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说过:拍电影是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导演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看电影也是个性化的过程,每位观众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 以下是我个人对本片的理解,如果与你的理解不同,欢迎争议: 第一部分:剧情梳理 由于片中人物繁多,下文暂以演员名代替。 故事主线: 1958年。 姜文乱搞上了...…
我以前说过:拍电影是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导演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看电影也是个性化的过程,每位观众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
以下是我个人对本片的理解,如果与你的理解不同,欢迎争议:
第一部分:剧情梳理
由于片中人物繁多,下文暂以演员名代替。
故事主线:
1958年。
姜文乱搞上了幼稚的周韵,并使其身怀六甲(也许他并不知情)。随后,他用已牺牲的谎言甩掉了周韵,和孔维结婚。
姜文和孔维结婚的当天,周韵在新疆的火车道上产下房祖名。
婴儿诞生,太阳升起。
太阳每天都照常升起。
直到1976年。
18年来,周韵并不相信姜文已死,她装疯卖傻,幻想着姜文再次出现。她终于等到了这一天,闻知姜文下放到她的村子。
她看到与姜文同行的孔维,才突然明白,18年前,与孔维结婚的原是姜文。
她的18年苦待换来命随波逝。
姜文每天打猎,冷落了孔维。孔维与房祖名在周韵思恋姜文的地方翻云覆雨。
姜文发现后,欲开枪打死房祖名,房祖名问什么是天鹅绒。
姜文去北京寻找天鹅绒未果,不过房祖名却找到了。
同样的地方,房祖名说孔维的肚皮不像天鹅绒,姜文被激怒,(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枪打死了(他的亲生儿子)房祖名。
太阳照常升起。
故事支线:
同年早些时候,同样的厄运还发生黄秋生身上。
黄秋生是与姜文18年的好友。(他也许知道姜文的隐情。)
卫生所的陈冲医生对黄秋生有好感,在一次“耍流氓”事件中帮黄秋生解脱,并说爱他。
黄秋生期待着他的爱情,后来却发现陈冲与姜文鬼混。
黄秋生的爱情梦碎(同时对姜文的人品绝望),选择命悬(她妈妈送他的)枪带。
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每天都照常升起,冷漠地照耀着在情欲中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直到今天,直到永远。。。
第二部分:电影评论
震撼。。。
千万别用震撼这两个字来描述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所带来的视听效果和故事的奇异性已经超出了“震撼”所能触及的范围。
残酷。。。
也千万别用残酷这两个字来描述人生的苦难,因为本片中展示的人生苦难和情欲挣扎已经超出了“残酷”所能涵盖的领域。
我选择这样说:
和《疯狂的石头》一样,本片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若干年后还会被电影学院的师生们品头论足。有人会说抄袭,有人会
说开创。
和《疯狂的石头》一样,本片在国外的电影观众和评论界不会掀起太大的波澜,因为他们已经看惯了这种类型。
原本一家人全死了,以一种非悲非喜的方式死于一个纯真和无知的年代。(姜文杀人后也难逃一死)
这让我想起了小说版的《活着》。
不过,《活着》中展示的是生活于苦难中的人们对求生愿望的积极追求(至少,主角还活着)。而本片中展现的人生苦难和情欲挣扎却是在无
知、无奈和无序的状态下发生,影片的格调也因此显得更加现实和悲观。
对于大多数没看过《低俗小说》类型的中国观众来讲,本片的叙事方式过于“西化”,使得许多观众在看完本片后不知所云。甚至连业内的专
业影评人也觉得本片的故事难以理解。
雪上加霜的是,姜文在本片中大量借鉴了外国文学中最难懂的“意识流”和“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例如婴儿降生在火车道上、绵羊中树上跳
下毫发无损、会说话的鸟、着火的帐篷随火车而飘、周韵死后衣服和鞋飘在水面等,使得观众对本片的理解更加困难,甚至出现笑场。
作为导演来讲,让中国观众在观看本片前先去预习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不明智的方案设计。即使北大的西方文学系教授也不见得就能完全读懂这两本难啃的书,更何况是普通的中国电影观众。
当然,我并不反对导演对于自己电影的个性表达。至少,新手段的加入会使中国电影的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被咬的风险也最大。
果然,从市场(票房)和评论界(威尼斯失利)的反映来看,姜文被咬了。反正他也不是第一次被咬。
除去剧本和导演的独到之处,本片的其他制作班底也十分强大。
首先让我为之一振的是日本作曲大师久石让的加盟。不知道久石让是谁?北野武的《花火》、《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玩偶》、《坏孩子的天空》、《菊次郎的夏天》、《兄弟》,宫崎骏的《千与千寻》、《风之谷》、《龙猫》、《魔女宅急便》、《哈尔的移动城堡》... ...
