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 需要通过各种视觉元素来传达意义,隐藏在视觉元素背后的意义便构成了视觉隐喻,可以说电影本身便是一种视觉隐喻艺术。 导演通过各种视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主题和理念, 而观众则通过对影片中丰富视觉元素的解读来获得各不相同的理解、 感悟和审美体验。 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 《...…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 需要通过各种视觉元素来传达意义,隐藏在视觉元素背后的意义便构成了视觉隐喻,可以说电影本身便是一种视觉隐喻艺术。 导演通过各种视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主题和理念, 而观众则通过对影片中丰富视觉元素的解读来获得各不相同的理解、 感悟和审美体验。
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 《星际穿越》 是 2014 年最受瞩目的科幻大片, 上映后引起空前热议。 影片在第 87 届奥斯卡金像奖评选中, 获最佳视觉效果奖。影片不仅首次视觉化地展现了黑洞、 虫洞、 五维空间等前卫科学概念的物理影像, 再现了恢弘震撼的太空探险, 更深入探讨了一个永恒的主题: 爱 (亲情)。 爱的能量, 最终穿越时空, 拯救了人类。 影片以父女之间的亲情作为叙事主线, 太空探险为故事背景, 不仅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更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堪称一部经典的充满人文情怀的科幻大片。
有“实拍狂魔”之称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对电影语言,尤其是视觉语言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于视觉的要求更是近乎偏执,他极其擅长运用丰富的视觉隐喻及电影语言传达现实世界背后的隐含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越过诺兰的镜头,看到《星际穿越》“科幻硬片”的外表之外深刻的人文关怀、对人性的灰度的窥探、对救赎、牺牲、永恒以及爱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我们接受到电影中丰富的视觉元素传递的相关信息,通过接受、匹配、存储、联系、调用等一系列的认知活动,进行产生各不相同的理解、感悟进而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这正是电影的魅力所在。这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就是进行解读视觉隐喻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会持续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意识、思考深度,加强我们的认知,以下便从多个角度解读诺兰执导的影片 《星际穿越》 中的视觉隐喻, 以期能对电影爱好者及学习者有所启发。
星空与孤独
哲学家康德的碑文上写着:
有两种东西, 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 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 不断增长, 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星空给人的感觉是浩瀚而神秘的, 遥远而让人充满敬畏感。影片有大量星空的镜头, 并不止一次地出现以“所在星球” 代表 “某个人” 的画面信息, 不断强调着 “一人一星” 的孤独。 事实上, 《星际穿越》的原名为 Interstellar , 直译过来的意思为 “星际”, 与 “穿越” 无关。 因 2016年前后“穿越” 在国内近几年的大热, 所以被译成 “星际穿越”, 指向超时空旅行。
然而, 这个翻译却大大局限了原名所指。 影片中库珀等人讨论并分析先驱探险者们的行踪时, 每个追踪屏幕上显示的, 正是其所在的星球, 一人一星。 而在孤独与孤独之间, 恰恰就是片名原文所指: “星际”。
浩瀚的太阳系里, 人类在地球这颗孤独的星球上孤独地生存着, 正面临着无数的问题: 饥饿, 贫穷, 罪恶, 难填的欲望, 无尽的争端。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 便会产生一种孤独和无助感。 影片中,“坚忍号” 上的探索者更需要在太空无尽浩瀚的黑暗中忍受着孤独, 只为对生的渴望和追求。
宿命与救赎
