长津湖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心策划的一场伏击战,目的就是要消灭美军王牌部队陆战第一师,打碎美帝的钳形攻势。整个影片从头到尾都是枪炮声不断,场面是极其惨烈而又逼真的,看得人精神高度紧张一直到影片结束。
十几年前,我曾经完整的看过王树增先生撰写的《远东朝鲜战争》。前几年我又看了一个大学同学在他的微信公众号--日月影视工作室转发的《远东战火》(原为远征战士著《决战朝鲜》)。对于七十年前那场史无前例的残酷战争多少有一定的了解,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形象也有一些深刻的印象。看了新电影《长津湖》后,我又恶补了有关的资料,观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冰血长津湖》和美国电影纪录片《长津湖战役》。更加完整的了解了《长津湖》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战况。同时,为那些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用极端落后的武器装备,面对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武装到牙齿而且不可一世的16国联军,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能够克服困难、战而胜之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感动。就像现在看电影《长津湖》一样,也是一边看一边被我们英勇无畏的战士们的事迹,经常被感动的泪流满面,难以自已。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抗美援朝二次战役时期,我军在长白山地区渡过鸭绿江,步行逆长津江而上,过狼林湖而后抵达长津湖地区。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第10军,于朝鲜长津湖地区的直接较量,全歼美军精锐部队“北极熊团”一个整团并缴获了团旗,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长津湖战役一举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同时,由于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胜利基础。长津湖战役后,美军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人作战。”
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盖马高原狼林山脉以东最为苦寒的地区,平均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这里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最低温度接近摄氏零下40度,当年又是50年不遇的严冬。在零下40度左右的的极度严寒中,此战造成不少非战斗减员,甚至各类武器大面积故障,双方仅冻死冻伤人员就超过了3万人。在这场战役中,虽然我志愿军在大体战略上进展顺利,但因为提前进入朝鲜,各种物资准备不足,志愿军战士们只得穿着单衣在零下几十度的长津湖作战,这就几乎相当于在冰雪天雪地里和美军肉搏,拼命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
我志愿军第9兵团的战士大多来自南方,在既不能生火做饭,也没有多少后勤补给的恶劣的条件下仍然死守阵地,其中就有整整一个连的129名志愿军官兵,都被已经冻成了冰雕,但是他们的枪口却依然朝着敌人的方向。此后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报告中写道:战斗打响之后,全连没有一个人站起来,打扫战场时才发现了他们,全连的干部士兵,全部都冻死在了战场上。这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斗精神的升华“冰雕连”,这就是朝鲜战场上长津湖战役中最美冰雕连的故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制片厂的纪录片《冰血长津湖》告诉我们,虽然美军有军舰支援,有飞机大炮和空中优势。我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只有小米加步枪,后勤不能及时得到保障。我们志愿军有着保家卫国的精神,打得美国鬼子狼狈逃窜。这个纪录片里有当时志愿军的副军长的回忆,有后来的国防部长回忆,也有当年志愿军的老团长、连长等前线指战员的回忆。八一厂拍的这部片子重点从宏观记录了战役的全貌,又引用了许多美国解禁上午长津湖战役的历史资料,完整的再现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
美国人拍的《长津湖战役》则相对资料具体详实,因为美军大概有随军记者在跟拍。他们整个影片的基调灰暗,战场笼罩在一种极度压抑和悲伤的气氛之中,纪录片里面几乎看不到当时美军将军的回忆,都是许多当年美国老兵的回忆记录,这些当时战场上的当事人,已经是老年人了。他们讲得都是挺真实的情景和战争体验,他们不否认在战场上的出现的害怕和沮丧,他们也承认这次战役失败了,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十几万人的拼死逃亡。他们说如果不是美军还有海上和空中优势,这十几万人的美军参战部队将会在长津湖地区全军覆没。这是美国人难得承认的一次失败,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最终战胜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关注抗美援朝战争,其实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大概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一个夏天,我们大队的领导说,县里电影队要来我们大队放电影《奇袭》。