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影视看点 >>最新影评电影 >>《利刃出鞘》:在美国式悬疑推理片中,看中国式让寄生虫“断奶”

《利刃出鞘》:在美国式悬疑推理片中,看中国式让寄生虫“断奶”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3/5/3 8:40:13 【kenbest】

上映首日口碑大爆,豆瓣8.6分,这是11月以来新片上映最高分; 微博大V推荐度100%开局,烂番茄96%的新鲜度(代表媒体)、96%的爆米花指数(代表观众); 获得MTC年度必看认证,被《时代杂志》评为2019年度十佳电影之一,更是今年奥斯卡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很多人将电影《利刃出鞘》,定义为&...…

上映首日口碑大爆,豆瓣8.6分,这是11月以来新片上映最高分;

微博大V推荐度100%开局,烂番茄96%的新鲜度(代表媒体)、96%的爆米花指数(代表观众);

获得MTC年度必看认证,被《时代杂志》评为2019年度十佳电影之一,更是今年奥斯卡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很多人将电影《利刃出鞘》,定义为"年度口碑神作"——在上述种种荣誉加身,又有众多戏骨加持之下,它爆了,一点也不令人意外。

但也有一点,使得这部影片依旧大大出乎了观影前已有预期的Lonelyv的意料:

那就是,作为一部典型的欧美悬疑推理电影,无论是"阿加莎式"还是"反阿加莎",《利刃出鞘》实则却讲了一个中西方文化隔阂几乎忽略不计的、直指深层次伦理和人性的故事。

换句话说,在漂亮的剧本,漂亮的镜头;漂亮的服化,漂亮的场景;漂亮的人物,漂亮的演技之外……多姿多态、却各有各的丑态的人性,才是影片引发了跨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共鸣所在。

这样的强烈共鸣,让Lonelyv甚至有了一种错觉:某种程度上来说,《利刃出鞘》是一个移植到中国文化背景下也完全站得住脚的故事。

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钱和爱的博弈,善与恶的较量;就连每一个人物形象,似乎都能在中国故事中找到蓝本……

故事的序幕拉起,所有主旨与细节的推敲与阐述,又离不开所谓的"1,2,3,4";

嘘,谜底已然在迫近……

这不是“5”的意思呀~

【友情说明】

Lonelyv深知,悬疑类型的电影之乐趣在“推理”,“不剧透结局”是基本的道德~因而,本文侧重于故事背景和人物个性的解读,可放心当预告片或前情提要来阅读,不影响正餐口感!(比心)

一个内核:"甜甜圈"的中心缺了什么?《利刃出鞘》故事的开启,像一出美国版的《都挺好》:一出因长辈死亡引发的"和谐"家庭的乱象。

片中的斯隆比家族,表面上看起来家财万贯、风光无限,实则内里早已破不堪言、祸起萧墙——借张爱玲小姐的一句名言来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一切的和睦安宁假象都终结于家族核心人物,富豪小说家哈兰老先生,在自己85岁生日的第二天被发现死于自家庄园,且是异常凶残的割喉而亡。

这时候,悬疑推理电影的核心拷问就来了:谁杀了他?

答案自然要围绕这个问题来寻找,层层深入,抽丝剥茧。但这就够了吗?显然还不。

影片中,有一个反复提及的比喻,"like a doughnut(就像一个甜甜圈)"。

这意味着,即使种种线索可以环环相扣,甚至形成看似完整的证据链,但若不找到"缺失的核心",就永远丢失了真相——这体现出《利刃出鞘》在立意上的高屋建瓴之处。

它要完成的,不仅仅是在剧情方面达到一般悬疑片的标准,比如逻辑的自洽、反转的快感;更要在内核方面超越绝大多数同类型片,比如善恶的挣扎、人性的拷问。

在为了哈兰死亡的真相寻找"甜甜圈缺失的中心"的同时,影片更深层次的探讨直指每个人深不可测的黑洞。

如果,斯隆比家族中的每一个人的人性,也犹如一个甜甜圈,它的中心,又缺失了什么?