这是日本作曲界大师级人物首度与大陆导演合作吧。此前,喜多郎和香港导演合作过《宋氏姐妹》,神思者和台湾导演合作过《悲情城市》。
不过,根据我的听感,久石让的这份工作做得并不出色,旋律的可听性显然无法与喜多郎和神思者的那两部影片相媲美,有些片段听起来很耳熟,显然在他以前的作品中多次出现。(我平均每天听久石让15分钟以上)
肩扛摄影大旗的是赵非,他和中国大陆最赚钱的三位大导都合作过了,《手机》、《荆轲刺秦王》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他在好莱坞还为独立大导伍迪·艾伦合作过多部电影。我比较认可他在本片中处理,本片摄影抛弃了《鬼子来了》中灰暗,大量采用蓝、黄、红等大面积的色块,凸现了纯真年代、无污染环境中的梦幻般色彩。构图和机位的选择也很考究。可以这么说,观众对本片最能认可的部分,可能就是摄影,此结论应该争议不大。
演员部分争议就大了。有很多观众为陈冲的表演打分最高,我持不同意见。如果说黄秋生和孔维的角色后有南洋的背景,表演西化一点可以接
受,不过片中的林医生是个禁欲年代的普通中国人,她的搔首弄姿带有洋味儿就没有道理了。台词洋,摆弄脚也洋(看来姜文也是个恋足爱好者),看起来别扭无比,尤其是和黄秋生的那段激情戏,是我整片中最难受的几分钟。黄秋生的戏最难演,压抑压抑再压抑,他既没演好也没演坏。相同的戏,我觉得梁家辉在《长恨歌》中更精彩。至于其余几位的表演,包括姜文在内,我觉得都不够醒目。让小房来演中国内地文革期间的一个农村孩子,这是谁的主意?他的光屁股戏和剧情有什么相关?
第三部分:剧情解读
难懂归难懂,但解读还是要解读。晦涩的形式后面,明亮的小眼镜后面,姜文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玄机?
从叙事形式上讲,本片被切割成四段,第四段是时间序列上的开头。这本是《低速小说》的首创,我当时个人称之为“环形结构”。
但和《低速小说》等外国电影不同的是(也是容易引起争议的焦点),这四段故事是否是一个连续而完整的故事?
我看完本片的第一印象:是。然后我又重放了几次,以求证,结果霍然。
我认为,只有把本片看成一个连续而完整的故事,才能真正找到理解剧情的钥匙,才能真正发现本片的独到之处和姜文的良苦用心,也才能感
受到本片巨大的悲剧力量和强烈的人性批判。
要想把本片的四段故事有机地联系到一起,那么,我首先必须做个大胆的预判:姜文是房祖名的爸爸。
只有这样,姜文枪杀房祖名才有悲剧性,房祖名和姜文的老婆乱搞才有喜剧性,周韵在姜文到村那天不疯了才有理由,周韵和孔维在新疆邂逅
的那段对话才有后续,孔维和姜文结婚与周韵火车上临产才有对比性,房祖名和孔维在石头屋中乱搞才有戏剧性,黄秋生的自杀才有动机。。。
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这个点,其余的谜题也就都好突破了。
那么,我的这个大胆的推测是否在影片中能够找到足够的支撑?
