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影视剧情

第一场较量(朝鲜战争的深度解读)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3/5/29 11:26:07 【kenbest】

作者:心事浩茫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韩国不敌朝鲜,人民军开始南进。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6月27日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新中国的统一进程。美国在苏联代表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成员国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况下,...…

作者:心事浩茫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韩国不敌朝鲜,人民军开始南进。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6月27日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新中国的统一进程。美国在苏联代表因抗议联合国拒绝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成员国而自1950年1月起缺席的情况下,挟持联合国通过了组建联合国军干涉朝鲜的决议。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韩国共15个仆从国和美军远东军组成16国联军,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占领日本的麦克阿瑟上将统领。

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9月30日,周恩来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但是麦克阿瑟认定中国不敢出兵与美国对抗,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于10月1日令美军越过北纬38°线(即“三八线”),19日占领平壤,并公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在毛泽东主席的主持下,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歼灭了大量敌人,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曾经一度收复汉城,最终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上。

经过7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政府认识到如将主要力量长期陷于朝鲜战场,则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加之国内外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决定转入战略防御,谋求“光荣的停战”。6月初,美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朝方面作出了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的表示。中朝方面经过五次战役,也深感在技术装备上处于劣势的条件下,要想在短时间内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是困难的。鉴于美国已表示愿意谈判,于195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适时进行战略转变。

从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其特点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将军黯然说,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没有取胜的条约上签字的将军。据资料,中朝军队以伤亡63万人(其中志愿军39万人)的代价,共毙、伤及俘虏联合国军‪1093839‬人(其中美军伤亡约14万人次)。

重温这段非凡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中国应对外来威胁的姿态,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抉择,关于战争的代价、战争的意义、战争的经验教训,以及这场战争对未来历史走向的影响与启示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深刻地再解读再认识。

1、究竟该不该出兵?

抗美援朝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之一。众所周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到一年,中美两国实力悬殊,要使一个刚从战火中获得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再次面临血与火的考验,同世界上头号帝国主义美国决一雌雄,下这个决心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胆略! 当时中央决策层在出兵问题上意见意见不一,而且一开始反对者占多数。但毛泽东站在全局的高度反复考虑,经历了两次波折,三下决心,最终做出了这一艰难的决策。

其实,从当时的实力对比和面临的巨大风险考量,反对出兵应属正常,当时林彪反对出兵,亦符合他一向谨慎的个性(不打无把握之仗嘛)。相形之下,毛泽东的胆略是超常的。毛泽东这样分析美国的长短:“他在军事上只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另外却有三个弱点,合起来是‘一长三短’。三个弱点是:第一,战线太长,从德国柏林到朝鲜;第二,运输线太远,隔着两个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第三,战斗力太弱。”最后,毛泽东在苏联只提供有限支持(拒绝出动空军掩护)的情况下,还是毅然决定出兵,在初选粟裕、林彪均因病难负重任的情况下,又选派彭大将军出征。

关于出兵朝鲜的问题至今仍存异议,一些“另类的事后诸葛亮”认为,中国出兵帮朝鲜打仗不值,付出的代价太大,恶化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和两岸统一。这种看法是建立在即便中国不出兵,美国也不会越过鸭绿江进攻中国的判断上的。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应该补一补近现代历史的课。他们不知道历史上软弱无能、一味退让、乞怜求饶的巨大教训,他们不懂得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100余年落后挨打、任人宰割、割地赔款的历史悲情!他们不明白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只尊重强者的强盗逻辑!

2、胜负如何评估?

一些“另类的事后诸葛亮”还认为,抗美援朝战争并无胜利可言。他们从双方的兵力损失和攻防的最终结局看问题,认为顶多打了个平手而且中国吃了大亏。其实,战争的胜负首先要看战略意图的实现程度,撇开有争议的伤亡数字不说,但从战略意图的实现程度看,“美国挟二战之余威,乘原子弹冲击波,傲视全球,谋霸世界,动用了近一半的陆军,三分之一的空军,一半的海军,几百亿的军费,付出很大的人员伤亡,却在一个刚刚成立一年的国家面前碰了个大钉子,没有实现其战略目标。其全球战略和国际声望受到了严重打击,而他的敌人却信心倍增。总起来说,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在军事政治上都是失大于得。而且这场战争使得美国在亚洲多了一个难以对付的敌手,一个刚站起来的巨人。”中国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我们的胜利也是巨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避免了美国直逼我国东北边防的态势,消除了美国对我国国防安全,特别是东北的直接威胁,使得东北这个当时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得以发挥作用。”(摘自“百度知道”相关文章)。实际上,中国的最大胜利在于如前所述所获得的巨大威望,美国从此再也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

