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间谍行为规范与游戏规则的苏联版本 ——二战题材12集黑白经典电视电影《春天的十七个瞬间》评介 笑独行编评 影片档案 中文片名: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外文片名:“Semnadtsat Mgnoveniy Vesny”/Семнадцать Мгновений Весны/17 Au...…
战争间谍行为规范与游戏规则的苏联版本
——二战题材12集黑白经典电视电影《春天的十七个瞬间》评介
笑独行编评
影片档案
中文片名: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外文片名:“Semnadtsat Mgnoveniy Vesny”/Семнадцать Мгновений Весны/17 Augenblicke des Frühlings/Seventeen Moments of Spring/Kevään Seitsemäntoista Hetkeä
导演:塔吉亚娜•利奥兹诺娃(Tatyana Lioznova)
主演: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Vyacheslav Tikhonov)
列奥尼德•波罗涅沃依(Leonid Bronevoy)
Evgeni Evstigneev
米克海尔•扎可夫斯基(Mikhail Zharkovsky)
Rostislav Plyatt
叶卡特琳娜•格拉多娃(Yekaterina Gradova)
地区:苏联
年份:1973年
类型:冒险/战争
语言:俄语
色彩:黑白
片长:840分钟(12集)
影片DVD影碟封面
(封面一)
(封面二)
(封面三)
影片解题
战争间谍题材12集经典黑白电视电影。苏联女导演塔吉亚娜•利奥兹诺娃(Tatyana Lioznova)代表作。1945年雅尔塔会议召开后的柏林,潜伏在第三帝国中央保安局20年之久的苏联上校情报官接到了查证德国纳粹权力核心中谁在试图与美、英单独媾和的任务,而此时他已受到盖世太保头目的怀疑和调查……漫长如一生的40天中的17天。高度紧张、异常寂寞的间谍生涯与中央保安局压抑、凶险的办公室政治。内心独白与闪回相结合的叙事,过细的表现,大量的档案解读和事件回忆。沥尽黄沙始见金,于无声处听惊雷。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Vyacheslav Tikhonov)、列奥尼德•波罗涅沃依(Leonid Bronevoy)、叶卡特琳娜•格拉多娃(Yekaterina Gradova)等主演。俄罗斯联邦国家奖金。(笑独行)
笑独行按:该电视电影每集片尾的男声独唱主题歌《歌唱远方的故乡》(Песня о Далекой Родине)长歌当哭、寂寞深沉,与主人公的处境和命运极为配合。其间,关于政治、人生、职业、情感的经典台词俯拾即是。据说该电视电影在前苏联播出时曾造成万人空巷效应,且掩有世界影坛“电影连续剧”开创者之誉。在下所见为画质欠佳的国语配音胶片版D5影碟,其中第11集还留有一段11秒钟的外语广告。该电视电影IMDb评分为9.3分。
影片网友评论三篇
发信人: palatinus (游侠•归隐江湖), 信区: MilitaryMovie
标 题: 捧个场:春天的十七个瞬间,评论zz
发信站: 本站 (Sat Jan 10 17:49:21 2004), 转信
爱上施季里茨
——关于译制经典《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作者:shzidane
我有一个朋友,在她过去的生活中从未和俄罗斯有过任何联系,可是,她却让我惊异地爱着俄罗斯的一切,收藏着很多经典的书籍和碟片。
前不久,她向我推荐《春天的十七个瞬间》,说这部片子很好看,是吉洪诺夫主演的。她知道我一向爱那些英俊潇洒的男士,自然不能忘了说一句,他可是很帅的啊。
在我开始观看的第一个下午,我就发觉,这果然是一部要用心观看的片子。它又一次让我体会到阅读俄罗斯巨著时那种如登高山的感觉,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你才能看到波澜壮阔的场面。是的,它不是托尔斯泰丝丝渗透的东正教的教义精髓,也不是巴别尔笔下哥萨克骑兵的战斗。