当时的我们也没有弄不清楚是哪两个字,就是感觉这个电影的名字很奇怪。于是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天天去广场上占地方等着看电影。我们天天等、夜夜盼,终于在等到七八天的时候,历城县电影队开着三轮摩托车来了,为我们村放映了一场黑白片《奇袭》。就是这场我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七宿八后晌”的《奇袭》,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个志愿军抓舌头的小节目,成了我们小伙伴经常扮演的节目。那几个侦查员化妆侦查、深入敌后,奇袭敌人指挥机关的过程,让我们的感觉志愿军叔叔无比聪明、无比勇敢、无比伟大,也因此总想探究一下那场史无前例的伟大战争。从那时候起,我就经常找村里那七八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伍老兵聊天,让他们讲讲抗美援朝的战争故事。
每年的腊月二十七八,当老师带着我们几个积极分子,敲锣打鼓的去拥军优属,为烈军属贴春联、扫院子、抬水等工作结束的时候,也是我们围着抗美援朝的退伍老兵听故事的快乐时候。也许是参加的战斗不多,也许是文化不高,也许是有纪律要求,无一例外的他们除了对冷、饿和美国鬼子的飞机大炮印象深刻以外,其他都讲的轻描淡写,没有一个人讲过战争的残酷场面。后来还是在课本中学习了军旅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以及《黄继光》、《罗盛教》、《杨根思》、《邱少云》等课文,进而更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艰难困苦和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看了《奇袭白虎团》、《上甘岭》、《激战无名川》等电影以后,这才更加了解了美国鬼子的穷凶极恶和战争的残酷无情。
初中时期邻村杨史道口村的同桌同学,给我讲了他从大人那里听来的他们村的两个志愿军的故事。同桌同学说他们村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人也不少,但是有两个人没有回来。一个是老烈属也就是杨史联中贫协代表的弟弟,壮烈牺牲留在了朝鲜;一个是老军属也就是原来的老村长,当时的林业队负责人的大儿子,因为战场立功、留在部队当了干部。前者大几岁是张家慎字辈的,后者小几岁,是宝字辈的。据他说,这爷孙俩是血缘较近的一大家子的人,一块当志愿军的去朝鲜,一块上的战场。同桌同学绘声绘色的说:在一场极其残酷的战斗结束后,他们两个人幸存下来,也暂时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天上还有美国鬼子的飞机搜索扫射和轰炸,地上不很远的地方还有敌人在晃动警戒,枪炮声虽稀而未断。
当时天气极其寒冷,二人也是饥饿难耐。于是二人就像电影里那样,忍着饥饿和寒冷,背靠背的相互交替着搜索前进,尽快的向部队运动的方向转移。在搜索前进的过程中,二人发现了美国鬼子丢下的罐头,就想拿过来吃了,以便于能够补充点食物、止止饥饿。慎字辈年长的对宝字辈略小的说,让他远离一点观察警戒,他过去去取罐头回来吃。当他过去取罐头时,谁成想可恶的美国鬼子在罐头底下埋着的地雷爆炸了,把他炸成了重伤。于是宝字辈的赶紧替他包扎伤口,再冒着枪林弹雨背着他去找部队。但是,伤者依然没有活下来,后者则因为后来的战场表现良好,战斗负伤、立功受奖、上了军校、当了干部,后来把家属都带到部队上去了。
那个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大约四五年以后,当我大学毕业当了老师的时候,见到了这个从朝鲜战场上活下来当了军官的人,还有幸成了他的女婿。于是,也因此认识了他的几个战友,包括我们村刘家的祥大爷。在和他们短暂的接触中,听他说的最多的就是朝鲜很冷,后勤补给很困难,经常吃不上饭。天上的美国飞机很多,轰炸机的炸弹爆炸后炸的弹坑就像一个小湾那么大,但是可以进去避避风寒。美国鬼子丢下的东西不能用,就连手纸也有毒,不能用手捡、不能使用。由于接触时间比较短,岳父就因病去世了,我还没有来的及向他求证同桌同学所说战场情形是真是假。
家里的人也只是知道他的脚后跟那里有伤疤,但不知道受伤的任何情况。只是听他说在雪地里长途奔袭一百里地,穿的衣服单薄也不觉得冷,而且还热的出汗。但是,在雪地里睡觉的时候就感觉冷了,不如在大弹坑里暖和。至于在朝鲜怎么打仗的,怎么受伤的,具体负责什么工作,他从来都没有说过。就是他和他的几个战友们在聊天中,以及我向我们村的几个退伍志愿军询问时,除了寒冷、饥饿、美国有飞机、有重型大炮,那些弹坑很大可以避风寒,也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起过战斗多么激烈、多么残酷等等的事情。
岳父曾经向我询问过我们村刘家的祥大爷的情况,还风趣的讲了祥大爷和他一起当兵去朝鲜的故事。他说他们是同期当兵,一起去朝鲜的。他说你那个祥大爷去当兵之前,在邻村有了一个心爱的姑娘,就想着娶了媳妇再去朝鲜。于是,两个村的领导知道后,紧急行动联络对方,人家姑娘也很高兴。当天,你们村里的各家各户紧急凑了没有用过的新被子、新床单、新衣服、新用品和米面肉类蔬菜等,给他娶回了新媳妇,过了洞房花烛夜,第二天就跟着部队走了。岳父说,那个时候各村各家都积极动员、自愿报名上前线,每个村都有五六个人参加志愿军,有的过了鸭绿江上了战场,有的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还有的集训结束了,刚刚开拔到中朝边境战争就结束了。他们那一批人志愿军在沧州一带集训了不长时间,就坐上闷罐子火车进了朝鲜。
刚刚过了鸭绿江不久,火车就遇到了美国鬼子飞机的空袭。领导要求就近分散隐蔽,战友们纷纷跳下火车,分散到两边的树林里、沟坎里和堰格子边上隐蔽起来。空袭过后前边传来消息,我们一个连队的人也有伤亡的,你们村的你那个祥大爷就受伤了,据说航空子弹击穿了他的小腿肚子。当时部队卫生员给伤员们包扎后,就地留下他们转移到后方医院治疗去了,我们以后就中断联系了。岳父讲的我们村祥大爷的事基本属实,这些故事在我们村已经流传了很多年了,我从很小就听到过父亲和大人们反复讲这些故事。也向祥大爷村问过有关他受伤的事,他也只是轻描淡写的简单一说。我听到是祥大爷过了鸭绿江,进了朝鲜就受伤了,后来转移到东北的后方医院治疗。腿伤治好了以后,国家给他安排在佳木斯的棉纺厂工作,但是他不愿意给国家添麻烦,就坚持回家,一辈子务农。
