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影视剧情

解析解放战争:清风店歼灭战,打崩石家庄国军主力,扭转华北战局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3/5/29 11:26:06 【kenbest】

1947年,5月2日。 正太战役开始收尾,并于5月3日正式宣告结束。 与此同时,晋察冀根据地也迎来了两位重量级的人物。 ---「朱德、刘少奇」。 回顾此前的大同、集宁、张家口战役,毫不夸张地说,晋察冀三次重要的战役考试,其成绩不尽人意,极大地影响了全国的战局。 对于此前所制定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1947年,5月2日。

正太战役开始收尾,并于5月3日正式宣告结束。

与此同时,晋察冀根据地也迎来了两位重量级的人物。

---「朱德、刘少奇」。

回顾此前的大同、集宁、张家口战役,毫不夸张地说,晋察冀三次重要的战役考试,其成绩不尽人意,极大地影响了全国的战局。

对于此前所制定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地缘战略,几乎没能实现。

那时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认为,晋察冀根据地的地盘最为扎实,绝对有实力打出第一波的配合,一举打穿国军在华北地区的北部防线,求得北部战场的绝对强势地位,并且保持晋察冀根据地和东北地区的联系。

遗憾的是,一年下来,大同没能打下来,集宁丢了,晋察冀的重要首府张家口也丢了。

两块重要地盘之间的联系,也被傅作义彻底切断。

晋察冀根据地陷入了步履维艰的境地,说白了大家此时已经不知道怎么打?又如何维持目前的战场局势。

后来,毛泽东的一纸电令,一下点醒了众人。

“总之大踏步进退,不拘于一城一地之失,完全主动作战,先打弱敌,后打强敌,调动敌人各个击破”。

是啊,此前大家都在频繁地应付国军的进攻,没能在战场中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牵制、主动的效能。

所有的努力,几乎都在配合国军的进攻,实现被动性的防御。

毛泽东的这番话也很直接,后来直接概括为更为精髓的八个字。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随着朱德、刘少奇的到来,晋察冀根据地进行了全面的部队大整编,不仅要扫清以前的消极情绪更要将中央所制定的主动性牵制敌人的战术,继续进行下去。

此次部队大整编,成立了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以杨得志为司令员,罗瑞卿、杨成武为政委,耿飚为参谋长。分置第二、第三、第四三个纵队,另增一个炮兵旅,又下辖冀中军区、冀晋军区、察哈尔军区三个地方军区。

如果要问,此次部队大整编的亮点在哪里,其意义又在哪里?

本质而言,成立一个野战军司令部属于家常便饭,看不出什么部队整编的核心意义。其次核心意义在于成立了晋察冀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后勤司令部」。

朱德也明确表示了后勤司令部的意义,咱野战军司令部就是负责打仗,后勤司令部就是负责后勤工作。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国七大战区改革为五大战区的一幕,其中重要的八个字是“军委管总,战区主战”。

打仗从来都是严密且高效的技术活,打仗拼的是协调能力,顾及的是数以万计士兵们的生命,不是你单挑能抽人嘴巴子,群殴能干趴别人就算胜利。

咱打仗不能冲向了战场,还想着明天的窝窝头在哪里?明天能不能吃饱饭!

接下来,关于这个后勤司令部成立的巨大意义,以及在战场中的效能还会体现出来。

朱德完成了对于晋察冀根据地的部队大整编,刘少奇做了什么?

刘少奇盯得是晋察冀根据地的土地改革工作。

土地改革就是搞经济。

看出来了吧!!!

朱德、刘少奇来晋察冀根据地干啥的?一是盘晋察冀野战军,二是盘晋察冀经济,而且盘的效果是野战军要和经济得到有效的挂钩,野战军的后勤司令部的支撑点就是刘少奇主导的土地改革工作,这是一套双向的、良性的大策。