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吉洪诺夫终于不动声色地把我紧紧拴在了电视前面。潜伏在帝国保安局二十年之久的苏军侦察员施季里茨接到总部指示,设法查清德国党卫军高级军官与美、英单独媾和的情况,特别要知道与西方谈判的神秘人物是谁。在电台遭破坏、报务员被炸身亡、无法与上级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施季里茨冒着被盖世太保怀疑、监视的危险,经过十七天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终于得到了德国党卫队领袖希姆莱与美、英在瑞士伯尔尼秘密谈和的情报,使苏联政府及时揭露了敌人的阴谋。
情节就是这样不紧不慢地展开,环环相扣,悬念丛生,我的朋友说的对,我就这样地喜欢上了吉洪诺夫,喜欢他深邃的眼睛和挺拔的身形,喜欢他沉稳、干练和富有激情的精湛演技,沉重的历史的感觉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整部片子有6张碟,12集,当我怀着沉静的心情慢慢融入其中时,我渐渐体会到速食文化和经典的区别,也感受到了艺术和真实的完美结合。在弥漫着淡淡忧伤的影片中,我不知道喜欢上了吉洪诺夫还是施季里茨。
我觉得,施季里茨有着坚定的信仰,他是一个英雄。他充满智慧,沉着冷静、不畏艰险、视死如归;他有着准确的判断和精确的逻辑,一次次化险为夷,在二十年漫长的岁月中胜利完成了祖国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为了国家的利益,施季里茨放弃了个人的一切。当他与分别10年之久的妻子在咖啡馆里秘密会面时,只能佯装成陌生人,隔桌对视,在长久的时间里一言不发,惟有通过眼睛表达离别的痛苦和无限的思念。吉洪诺夫的,不,是施季里茨的眼睛里流露出的伤痛和坚定深深打动了我。
我知道,我没能全面地了解那段历史,也狭隘地理解了这部影片。我没有看到波澜壮阔的世界战争、受尽欺凌的欧洲人民,也没能注意到那些为了祖国的利益牺牲了生命的英雄!也许,今天我会觉得,在谍影重重的历史上,无所谓谁是真的英雄,在这部影片中,无论是苏联还是美、英,实际上都在争夺对战后德国的控制,就像今天争夺伊拉克的利益。谁能说得清,谁的利益代表真正的正义呢?但是,这并不能防碍我爱上施季里茨。
那一天,当我正在目不转睛地盯着这部黑白电影看的时候,我先生走过来纳闷地问,“你看什么呢?”
“一个苏联间谍在德国的故事。”我敷衍他说。
“呦!那不是普京么?”先生哈哈笑了起来。
难怪今年年初的时候,普京亲自授予了75岁寿辰的吉洪诺夫荣誉勋章,总统还表示,自己走上克格勃的道路,当年也多少受了吉洪诺夫的影响。传媒评论说,这是俄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名间谍的欢喜聚头。
看了《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就这样爱上了施季里茨。
原帖地址: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中的小人物
作者:贝塔(南京)
看完《春天的十七个瞬间》,除了施季里茨、缪勒、舒伦堡这样的大人物以外,还有两个小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教授普列什聂尔和德国兵葛里穆特。
普列什聂尔的哥哥卡尔医生是苏联情报人员,在盟军对柏林的轰炸中牺牲。当施季里茨前去拜访他时,他告诉施季里茨,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他的哥哥,他谁都不相信。施季里茨尽管曾经劝说他,但是自己其实也是如此。正如缪勒对阿斯曼所说,作为一名情报人员,不能相信任何人,有时,甚至包括自己。
于是,这个瘦小的老头成为了施季里茨的密探,被送往瑞士与联络员接头。岂料,在瑞士自由的空气中,普列什聂尔教授完全放松了他在德国保持的警惕。和平的表象使他忘记了施季里茨的几乎所有警告。知道他第二次前往接头地点时,才发现一切都错了——联络点早已经被德国人占领,而无数的迹象他当时都没有察觉,他甚至沉醉于一杯浓咖啡和凉水的美妙感觉里。