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经常查找抗美援朝的各种史料,求证我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央台推出的纪录片《抗美援朝战争》、《断刀》、《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朝鲜战争秘闻录》、《朝鲜战争爆发》、《伟大的抗美援朝》、《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了和平》和《冰血长津湖》等等,都生动形象的记录和描述了那场伟大的战争,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战争的起源、决策、进程、牺牲和伟大的意义。但是,唯有电影《长津湖》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虚拟现实手段,让我感受到了朝鲜战争进程中那种真实、生动、鲜活的战场情形。
从已经解甲归田准备享受和平自由的解放军战士,突然接到了部队要求归队的命令,到部队紧急集结、迅速集训和坐着闷罐车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到火车遇到美国鬼子飞机的惨烈空袭,到七连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奔赴战场,在前进途中遇袭、遇险、遭遇战等等的艰难险阻,无不时刻敲打着我的心脏。让联想到我们的祖辈父辈就是这样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了保卫和平安宁的生活,而爬冰卧雪、忍饥抗寒、舍生忘死、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勇于牺牲,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最终“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换来了七十年的和平发展岁月。那些高度逼真紧张的场景、惨烈的战事、恶劣的环境、壮烈的牺牲,无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那些志愿军战士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斗争精神,看得我和媳妇从始至终,紧张激动、流泪不止,也让我们铭记在心。
一边看电影,一边想着岳父他们就是曾经这样踏上了朝鲜的土地,就是这样经历了一些类似的战争场景,心情久久都不能平静。看了电影后的这段时间,经常会想起电影中的各种紧张激烈残酷的战斗场景,经常会回想起从小看过的书籍、电影和电视片,也经常会想起拥军优属的活动场景和听过的各种关于朝鲜战争的各种故事,头脑里每天就像演电影一样,反复联想、不断闪现、循环播放。
从内心深处希望类似《长津湖》这样的影视文艺作品能够不断涌现出来,让我们在文艺繁荣昌盛的过程中,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届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也将会指日可待了。
特注:引用参考资料主要有以下来源,再次一并感谢!
1、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先生著作《远东朝鲜战争》的内容。
2、日月影视工作室转发的《远东战火》(原为《决战朝鲜》)。
3、千面之神责编的《长津湖》的主要剧情内容简介。
4、中国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纪录片《冰血长津湖》简介。
5、美国人拍的纪录片《长津湖战役》简介。
6、望安山文学发布的柳中平先生撰写的影评《平凡铸就伟大--电影观后感》。
7、百度搜索所见的其他公开发布的相关网页资料。
-----清莲子-秦长清/历城区委党校,写于2021年10月8日,补充修改于10月11--24日。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七十周年,深切缅怀那些最可爱的人。
作者简介:秦长清(笔名:清莲子),男,汉族,中共党员,曲阜师大本科毕业,具有化学教育专业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早先供职于济南市历城区教育系统,任职普通高中化学教师、教师进修学校化学讲师,区教育局电化教育站教研员(高级教师)、监察室负责人,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后来任职于历城区委党校副校长、党委委员、机关党支部书记直至退休。现为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历城区作家协会会员、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会员。
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部分教学资料和文学作品,曾兼任任山东省教育厅师资培训中心教研员、济南教育电视台特约记者,参与主编《稼轩诗刊》、并兼任编辑《鹊华》诗刊。主要在《历城》、《稼轩诗刊》、《鹊华》和部分单位引发的的刊物上,发表过古体和近体诗词、现代诗、散文、随笔、政论文和文艺评论等。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Copyright @ 2018-2025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剧情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