一、为什么说姜文是房祖名的爸爸?
1.答案很简单:婴儿在铁道上降生那场戏的小演员就是姜文的亲生儿子。。。呵呵。别笑,我的第一个启发就来自这里。
2.影片第四段,周韵挺着大肚子来到放有姜文牺牲后遗物的仓库中。
台词:
“就凭这衣服上三个洞,就凭这一堆东西,你就想跟我说你死了,我不会相信的。你想去找别的女人,你去找好了。用不着想这种办法来骗我。”
这是支撑本推测的最强有力的一段证词。可见,姜文导演在这里已经明确地交待了剧情。台词中甚至提到“找别的女人”和“骗我”的具体字样。还不明显吗?
3.影片第四段,新疆沙漠中,孔维和周韵对白的第一句话:
“他呀,先把皮鞋煮到可以吃的程度,让后套到大一点的鞋楦上,鞋干了以后自然就大了。他说,我能把你的鞋搞大,也能把你的肚子搞大。”
周韵的大肚子也有来源了吧。看来,片中的姜文一贯是乱搞女人。当然,戏外,他也把周韵的肚子搞大了。巧合?呵呵
4.影片第四段,新疆沙漠中,孔维和周韵对白的第二句话:
“在南洋,他跳下桥,活着上来了,他又跳下水,他又活着上来了。。。”
片中,姜文装死不是第一回了吧。
5.影片第四段,新疆沙漠中,孔维和周韵对白的第三句话:
“我想要答应他,可是他突然不见了。你知道他去了哪里?祖国。”
他搞突然失踪也不是第一次了吧。
6.影片第四段,新疆沙漠中,孔维和周韵对白的第四句话:
“他一走就是三年,从他走的第一天起就给我写信。信上满是污言秽语。... 他简直就是个大色狼。”
姜文是不是也给周韵写了一大堆信?信的来源也交待了。而且连人物的性格也交待了,“他简直就是个大色狼”。
说到这里,姜文是房祖名的爸爸不会有疑问了吧。
也许你还会有这样一个疑问。片中,姜文对周韵说他姓李,对孔维说他姓唐。他到底姓啥?
反正有一个是假的。估计说姓李是骗周韵的。在信中,姜文对周韵说“你就叫我阿辽沙吧。”其实,对周韵来讲,姜文就叫阿辽沙。
二、关于其他问题的解答:
1.会飞的鞋子:
这是借用了原著小说《天鹅绒》中的一段。原著好像是说周韵很穷,一直光脚,后来用儿子上学的学费买了双袜子。
在本片中,周韵买的是鞋子。鞋子代表了周韵的欲望,就是思念孩子的爸爸。
台词:“这双鞋子是我梦里梦见的,这不,天一亮我就看见了。”
周韵希望姜文哪一天也会突然出现在他眼前。结果,姜文后来真的出现了。
接着,她的鞋子飞走了。不祥之兆,意味着她梦想的悲剧性终结。她的梦实现了,不过却是一个恶梦。她后来发现姜文不过是个负心人,她自杀了。
这些都是魔幻现实主义中常用的手法。如果你看过《百年孤独》,那里的故事比这还神奇。
为什么电影中不是袜子而是鞋子呢?
中国民俗中有一句骂人话叫“搞破鞋”,就是乱搞男女关系。《芙蓉镇》中,姜文就和刘晓庆脖子上挂着破鞋游街示众。
我想,姜文导演借此把鞋的概念发挥了一下。很恰当,整个片子就是关于不同人物搞破鞋的故事。
2.会说话的鸟:
鸟说话不稀奇,稀奇的地方在于说的是片中重复多句的重要台词“我知道我知道”。
这又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
在片中,这只鸟可以代表着普照万物的太阳,太阳鸟嘛。太阳什么都知道,可是太阳慧眼下的芸芸众生却什么都不知道。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发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出车祸,甚至不知道躺在你身边的爱人是不是也和别人睡。
就像你一样,片中的周韵也什么都不知道。
3.爱上树的妈妈:
妈妈是真疯还是假疯?我倾向于是假疯。她装疯不过是为了掩盖她经常爬树的恶习。
那么,她为什么爱上树?