两层背景:"建墙"与"断奶"《利刃出鞘》的叙事线展开亦有两层不可忽视的背景铺垫:

一层相对宏大的背景,是西方色彩较浓厚的移民问题;另一层具象的背景,则是具有典型东方色彩的代际关系。

移民问题

难怪,有网友调侃:这简直是一部专门拍来骂川普的电影——的确,片中很多让人恍若在听脱口秀的黑色幽默,都建立在探讨非常美国化的政治问题下,尤其是种族和移民。

比如,白人斯隆比一家,属于典型的美国富人阶级,而哈兰的私人护士玛尔塔,则是移民而来的有色人种(且她的母亲是所谓的"非法移民")。

影片中斯隆比一家中的大儿媳和小儿子,甚至茶余饭后、倍感空闲,就挑起一场如何看待如今国家的"建墙政策"(美国总统川普提出,旨在将移民隔绝在外)的辩论;他们还看似公允、实则羞辱地让玛尔塔为他们评理。

斯隆比一家在哈兰未逝世以前,口口声声称玛尔塔就是他们的"家人",处处张扬平等与关怀;

但一旦面对利益争夺时,白人资产阶级对这个"外来入侵者"便立即露出青面獠牙、毫不留情地攻击和威胁她,尤为讽刺。

而这一家人中,唯一的具有深厚道德和仁爱精神的,恰恰是哈兰老先生,作为家族财富的奠基者,他在晚年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清理门户。

代际关系

哈兰老先生,代表着老一代的美国精神;他白手起家,从一台生锈的打字机开始,写成了史上最畅销的推理小说作家之一。

他的非凡成就,为自己的子辈、甚至是孙辈,都打下一片天;可愈发到了晚年,哈兰却悲哀的发现:自己这棵大树下不笼罩的,不是愈加勤勉的子孙,而是一窝变本加厉的蛀虫。

于是,他开始思考自己在教育上的过失;他对玛尔塔说,也许没有我,他们自己去奋斗,会更有成就。

哈兰老先生生前最后的一个决定,就是壮士断臂般的给自己亲手豢养的巨婴们"断奶":他断儿媳供给、夺儿子重权,并写了一封遗嘱,将家庭成员都排除在继承之外。

这是一个成功的父亲的最心痛之举,却也是一个走投无路的父亲最恨铁不成钢的爱意。

这样复杂矛盾、爱恨交织的情感,我们在东方的背景下可以找到无数蓝本,甚至就在你我周围发生与演绎着;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啃老族"和"寄生虫",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是家庭的隐痛与毒瘤。

三个子女:虎父的"犬子们",狗咬狗,一嘴毛接下来,说一说哈兰老先生糟心的子孙们。

《利刃出鞘》的主要群戏,就集中在这一大家子,从前期人人谄媚的“父慈子孝”,到中期彼此猜忌的相互攻击,到后期集体御“敌”的走火入魔的不断反转之间。

三组小家庭的内里都是一样的腐臭,但外在表现上却又各具特点——这从他们分别想从哈兰的遗产中夺走的东西来看,更一清二楚。

首先,是想要房的大女儿琳达一家。

他们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代表:看似崇尚奋斗、独立和自主,实则最在乎身份、面子和名誉。

琳达表现出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姿态,但实际上创业资金都是哈兰给的;丈夫理查德是"倒插豪门",重压之下出轨,还被哈兰抓到证据;而儿子兰森,哈兰一度最为宠溺,因为"兰森和年轻时的我简直一模一样,聪明又愚蠢",可兰森却因此更加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第二,是想要钱的大儿媳乔妮一家(儿子过世)。

乔妮的人设活脱脱一个"美版王熙凤":论笑面藏刀、长袖善舞、见风使舵,无人能及。哈兰本对这对孀居的孤女寡母多有怜悯与照顾,直到发现乔妮"偷"钱。

自称是"网红带货小达人"的乔妮,实则变现盈利能力为0;女儿梅格的贵族学校学费,都是哈兰掏腰包,但她仍不满足,每年都要钻空子骗两份学费自己花,愈发狮子大开口。

最后,是想要书(版权)的小儿子沃特一家。

"扶不起的阿斗"的沃特,和妻子唐娜负责打理哈兰的出版公司,本已赚得盆满钵满,但仍胃口渐长、见钱眼开,成天威逼利诱撺掇哈兰卖IP,最后被忍无可忍的哈兰训斥夺权。

两人生了一个儿子雅各布,人称"小纳粹",整天捧着手机上网吸纳极端思维,口头禅"反正网络上什么都有,现实世界别干扰我就行"。

归结起来,斯隆比一家人在表面与世无争、风平浪静下,实则早已波涛汹涌、争斗趋于白热化。

正如侦探布兰科说:这家人已经绝望到一定程度、绝望到足以拔刀相向的地步。

这一切又和哈兰之死息息相关——看起来,任何人都有他/她的杀人动机,那问题又来了:究竟是谁,最先按耐不住利益之欲火、对哈兰痛下杀手?