终于,当普列什聂尔被逼进大楼中,当他拿出已经不准备使用的毒针吞下并从楼上跳下时,那种对未来的绝望、对施季里茨的愧疚交错着。一个原本平凡的老头,成为了这场战争的牺牲者。如同无数牺牲者一样,没有人记得他,不,根本没有人知道他。他并不关心什么新制度,他只是会沉醉于动物园中的表演——对于一个压抑了数十年的人来说。如旁白所说,施季里茨明白,在瑞士自由的空气中选择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可见他当时的绝望——他祝我们长寿,自己却从三楼跳下。
另一个是看管苏联女报务员凯特的德国兵葛里穆特。葛里穆特是前线的伤员,被送往后方,当伤好之后,得到了这么一份工作——和盖世太保的女警察芭尔芭拉一起看管凯特。这是一个善良的人,他负责照看凯特的孩子,当芭尔芭拉谈论起纳粹的意识形态时,他都是默不作声。当丧心病狂的秘密警察洛里夫把孩子放在阳台吹风企图让凯特开口时,葛里穆特开枪打死了他和芭尔芭拉,带着凯特逃走了。葛里穆特不是专业人员,他准备从孤儿院中取出自己四个月大的女儿一块逃跑。但是,孤儿院拖延了时间,他要求凯特先走,遭到了拒绝。直到取出孩子之后,盖世太保的密探到达。他打死了一个家伙,但自己也倒下了。
葛里穆特也是一个小人物,但是他的“起义”改变了施季里茨、缪勒的命运,进而舒伦堡、鲍曼、希姆莱也受到了影响。而相比之下,他的直接目的,仅仅是出于人道主义对凯特的救援。
幸而,他的孩子在凯特和施季里茨的保护下被送到瑞士,前往巴黎。
不过在历史里,大家都是小人物。我又想到一部电影,见笑,《三毛从军记》中的一句词:我们都是小把戏。
关于施季里茨和缪勒
作者:skz9
pop.pcpop.com 发帖时间:2007-04-23 13:38:20
回味起来,有几个小时候看过的电影电视剧真想再看看。每次去买影碟,总是要不抱希望地问问。可惜现在人的趣味对这样的作品已经没有丝毫的兴趣了。
有一个东德拍的连续剧《绿色档案》,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还有国产的王刚的成名作《夜幕下的哈尔滨》等等。所有这些都如年轮般在我的记忆中留下痕迹。
不过很幸运去年我买到了前苏联的老电影连续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编剧,导演,演员再加上我们的翻译,配音,很完美。若说美中不足的,就是那里面扮演德国妇女的俄罗斯女演员们,各个都是副俄罗斯大婶的面孔。呵呵。
男主人公施季里茨,是确有其人的,是我很非常钦佩的一个谍报人员,我曾读过一些介绍他经历的文章。一生从事谍报工作,当他在德国的情报机构中军衔已经是将军的时候,在苏联的军衔才是个上校。
二战结束后,他并没有暴露。不知怎么搞的后来居然到了美国,继续从事谍报工作,一干好象又是20年。要不是他的一个助手叛变,可能他真的永远也不会被发现。而且,据说当时联邦调查局抓他的时候,屋子里站满了美国特工,他居然能在这些人的监视之下,从容不迫,不露声色的销毁了房间里的七份情报,而且没有被发现。读到这里,我的老天,真是难以想象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呀。
后来,70年代的时候,美苏交换间谍,他回到了苏联,被授予苏联英雄。
这个人好象天生就是一个谍报人员的材料,为人温文而雅,知识渊博,稳重果敢,非常聪明,办事有条不紊,逻辑思辩能力极强。什么叫杀人不眨眼?不是那种抱着机枪乱突突,而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德国的情报机构,包括盖世太保里,各个部门,上到领导下到同事,几乎都对他有好感。
他还在德军的西线战场干过。有一次阵地前一辆苏军的坦克被击毁,他主动要求去内部侦察新式装备。当时他爬到坦克那里时,几挺苏军的机枪朝他射击,差点没把他打成筛子,使他身负重伤。可他依然爬进坦克,烧毁了通信密码。回来后,他就别上了一枚铁十字勋章。
他所涉及的很多任务,可以说都是直接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的。和他相比,那些文艺作品中的谍报人员,象什么邦德之流,简直就是些哗众取宠,上窜下跳的小丑。他们那种表演,只适合少年儿童棒棒糖般的口味。