3、这场战争的意义

保家卫国、反击西方霸权的进攻势头、打出中国人民的威风,这些还都是比较直接的现实层面的意义。要全面的总结这场战争的历史意义,还需要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鸟瞰。

我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从1919年算起。从1919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第一个历史阶段,这三十年,是中华民族在沉沦的谷底里开始全面觉醒,求独立、求解放、求统一的历史;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是第二个历史阶段,这三十年,是已经基本获得独立与统一的新中国探索发展路径、奠定发展基础的历史;从1978年以来,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至今又三十年有余,又到了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新的历史关头;从现在开始,以“科学发展观”的出台为先兆,继之以势在必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正将进入新一轮的崭新历史。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的高度看,抗美援朝战争在时间上正处于第二个历史阶段的开始,是开国之后面对外来威胁的第一场较量,在性质上却是第一个历史阶段的一个响亮的尾声!正是这场战争,彻底结束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4、这场战争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未来历史的启示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局部战争。这里所说的经验教训不是指战役战术层面的,而是指战略层面的,甚至是人类文化层面的一种思考。

实际上,这场战争一开始就被决策者限定为一场局部战争。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还是站在中国后面的苏联,都表现了一种极强的克制力,这是令人起敬的。杜鲁门总统和美军战场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的冲突,就集中体现了这种克制力。杜鲁门坚决否定了麦克阿瑟为了扭转战场被动局面,要求美国政府扩大战争规模,攻击中国本土,甚至不惜使用原子弹的请求。毫无疑问,杜鲁门总统表现了作为一个政治家坚强的理性。如果杜鲁门听信了麦克阿瑟的馊主意,那么,祸害全人类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很可能已经发生了。退而次之,至少美国将因此无可避免的陷入巨大的、可怕的、无法取胜的战争泥潭,陷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而他最大的敌人苏联正隔岸观火。正如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在麦克阿瑟撤职后的辩论中,指责麦克阿瑟要把战争扩大到中国时说:“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会把我们卷入一个在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一个错误的战争。”

中国出兵朝鲜,其实也是一种积极防御,即“保家卫国”。所以,中国在出击的同时,就准备在一个适当的时机收回拳头。而斯大林的决策更是微妙,他将苏联作为“最后的王牌”,隐忍不出。战争与和平激烈博弈,最终确定了延续至今的“停火线”。

那种认为毛泽东只是一味斗争、狂热冒险、从不妥协的观点是一种无知的误解。毛泽东作出出兵朝鲜的决策是建立在忍无可忍抗击侵略的正义的基础上,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对战争利弊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是建立在上下同心、同仇敌忾、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是“艺高人胆大”。而今天某些动不动喊打的所谓“爱国者”,他们具备什么呢?徒有“胆大”而已。认清这一点对我们正确应对周边安全局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朝鲜半岛仍是存在极大战争风险的热点地区,东海、南海、中印边境等多个地点的主权纠纷复杂敏感,安全隐患长期难以消除,这些都需要极高的智慧和斗争艺术才能逐步化解。我们要告诫那些好斗的“鹰派”们,“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一定要稳住阵脚,“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切不可盲目冲动,四面出击,自毁长城。我们还要告诫善良的“鸽派”们,弱肉强食的历史还没有终结,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国际形势诡吊多变,战争风险依然存在,因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果断应对突发事变。

历史是进化的,“和平与发展”正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共识,在战争风险依然存在的现实条件下,“准备打仗”,是为了“永不打仗”,这也是一种历史的辩证法,总结朝鲜战争的历史经验,是为了这种大国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永远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种“历史绝唱”。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早就指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战争”。他还无比自信地说:“人类战争生活时代将要由我们之手结束,我们所进行的战争,毫无意义的是属于最后战争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8-2025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剧情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注和动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