四股外力:谁破坏了规则,谁恰恰赢了既然家里人不可靠,"破案"的主线任务就旁落在外力的介入上。

所谓"利刃出鞘",誓要剖开最污秽龌龊、欲盖弥彰的阻碍与假象,探得水落石出:因此,影片中安排了两把利刃,一把刀刃在明,侦探布兰科;一把刀刃在暗,护士玛尔塔。

布兰科:只要有心,相同的物证能讲出不同的故事。

大侦探,是每一部悬疑片都必不可少的角色设定,但这个角色还是在《利刃出鞘》的“布兰科”设定出了新的趣味:初登场的他,看起来并不思维敏捷,更没有上帝视角,反而有点......蠢。

他参与案件调查,是因为收到一个装满钱的信封,但他并不知道雇主是谁;他没读过哈兰写的任何一本小说,屡屡"落入"哈兰的设计和圈套;而他甚至几次还将呼之欲出的嫌犯,从眼皮下放过。

但布兰科实则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引导事态的走向、刺激真凶的暴露;最终甚至亲手撕破了斯隆比家族伪善的面具,并斩断了寄生的管道。

最初因"钱"而来的他,却在故事结局站在了"善"的一边。

玛尔塔:你赢了,不是因为你遵守了哈兰的游戏规则,而是听从了内心。

玛尔塔,是受雇于哈兰老先生的私人护士,却也是哈兰心中唯一的朋友、甚至是亲人。

她天性善良淳朴,工作尽职尽责;尽管家境贫寒(和妈妈、妹妹虽然蜗居在狭小的公寓),身份存疑(妈妈是"非法移民",一旦暴露,面临被驱逐出境),但却从未觊觎雇主的金钱。

她和家人之间相互信任与守望相助的亲情,是斯隆比家族即使亿万家财、却唯独缺失的宝藏;也是哈兰老先生甚至不惜以性命相搏也要守护的美好存在。

可这样一个代表着"善"的姑娘,在底色无瑕的前提下,是否能在剧变与争斗中,既护己周全,同时守护初心与本性——这就又是一个直指人性的两难所在。

除了布兰科和玛尔塔,这桩悬案竟然存在"唯二"的目击证人——太奶奶(哈兰的母亲)和管家弗兰。她们各自看到了一部分真相,但同时又各有表述上的困囿;

这使得案件的侦破既要"发现"她们的存在,又要"甄别"她们的信息,愈是接近谜底的揭晓,愈发扑朔迷离。

但正是日常在斯隆比家族中,无权无势,得不到关注的两位女性,最终,却各自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于了案情的峰回路转。

影片导演莱恩·约翰逊,曾说自己构思《利刃出鞘》的核心故事超过了十年。

因为他本人在悬疑片后真正想探讨的,是更广泛的美国家庭中的"缺陷",而这桩离奇命案的落脚处,也在于更深刻的人性的弱点。

不得不说,这份答卷的完成是近乎于完美的,因为作为东方观众的我们来说,同样在问题的追寻中感同身受了刺痛,甚至找到自己的答案。

金钱、真情;寄生虫、啃老族;遗产继承、利益争斗……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陌生的话题,而是切实的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

举例来说,影片后段围绕的一个核心的法律规定"杀人犯规则",即继承人杀害被继承人的则失去继承权,并不仅仅存在于美国继承法中,同样是中国继承法中的规定——这使得我们对故事细节的理解,更无隔阂与阻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在电影《利刃出鞘》令人沉醉的华丽复古的视效风格、精湛高能的群戏表演、反转不断的剧情体验、呼之欲出的政治讽刺之外;更让我们熟稔到不寒而栗,共情到刻骨铭心的,恐怕是:

作为一部悬疑推理片,它对于善恶的拷问和人性的解剖,竟有了如此的力度与深度。

细节推测观众胜,"野心"暗藏编剧赢。

(全文完)

本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配图源自网络,如侵立删。

(作者是货真价实的在读法律硕士哦,热衷维权和发函,友情提醒抄袭洗稿者:请谨慎行动~)

美队,请你停止散发你那迷死人的魅力!!!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8-2025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剧情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注和动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