二战结束后,德国有两个重量级的人物不知所踪,至今还是个迷。他们就是盖世太保的头子缪勒和党务部长鲍曼。
如果说战场上死去的都是好汉,那么秘密战线能活下来的就都是英雄。
缪勒这个老狐狸是个沙威式的人物,20年代就是在街头对那些纳粹分子大打出手的警察,后来又成了对反纳粹分子大打出手的盖世太保。按他自己的说法:自己敏锐的政治嗅觉从未让他失误过。挑起二次大战的德波边境冲突就是他一手策划实施的。
这部电影就可以说明他是个为纳粹信仰战斗到最后一刻的人,工作废寝忘食。他对施季里茨颇有好感。这个对谁都不曾心慈手软的盖世太保,即使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对施季里茨还是处处网开一面。当调查说明施季里茨有重大嫌疑的时候,他表现了极大的烦躁。这不是一般的愤怒,而是心情极度复杂,惋惜,感到不可置信……在审问中他也曾很动情地对施季里茨表示出好感。自然,最后还是被施季里茨这个比他小10岁的红卫兵给蒙混过关了。
这部作品其实是个三部曲,《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是第一部。第二部叫《奉命活下去》,不过没有拍成电影。我无意间买到了这部书,是写施季里茨从瑞士回到柏林之后的故事。(笑独行按:还有第三部叫《扩张》。)抛开意识形态上的角度来看,德国人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很是让人钦佩。
我想过很多次,战后像缪勒和鲍曼这样坚定的纳粹信仰者,他们默默地生活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是孤苦伶仃?还是颐养天年?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心情?他们怎样看着今天的世界?用什么样的心情回顾着那段历史?
记得看过一个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头子写的回忆录,讲述在阿根廷逮捕和引渡前纳粹集中营刽子手的事件过程。其中写到,在他们抓到他时,面对这样一个生活在穷乡僻壤,有着儿孙满堂的和睦家庭,每天早出晚归,默默走过门前的小路,坐着公共汽车上下班的老人,真是难以置信他曾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当一个政权战胜了另一个政权,并宣布其为有罪,邪恶的时候,你就很难用人性的角度来看待对方了。
影片网友评语小辑
《春天的17个瞬间》被人们誉为“非凡的影片,它甚至使那些惯于吹毛求疵地把影片同历史进行对照的人,也不由得倾倒于影片的魅力。”编导出色地把纪实手法与艺术虚构融合在一起,……使纪实性、戏剧性、历史性得以完美统一。
在影片第11集,施季里茨与一位苏联女侦察员接头时,不慎在女侦察员的皮箱上留下了指纹,女侦察员被逮捕后,盖世太保在皮箱上发现了施季里茨的指纹,盖世太保头目缪勒对施季里茨顿生疑心,他将施季里茨关在一间暗室里。在此生死关头,施季里茨以惊人的冷静和智慧,回忆起他与女侦察员在街头会面时,女侦察员的皮箱掉到了地上,当时装作检查的施季里茨帮她拣起了皮箱,现场有一位患哮喘的德国士兵亲眼目睹了这个场面。施季里茨叫缪勒找来了这名士兵,让他证明自己是在无意之中帮苏军女侦察员拣皮箱时留下了指纹。【笑独行按:此处所言情节有误,当为施季里茨想起一次空袭后的清晨他去找手下两位发报员夫妇,在废墟旁看到一位手推婴儿车、怀抱婴儿的妇女皮包掉到地上,就帮她捡起皮包,将婴儿车推到马路上更安全的一边。于是,他就在向缪勒解释时将那位不相干的妇女的皮包虚构为皮箱,以此证明自己是很偶然地将指纹留在了俄国女发报员的皮箱上,并表示当时有一位老咳嗽的年青路警目睹了这一情景,应该记得他,从而在缪勒将众多路警都找来对证时,经由这位疑患肺结核的年青路警证明了自己是清白的。】这段情节充分体现了“战斗在敌人心脏里”这种惊险片的故事魅力。处于险境之中的英雄,往往靠着过人的智慧、勇敢、机敏,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经典老电视剧了,视觉效果还不错,黑白片,情节节奏自然没有好莱坞的大片那么紧张,但个中别有一番风味,看一下你就会被吸引住。