人类对大自然肆意地开发和掠夺, 最终难逃毁灭的命运。 影片一开始, Cooper 凝望着屋外一望无际的玉米田, 随着镜头缓缓展开, 背景管风琴低沉而肃穆的长啸响起, 一种冥冥中苍凉而黑暗的力量便开始蔓延。 铺天盖地的沙土, 夹杂着狂风, 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的气氛。 管风琴的轰鸣声, 由此开始贯穿全片, 或空灵柔和, 或疾风骤雨, 或洪亮肃穆, 从地球到太空, 配上黄沙漫天的地球, 黑暗浩瀚的太空画面, 使影片从一开始就浸染上了神秘的宗教式宿命与救赎的主题色彩。
影片中对光影与色彩的运用, 也成功地烘托了宿命与救赎的主题。 如在太空中, 影片多以黑白的对比、 明暗的交叠来呈现宇宙的神秘及对未知的畏惧感; 大量的黄色色调则运用于地球上的沙尘暴以展现世界末日的压抑景象。 在影片的后半段,诺兰采用了70mm的IMAX胶片,宇宙的宽广无垠与未知和荒凉以一种无与伦比的形态展现出来。开始的昏天暗地与后半段的荒凉、冰冻、破败、滔天巨浪相互应,“罪”与“罚”的宿命感油然而生,制造了荒凉便会收获荒凉,这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是留给人类的机会。是一场人类必须经历的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从绝望到重生的”赎罪之旅。
除此之外,影片中最直接隐喻救赎主题的便是拉撒路。 拉撒路是 《圣经·约翰福音中记载的人物, 他病危时没等到耶稣的救治就死了, 但耶稣一口断定他将复活, 四天后拉撒路果然从山洞里走出来, 证明了耶稣的神迹。 影片中拯救人类的计划被命名为 “拉撒路”, 宇航局会议室的墙上挂着 “拉撒路” 字样, 都在暗示老布兰德教授对地球人必死的命运早已清楚,库珀从米勒星球回来, 看过女儿的录像后也领悟到了这一宿命,说出 “拉撒路” 一词。 之后他便经历了穿越黑洞的生死之旅, 最终意外到达未来人类施展神迹创建的高维空间。 通过主角之手改变过去, 使全人类死而复生, 与圣经故事的对应丝丝入扣。 而影片中三个主角的故事也与拉撒路的故事如出一辙。 拉撒路因为神的爱死而复生, 而人类也因为爱重获新生。
人性与灰度
在救赎之路上有布兰德教授、教授的女儿艾米莉亚·布兰德以及其他航天员罗米利、多伊尔等抱着必死的决心投身于拯救人类的之路上的英雄,他们放弃自身,从全人类的角度出发,踏上未知并且极有可能有去无回的征程。有的人为了珍贵的数据丧身巨浪之下,有的人为了研究奇点的数据,损失20年的寿命持续研究,有的人为了保留人类的火种舍身为他人冲入无边黑洞………这些推动世界进步、改变人类进程的先驱者们,敢于牺牲和探索的精神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但是救赎的路上也有诸如曼恩博士 之类的人,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与孤独里,在遥遥无期和等待死亡逼近里,自私的本性腐蚀与戕害了后天形成的舍己精神。曼恩博士将“适宜生存”的信号发回了地球,并且在库珀等人来到他身边的时候,他将库珀击倒,并且损坏了库珀的宇航服,意图杀死他们抢夺飞船。在他准备杀死库珀的时候,有大段的对白与镜头表现曼恩博士的痛苦与挣扎让观众对他的态度由痛恨转移成为了可怜。
人性的复杂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人性中的好与坏、善与恶,从来没有分明的界限。非黑即白与非此即彼之间存在一个灰色地带。灰度的存在往往会模糊两个极端之间的界限,从而使之融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面体。
爱与永恒
影片中很很多关于时间的场景及画面,尤其是执行穿越的飞船——“坚忍号” ,其环形的结构犹如国际空间站, 由中间的主体和周围 12 个太空舱构成。 它钟表的外形暗示着时间的永恒, 也隐喻着爱与精神的坚忍。 正是这样一种坚忍的信念和爱, 才使得拉撒路计划的科学家们不惜牺牲自己, 搭乘 “坚忍号”最终拯救了人类。
库珀与墨菲的父女之情是贯穿整个剧情的线索,多次出现并且解决了关键问题的手表是库珀与女儿墨菲超时空联系的重要道具,代表了时间。 影片当中,另一个多次出现的场景和道具是墨菲房间中的一个装满了书的巨大书架。 这个书架在整部影片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影片一开头便给了一个近镜头, 我们可以看到书架的一格摆放着一艘飞机的模型。 接着, 少女墨菲试着解密看似随机从书架上落下的书, 她坚信她所称之为 “幽灵”的东西正用书来传递信息。 书承载着人类文明和记忆, 记录着人类的历史, 同样隐喻了时间这个命题,而时间即永恒,是跨越了生死的哲学命题。
在这永恒的时间里,库珀跨过艰难险阻,正是靠着信念和爱,最终成功拯救人类。爱是贯穿始终的精神内核,这是高于亲情、高于爱情、高于个人利益的大爱。是布兰德(女)博士所说的“可以超越时空超越维度、可以被量化并作为穿越时空的能量””的大爱。
此刻,回望悠远的历史长河时,好像真的只有爱和时间跨越了永恒!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影视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