上树盼望心上人呗。这也象征着她的一种欲望。
后来得知心上人要来村子的时候,她就不疯了。她甚至暗示,她是在装疯。她的台词:“是差点就疯了。”
4.念古诗:
黄鹤一去不复返,
此地空余黄鹤楼。
多么点题的诗啊。
下文还有交待,周韵所住的村子其实是姜文的老家,而不是周韵的老家,她的老家在江南的海边。
第三段,姜文来到村子的时候,说“很陌生啊”。这也恰恰说明他原本熟悉这个地方。他就是周韵的情人,房祖名的爸爸。
姜文就是那只黄鹤,一去不复返,留给她的只有一处破房子和无尽的苦念。
5.摔碗:
碗、碟象征着周韵的思念。她想打破回忆,了断思念。可是她又做不到,后来她又把这些破碎的器物在石头屋中粘起来,代表着她内心无比的
矛盾和煎熬。此正是,剪不断,理还乱。。。
6.信灰:
周韵在给儿子讲述爸爸的故事的时候,在烧信。焚烧后的烟灰从周韵的头上飘落,很是夸张。
这个场景在《百年孤独》中常出现。那部小说中好像是火山灰,一到人物悲怆的时候就飘火山灰。
别问我为什么飘火山灰,因为这叫“魔幻现实主义”。
7.周韵死没死?
周韵看到姜文和孔维后,明白了真相。她万念俱灰。片中并没有交待她死没死,众人只是看到她的衣服、裤子、鞋子像小船一样飘在河面。
有两种解读:
一、死了。我倾向于这种。这样才有悲剧性。那为什么只有她的衣服、裤子、鞋子飘在河面,而不见人?那我只能再次以“魔幻现实主义”来解释了。
二、没死,失踪了。她把衣服、裤子、鞋子撒到河面,象征着对过去的决断,人是驾鹤西去,不知所终。因为片中的台词提到,始终找不到她的尸体。
8.黄秋生摸屁股:
黄秋生到底摸没摸女人的屁股?
应该是摸了。因为第四段,姜文和孔维在新疆结婚的时候,他曾摸过女人屁股。打闹的那一段。也许他有这个恶习。
9.黄秋生自杀:
黄秋生为什么自杀?
我的说法是死于爱情的破灭,以及对姜文人品的绝望。多年的铁哥们,撬走了他的心上人。
我还发现别人另有一种解读:说他因为摸了5个女人的屁股,可警察抓走了5名无辜者,他死于内疚。我觉得,此说与本片的主题不符。本片通片是讲“搞破鞋”的故事,换句文词叫情欲挣扎。黄秋生死于情,更“合理”一些。
令人难忘的是,黄秋生自杀画面出现的时候,背景中仍是动听的音乐《梭罗河》,和周韵死的时候一样。这种音画对位,更突出了死亡的悲剧性。
10.片名释义:
为什么本片的片名叫《太阳照常升起》?
这本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小说的名字,讲的是垮掉的一代,属于颓废文学。在本片中,讽刺的是,两代人的悲剧故事被放在一个新中国最纯真的年代、最充满理想色彩、最具革命风貌的年代,悲剧性更加凸显。这是中国特色的垮掉的一代。我们这一代就不是吗?
看到这里,如果你还不能完全接受姜文就是房祖名的爸爸的说法,那么也可以这样理解,片中的姜文和房祖名的爸爸有很多相似性。但这样理解,其他很多环节又接不上碴儿了,而且本片的浓郁悲剧氛围和艺术独特性也将大大降低。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也该和你一起痛骂作为导演的姜文了。
《全文完》
文章冗长,多谢你的耐心
图文版,请看这里:
下一篇:经典影片解读系列之七:《后窗》
Copyright @ 2018-2025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剧情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