这两套组合拳下去,晋察冀真正实现了战场形势的大逆转。

1947年,6月1日。

聂荣臻陪同朱德前往冀中地区,统筹下一步的作战部署,并作出了发动青沧、保北战役的计划。

6月12日。

青沧战役率先打响。第二、三、四纵队快速拿下青县、沧县、永清三座县城,同时控制了津浦部分铁路。

6月25日。

保北战役打响,第二、三纵队又顺利拿下了徐水、固城。

这两场战役并不算什么较大规模的战役,只是以任丘为中心,东西两翼进行了两场战役,顶多只是区域性的小型战役。

而这一切的铺垫都是扩大战场中的被动局面,迎接接下来更大的挑战。

想要真正地理解解放战争中,晋察冀根据地的作战目的,就要了解燕山山脉、太行山山脉这片大面积密集平原地带的核心在哪里。

平原地带,除却那些坚固的古城具有防御作用,其主要的看点就是战术拉扯。

而战术拉扯的背后,就是后勤物资供给。

我们以这块区域为剖面,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关键信息。

一:基础的防御核心二:核心的后勤物资供给通道国军在这块区域内,形成了大致两个重要的防御核心区。

---「平汉线北段(以石家庄、保定为依托,护卫铁路沿线)」、「平保津核心区」。

国军的这两个防御核心区,其实也是聂荣臻所领导的晋察冀根据地,长期的作战目的。一则破坏平汉路北段,把国军依靠平汉路北段运输军队物资的计划彻底打烂。二则不断骚扰平保津核心区,使得国军在这个核心区的军队频繁调动,疲于奔命。

因为,只要部队调动,就要吃饭。

对于一支数以万计的军队而言,吃饭就等同于延续一个战士的战斗力,没有战斗力,就算给你一把八十米的大刀,方圆八十米无人可近,你也产生不了持续的战场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的曹操,同样是在河北战场,一场乌巢大火,直接打残袁绍,坐拥整个河北的原因。

1947年,10月17日。

大家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聂荣臻收到一封秘密电报,里面清楚地写着,国军原在石家庄的第三军正秘密向保定转移。

如何解读这份秘密电报,我查了一下资料,聂荣臻的分析是国军在平汉路北段石家庄、保定两个防御据点的国军预计南北对进,要实现对晋察冀根据地的南北包围。

而国军方面的资料则显示,当时并非是要进行包围,石家庄、保定两个方向的军队之所以要进行调动,是因为东北方面的战况并不乐观,平保津核心区的军队被大量抽调,形成了一定的防御真空,必须用石家庄、保定两个据点的军事力量进行补充。

于是,原在石家庄驻防的国军第三军(下辖第三十二师、第七师、第16军第二十二师第六十六团),奉命抽调第七师、第六十六团北上,仅留第三十二师防守石家庄。

当时,晋察冀野战军各纵队尚且集中在徐水以西地区,而国军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已经快速推进到了清风店地区。当天,野战军得到急电,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国军第三军拦截在清风店,组织起军队继续北上。

18日,仅仅一个昼夜,徐水地区的野战军云集清风店,从东西两翼包围了罗历戎。

聂荣臻传记中,还特意描写了当时的一幕:

“次日一早,部队进入高阳以南的老解放区时,群众已把早餐摆在街头,把饭送到战士的手中。冀中人民为这次战役动员了9.8万民兵和民工,3400多辆大车,一万副担架,这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聚集起来的。”

至于,为何能够有如此强大的动员能力?

我想不仅是此前聂荣臻经营晋察冀根据地的原因,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在聂荣臻打完正太战役后,朱德、刘少奇两位中央大才落户晋察冀根据地,对当前的根据地进行了军事(前线部队、后勤物资分离)、经济上(地方的土地改革)的大整顿。

这里面,军事上的急速穿插围堵、后勤上的百姓动员,必然有其关联。

10月19日,双方正式交火。

罗历戎自知已经无法顺利北进,马上下令以清风店为核心收缩战线,将部队分别屯驻在南合营、高家佐几个村子,抵挡解放军的进攻。驻防在保定的国军得知消息,也马上策应南下,不料被阻挡在保定的外围,行进艰难。

三天后,晋察冀野战军各纵队冲垮国军第三军防线,第三军主力全部被歼。军长罗历戎、副军长杨光钰,第七师师长李用章被俘。

11月6日。

晋察冀野战军趁热打铁,发起石家庄攻坚战,仅用六天时间,顺利突入石家庄,一举打通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根据地。

这一招,至少至少封印了国军在华北地区的六层功力。

晋察冀根据地的下一步作战计划,再一次回到了平绥线的傅作义身上。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影视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注和动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