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民族歌剧《沂蒙山》、彩调剧《新刘三姐》。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的话剧《桂梅老师》、莆仙戏《踏伞行》、话剧《塞罕长歌》。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舞台艺术领域最重要、最具权威性的节庆汇演活动,3年一届。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共同主办,于9月在京津冀三地举行。本届艺术节9月1日在北京开幕,9月15日在雄安新区闭幕,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9台剧目,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中[文华大奖]的角逐,并有20多台剧目参评[文华表演奖][文华编剧奖]和[文华导演奖]。本届艺术节第一次由三省市联合主办,率先在文化领域践行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而纵观所有演出剧目,无不令人感受到强烈民族风格与鲜明时代气息的深度融合。
中国的舞台艺术门类多样,丰富多彩。本届艺术节的参演剧目形式多样,既有历史悠久、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想象和叙事手法独特的戏曲,有从西方引进后成功地实现了在地化转换的话剧,以及同样在20世纪从西方引进的歌剧和舞剧,还有因为融入浓郁的民族化元素而体现出鲜明中国风格的民族歌剧和民族舞剧,至于杂技剧更是中国艺术家的独特创造,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杂技,只有中国发展出了杂技剧并取得了很高成就。
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所有参演剧目中,众多歌剧、舞剧和杂技剧的身影格外受到关注。中国是传统的舞台艺术大国,但是舞台艺术领域长期由戏剧、尤其是戏曲占据着中心位置。尽管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几部新创作的歌剧和舞剧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也一度引发艺术界的关注,但少数几部杰作,无法改变其在舞台艺术领域整体上的弱势格局。这一现象在近年来出现了显著变化,本届艺术节有多达13部音乐、舞蹈、杂技类剧目参评文华大奖、有9台剧目参评单项奖,从数量上看或许并不格外突出,但是艺术质量之高,超过了此前多届艺术节。
民族歌剧《沂蒙山》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直在各地巡演,在演出市场中有很好的口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此前歌剧、舞剧作品是[小众艺术]的印象,让这两种世界范围内普遍视为音乐与舞蹈艺术高度之象征的舞台表演门类,成为当代中国普通民众的精神食粮,并且也如期获得了[文华大奖]。杂技剧是近十多年里逐渐兴起的崭新的艺术样式,从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杂技团2004年首创的杂技剧《天鹅湖》始,这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样式逐渐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本届中国艺术节上海杂技团参评文华大奖的杂技剧《战上海》和在原战士杂技团基础上组建的广州杂技剧院参评表演奖的杂技剧《化·蝶》,让杂技艺术插上了戏剧的翅膀,大幅度提升了杂技的艺术表现力。来自广州的杂技表演艺术家吴正丹当年以她首创的[肩上芭蕾]震惊观众,此次再度以[肩上芭蕾]演绎梁祝故事,惊艳了中国艺术节,并荣获[文华表演奖]。
戏曲仍然是众多演出剧目中最重要的形式,参评[文华大奖]的17台戏曲剧目和参评单项奖的12台戏曲剧目,在所有演出剧目里占据了几乎半壁江山。戏曲在中国的舞台艺术领域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价值,近年来,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均是文化领域极具关注度的核心话题。新世纪尤其是近十年以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振兴,戏曲界的创作演出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更多地关注戏曲艺术本体,发现和发掘戏曲艺术的价值与魅力,成为普遍追求。
本届艺术节上,莆仙戏《踏伞行》、昆剧《瞿秋白》和彩调剧《新刘三姐》,都在戏曲化的舞台呈现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分别是新编古装戏、红色题材和现实题材戏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作品。其中,在中国最古老的宋元南戏经典剧目《蒋世隆》、《双珠记》经典折子戏基础上改编的莆仙戏《踏伞行》,是一部在中国的爱情书写历史中,将会留下长久记忆的优秀作品。除了故事中情节曲折起伏和丰沛的情趣,这部戏还在表演中大量运用了该剧种典型的姜芽手、碟步等身体语汇,它说明故事的每一种讲述方式或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一种舞台表达,而在戏曲大家庭中独树一帜的莆仙戏,恰好就是这个故事最适宜的载体。莆仙戏《踏伞行》荣获[文华大奖]实至名归,更体现了戏曲题材内容与艺术手法的多元景象。多年来人们一般认为,像昆剧这样古老典雅的戏曲剧种,并不适宜于演绎现代题材。但是昆剧《瞿秋白》将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烈士短暂却光辉的一生成功地搬上了昆剧舞台,在编剧罗周、导演张曼君和主演施夏明的共同努力下,含蓄写意的言辞、表演和舞台空间的流动,让《瞿秋白》因其饱含诗意而充分体现了昆剧神韵。这部剧不仅是昆剧,也是若干年来戏曲各剧种现代戏创作的高峰之作。彩调剧《新刘三姐》则是另一种风格的代表,在戏曲300多个剧种里,有相当一批是民间歌舞小戏的戏剧化转型,本届艺术节上的彩调剧《新刘三姐》和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都是如此。这些剧种在保留其特有的载歌载舞手法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其讲述故事的能力并丰富其表演手法,展示了戏曲中更显生动活泼的一种体裁。整体上,本届艺术节上演出的戏曲剧目,普遍追求舞台呈现的[戏曲化]表达,这是全社会逐渐增强的文化自信在戏曲领域内最为直观的体现。彩调剧《新刘三姐》荣获[文华大奖],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的主演刘俊获[文华表演奖],都是众望所归。
在本届艺术节上亮相的话剧作品中,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的《主角》、云南省话剧院的《桂梅老师》和广东省话剧院的《深海》,都是近年创作的深受好评的作品。陕西人艺的《主角》改编自陈彦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将一部8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浓缩为两个多小时的舞台剧而又能做到忠实原著,实属难能可贵。作品讲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从放羊娃磨炼成名角儿的人生历程,每次演出均激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此次荣获[文华大奖],充分体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桂梅老师》和《深海》都以当代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英模人物为主人公,分别讲述[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他们的事迹既平凡又伟大,但未必都有可在舞台上呈现的戏剧性。主创人员克服了把真人真事搬上戏剧舞台的诸多困难,努力通过舞台空间的变换营造强烈的戏剧效果,让观众在剧场中为人物事迹而感动,实现了创作的初衷。
本届中国艺术节的优秀表演奖数量有所增加,时隔多年还重新恢复了编剧奖、导演奖等,体现了对舞台艺术作为群体创作的综合性特征的理解与认知。通过文华奖激励与肯定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在舞台艺术领域的贡献,是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方法,获奖的编剧李莉、陈涌泉、盛和煜等,都为当代舞台艺术创作持续保持高水平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艺术节一方面是为了检阅近年来的舞台艺术成果,亦有通过展演和评奖活动,激励艺术家投身于忘我创造性活动的更高远目标。
本届中国艺术节已经圆满落下帷幕,未来可期,相信下一届中国艺术节会更加精彩。
Copyright @ 2018-2025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剧情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