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上春节档的奇幻电影总是带有某种自信。他们无一例外拥有如下的共同特征:类型优势、大制作、强情节以及著名卡司。号称1分钟烧200万的《刺杀小说家》值得拥有这样的自信。 《刺杀小说家》自预热以来,预告片迅速在抖音里传播,并获得了2020年抖音最受关注奇幻电影的大奖。画面中简单不失说服力的狠话、干脆又利...…
敢上春节档的奇幻电影总是带有某种自信。他们无一例外拥有如下的共同特征:类型优势、大制作、强情节以及著名卡司。号称1分钟烧200万的《刺杀小说家》值得拥有这样的自信。
《刺杀小说家》自预热以来,预告片迅速在抖音里传播,并获得了2020年抖音最受关注奇幻电影的大奖。画面中简单不失说服力的狠话、干脆又利落的点题,以及煞如其事的特效画面,一同构成了这部电影的想象力。
可以看出,《刺杀小说家》有一种叙事的野望。它既想超脱传统文化框架下的奇幻叙事,又想将西方平行时空、异世界、超能力等主题一网打尽。这种策略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那么,效果怎么样呢? 从第三方的票房数据来看,电影上映5天,刚刚接近5亿人民币的票房。这个成绩也就比《熊出没:狂野大陆》稍微好一点点。
当想象力如脱缰野马,整个影片就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东拼西凑之下,只能是一具“缝合怪物”。《刺杀小说家》的困局关乎于类型、结构与角色,这也是当下大部分中国奇幻电影的通病。
一、类型与想象力脱钩从宏观的角度观察《刺杀小说家》,会发现大财团控制世界其实是一种赛博朋克的概念。上海、重庆,电影中仅有的2个地理空间已经将“高技术、低质量”的赛博味刻在荧幕上。阿拉丁公司(电影中的大财团)请的“打手”也已经具备了后人类的特征:一个耐打,像金刚狼;一个使电,像万磁王。但是电影叙事志不在此,没有展现过多的科幻要素,表达得很有控制力。
从微观的角度观察《刺杀小说家》,电影又呈现出黑色电影的类型特征。这与刺杀、犯罪主题紧密相连。电影中关于拐卖、杀人等要素总是出现在阴暗、湿滑的夜晚。主人公关宁为了救女儿,总是在法律、道德、犯罪的交织地带游走。如果不是角色动不动来一句:“把你交给警察”。观众可能还会沉溺于哥谭式的双江市(重庆原型)中。
主创的自信在此刻发挥了应有的效果。别忘了,这是一部奇幻电影。《刺杀小说家》作为一部以奇幻类型宣传的电影,它的主要类型特征应当是具备奇幻的叙事内核。从弑神这个叙事主线来看,这部电影没有偏题。甚至,电影还拥有了希腊神话的哲学意味。
之所以有类型的形成,是因为千百年来人们早已经制定出各种各样的分类原则,将故事共有的成分进行了归纳整理。不同的类型拥有不同的类型特征及叙事诉求。
《刺杀小说家》的想象力的确是近年来国产奇幻电影的翘楚。或许是主创过于熟悉电影类型的特征,认为自己可以驾驭“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类型嵌套。但最终类型的混淆造成了想象力的脱钩。试问刺杀的过程不精彩吗? 小说家的讲述没有悬念吗? 弑神之途不够史诗吗?可混在一起便有点“放飞自我”了。
二、结构与想象力剥离《刺杀小说家》的广告语是:“小说影响现实。”其结构包含了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的组合叙事。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平行蒙太奇。以小说为线索,在现实与幻想的叙事空间内来回切换。现实的叙事进程与小说幻想的叙事进程平行发展。演员与小说角色一一对应,形成互文效应。电影的后半部分是交叉蒙太奇。以角色为线索,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用相同的“事件”推动现实与幻想叙事的发展,甚至还加入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叙事技巧。例如主角关宁最后为了救女儿续写小说,将影片推向了高潮。
但是一部影片不能就止于结构,这将会使影片流于形式。而且过分强调结构,没有叙事逻辑也不能将电影故事讲好。
《刺杀小说家》显然不希望观众走入电影情境。因为在一开始,电影就告诉你这是假的。所有人都不相信小说能够改变现实。大反派相信因果,女CIO屠灵(杨幂饰)相信领导,主角、小说家更谈不上相信小说的“魔力”。 所以影片的前半部分会让观众认为他们在看两部电影,一部叫做《爸爸寻女记》、另一部《弟弟复仇记》。如果不是两个故事采用同一班人马,很难把这两个故事关联起来。
与前半部分一本正经叙事不同,后半部分,奇幻故事开始放飞自我,颇有角色扮演游戏终局之战的味道。画面、特效的确精彩,观众的情绪很高,但这是由剪辑造成的,跟叙事无关。因为打斗本身就具有强情节的效果,更别说戏里戏外都是打斗。值得注意的是,后半部分,现实叙事被幻想叙事逐步蚕食,几乎没有什么参与感了。现实空间的作用只是提醒观众,这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奇幻故事。这种间离效果贯穿全局,很难让观众相信现实角色在幻想空间的映射。
三、角色与想象力自洽角色塑造与电影的质感有莫大关系。作为虚构的人物,观众只能通过日常经验来验证角色的可信程度。因此无论是单一主人公还是复合主人公,他及他们的欲望、心理、动作,构成了角色与观众的情感纽带。
《刺杀小说家》中唯一成功的角色便是雷佳音饰演的关宁。其余的角色,例如反派Boss、屠灵、小说家塑造的都比较孱弱,甚至还很愚蠢。例如一直遵循合法途径办事的大财团,其实一直在做违法的事情。监听、暗杀无所不用其极。一个人狠话不多、不问缘由的女助手屠灵甚至会因为老板有所隐瞒还临时醒悟、背叛。一个背负父亲疑案的小说家居然还在淡定写作,苦思灵感。
而在小说幻想空间里,这些角色就更加令人迷惑了:一个赢弱的少年居然突然就拥有了勇气,成为了“屠龙少年”;一个只为活命的女孩,突然就拥有了揭开谜团的能力,产生了寻找父母的冲动。其他现实的角色都还是半路添加进小说的,这只能反映艺术源自现实。
影片最后,小说写完了,不似《死亡笔记》,没有把人写死的能力。反派被抓、女儿的出现,好像也跟小说没有什么关系。此时,再审视所有人的动机,大反派的恨、屠灵的疑、关宁的爱都立不住,角色之间都没有一定的延展性。电影所呈现的态度是:若想知晓现实人物怎么样?请看小说;若想知道小说怎么样?请看现实。试问如此叙事,纵有天马行空的画面,能让观众相信情节,并产生移情吗?
客观的分析,《刺杀小说家》是《阿修罗》电影的一次延续。只不过《刺杀小说家》在内容方面有了更多的考量。这种尝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值得提倡。一部电影拥有想象力是好事,但是想象力搭配不当,就如同不合时宜的食材搭配在一起形成的怪异口感、口味。
另外,电影的创新并不是建立在概念的拼接和资金、技术的堆砌上。至少对比同期上映的电影,一部电影的好看与否与资历、投资没有决定性的关系。
文/李佳龙
审/王琼华 黄诚
编/肖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刺杀小说家与梦的解析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影视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