虽然……画外音有些过多,但仍然让人喜爱。特别是全局高潮的第十集——施季里茨与缪勒正面交锋,让人百看不厌。我从网上查了些资料,施季里茨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有人认为现实中的缪勒就可能是施季里茨的原型。因为现实中缪勒的年纪与施季里茨相仿,而不是一个白头发的老头,而且舒伦堡——剧中施季里茨的上司——一直坚持认为缪勒是一个苏联间谍。二战结束后,缪勒一直下落不明,而鲍曼的尸体则在该剧播出的那一年才被发现,真是巧合。
影片中的施基里茨沉着稳定、头脑清醒,对谁都不卑不亢,一时间成为很多代苏联人心目中的偶像/这个偶像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苏联解体。不过饰演施基里茨的那个演员在生活中的表现有点恶心。
时值勃利日涅夫时代,这个爱慕虚荣的家伙非常欣赏这部电视剧、非常欣赏施基里茨这个角色,爱屋及乌,对那个演员也青睐有加,给予了很多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好处。而这个演员也投桃报李,刻意迎合勃氏/经常在电台中肉麻地朗诵那些肉麻的给勃利日涅夫拍马屁的肉麻诗歌/没一点原则和个性,恶心到家了……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苏联社会生活的客观现象。一方面,拍得出《春天》这样既有艺术性又有思想性还有娱乐性的好片子;另一方面,内部毛病多多,体制内的人们大多数都无法免俗。
最喜欢里面的缪勒这个角色,这家伙实在是太令人佩服了。
前一刻还对施季里茨,立马又让手下对他进行监视。等施季里茨拿出证据时,这家伙竟在牢房和施季里茨一起啃起面包来了。他那转转脖子在猛一仰头的动作真令人印象深刻。
同时发现舒伦堡这个帅哥也是挺讨人喜欢的,看过有关历史,发现这个家伙竟然把两个英国间谍给从比利时带到德国,从而破获一个大的间谍网,牛的很。
别的不说,每次看到《春天》里那张小舒的圆脸,对比历史真人就忍不住想笑。
我几乎是一口气,以最短的时间看完了这片子,感觉只有一个:好片子。
好在何处呢?……
首先,整部剧节奏平缓,但戏剧张力十足,给人一种外松内紧的感觉。从类型上看,这是一部间谍片,但你想在其中看到007的影子,那你就错了,007根本算不上间谍片,充其量只是娱乐片而已,这片子才算是真正的间谍片。整部片子根本没有打斗场面,有的是心理的较量,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战斗在敌人心脏的间谍所处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脑子比体格更重要,这才是真正间谍的生活。这种心理上的较量看起来比激烈的打斗更过瘾。
其次,这片子在正常叙事之外还穿插了许多人物的档案材料和背景资料,上至戈林、戈培尔、希姆莱,下至舒伦堡、缪勒,甚至帝国保安局中的女军士。这对于喜欢历史,特别是喜欢二战历史的同学来说,绝对是一个惊喜,虽然这其中有虚构的成分,但这一切做得很巧妙,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脉络,这算是本剧的一大特色。
再次,对白很经典,间谍之间的对话充满了机锋,同时又不乏幽默机智。印象最深的一句对白是施季里茨从外回家,一个党卫队军官正在家里等着他(是来试探他的),这名军官见了施季里茨,劈头就是一通时间紧迫之类的言辞,施季里茨不紧不慢地回答:上帝下凡了?还是卡尔登布隆那娶了犹太老婆?我还记得高中时这句对白在我班男生中曾广泛使用。
另外,……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以黑白手法表现与剧情的时代背景很吻合,更有历史感。我个人感觉党卫队制服在黑白对比之下显得更酷,视觉效果上远胜于彩色。
传奇的故事,不朽的作品。只是观赏该连续剧需要有足够耐心和思考能力。
(笑独行辑订)
关于《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的笑话
佚名编
pop.pcpop.com skz9加贴于2007-04-23
(略。参见)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影视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