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影视剧情

《绿皮书》观后感:黑白只是表象,人性相通才是本质!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3/5/29 11:26:20 【kenbest】

电影《绿皮书》上映了,很多观众对此影片深有感触。不仅因为它获得了美国奥斯卡奖,更因为它讲的是一个曲折人性的故事。说起黑人种族电影,您可能看过这样几种“搭配”:比如白人拯救黑人的老梗,《被解放的姜戈》中德国赏金猎人舒尔茨买下黑奴姜戈,让其重获自由的故事;黑人自我救赎的新梗,《黑色党徒》中一位黑人警官,...…

电影《绿皮书》上映了,很多观众对此影片深有感触。不仅因为它获得了美国奥斯卡奖,更因为它讲的是一个曲折人性的故事。说起黑人种族电影,您可能看过这样几种“搭配”:比如白人拯救黑人的老梗,《被解放的姜戈》中德国赏金猎人舒尔茨买下黑奴姜戈,让其重获自由的故事;黑人自我救赎的新梗,《黑色党徒》中一位黑人警官,为了打破种族歧视,加入3K党开启卧底生涯,成功破坏多起恶性活动的故事;《触不可及》中黑人混混和白人富翁之间的友情故事。还有热播的另一部影片《三个广告牌》,但无论哪部,都没有一部像《绿皮书》那样,令我们感到人性的复杂多变和矛盾交织。

电影结束,走出影院,一人问另一个,你什么感受。他说,挺复杂,像教育片。看似讲了一个种族歧视的故事,但又不全是,剧情简单,一开始就能联想到故事的发展和结局。但很耐看,120分钟一点都不觉着长,有些意犹未尽。这是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它能在短短两个小时演绎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一个不曾去过的国家,感受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和他们如何面对与度过。

以下是一位网友对此影片的感受和深度解析:

影片《綠皮书》很俏皮地让司机与雇主频频发生摩擦。不是针尖对麦芒的对峙,而是杂糅着挑衅、无奈、好奇与容忍,把彼此的“进犯”,转变为一种极富感染力的了解与接纳。

歧视和偏见并不仅存在某一方某一类,而是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存在于每个不对等身份的人身上。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尽管唐利处处受限,处处被歧视,可他依然活得体面,充满勇气,像个战士,绝不能丢了尊严。

在经历了被歧视后,却依然面带微笑的和歧视他的人握手,就连托尼都忍不住问同行的音乐家:他是怎么做到还能笑着跟他们握手的?音乐家回答道:“因为除去偏见需要勇气,成为天才还不够,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

在外人看来,雪利是一个有知识有涵养,最受尊重的伟大钢琴家。但事实是他既没有被白人接受也没有被黑人同胞理解。于是他与谁都疏远,陷入自我的孤独中。幸运的是,他遇见了一位不那么高雅的托尼。“如果我不像黑人,又不是白人,你告诉我,我到底算什么?!”世界上孤独的人,都是因为害怕迈出第一步。

自始至终,一些观众一直盯着白人托尼,看他说话大咧咧的神态,看他吃汉堡满嘴流油的样子。他很招人喜欢,因为他活的真实,高兴就高兴,生气就生气,喜欢就喜欢,对发生在身边的事反应直接,表现直白。但是,他没钱。为养活老婆孩子,他什么都干,与别人赌钱吃热狗,一连吃下26个,他赢了。只要能挣钱,他愿意帮人处理任何棘手问题。他身上有种磁石般的吸引力,他不装,不假,自由自在,仿佛没有烦恼,除了没钱。

雪利博士,黑人音乐家找到托尼,希望他能成为自己南方巡演的司机兼管家。托尼答应了,只负责开车,不负责其他。故事在巡演途中展开,因为种族歧视,黑人音乐家一路遭遇各种不公待遇,托尼用暴力一一化解。雪利教会托尼给老婆写情书,教会他体面的生活,如何活的有尊严。三分之一时间,他们坐在车里,观念冲突不断。8个星期巡演之路,两个朝夕相处的男人彼此影响,相互改造,结下深厚友情。

坐在同一部车里的两个人。雪利是钢琴家,与总统是好朋友,但他来到南部地区却像所有黑人,活的低下而卑微,哪怕他有身份,还有钱,却无法走进白人出入的餐厅,正常享用美食。托尼是街头混混,无正当职业,靠打工挣钱,但他在南部地区活的像个老板,哪怕他是被雇用的临时工。

通过这些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人与人就是这么不同,但人与人之间同时也会有一种很奇妙的相遇。

原本应该是与他们有相同境遇的黑人唐,却西装革履,享受着白人的服务,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上流社会里。田野里的那些黑人农民的眼神特别的真实,那种疑惑,如针一般扎着他的心,也在观众的心里重重一击……

没有太多宣言或者口号,《绿皮书》对于种族歧视与反抗的展现几乎都依靠着简洁的镜头语言来完成,既没有说教也没有大道理,一切尽在不言中却足够发人深省。而在托尼与雪利之间,导演还巧妙的安排了后者帮助前者给妻子写信的桥段,为电影最后那场圣诞聚餐的情感高潮做出了非常充分的铺垫,这也是整部电影的高明之处,用温暖人心的力量去展现尝试包容或许会事半功倍。

电影的那一个经典片段令人难以忘怀,音乐的符号属性被摧毁了,再也不是身份的象征,而成了真正的需要;精英和劳动者之间也处于平等地位,雪利被自己的同胞所接纳。更重要的是,作为劳动者的黑人、被歧视的黑人、以艺术为乐的黑人在即兴演奏中得到联合,爵士乐也不像流行乐中标准化的身份消费,而是回归原本的属性。

在这一刻,影片的意义就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成长、角色和解,而更多地代表着:尽管社会仍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歧视,但人并非不可改变,氛围也并非不可战胜。就算平权之路还是“道阻且长”,未来也并非遥不可期。

结语——

人类的祖先从非洲大草原一路走来,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因地域、气候和食物的变化,逐渐演化为不同的人种,呈现完全不同的肤色。人类同宗同源,本无任何差别,没有国家,没有民族,没有种族,是一群从树上跳下,直立行走的猴子。后来,人类创造了劳动工具,有了果腹的食物,有了社会和阶层,有了战争与杀戮,有了历史与文明。人类越来越进步,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懂。

《绿皮书》让我们看见不曾去到的过去,无法抵达的未来和可以改变的现在。静静坐下来,回想整部影片,最大的感受是改变。一个人观念的改变,习惯的改变,认识的改变和生活的改变。如果没有种族歧视,也就不会有“绿皮书”,不会有这个真实故事的发生。正如我们的生活,充满变数,充满希望,充满温情,但同时也会有磨难,挫折,痛苦,地位歧视。

如同我们每天的生活一样,我们会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某部电影,做出一些不易察觉的改变,究竟改变的是什么?大概是自己想要成为,却还未抵达的样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影视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注和动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