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7部大片构成“最强春节档”,仿若神仙打架。 我的第一部,选了只看预告就燃炸的3D大片《刺杀小说家》当新年的开门红。 不为别的,因为相信和期待。 看过原著,所以相信。 东北“顶流”作家双雪涛的笔,本身就代表“奇诡”: “奇”在他的不拘一格的想象力——一个用天马行空的跳跃,去支撑史诗级别“世...…
大年初一,7部大片构成“最强春节档”,仿若神仙打架。
我的第一部,选了只看预告就燃炸的3D大片《刺杀小说家》当新年的开门红。
不为别的,因为相信和期待。
看过原著,所以相信。
东北“顶流”作家双雪涛的笔,本身就代表“奇诡”:
“奇”在他的不拘一格的想象力——一个用天马行空的跳跃,去支撑史诗级别“世界”的设计:
“久藏在小河边散开自己的发髻,然后大头冲下把脑袋贯入河水之中,长发在潺潺流逝的河水中漂浮,如同深黑色的水草。
他努力屏住呼吸,冷冽的河水刺痛了他的脸颊,几只未长成的鳟鱼游至他的面庞,小心地啄咬着几十天来因为赶路而死去的脸皮。”
“诡”在他骨子里浪漫与荒诞交织的脑洞大开——让一个为了挣够去北极看熊的钱而选择做杀手的人,去执行一个相信小说能伤害自己,为了保命需要买凶杀人的富翁的“刺杀”命令。
“想用这笔钱去北极看北极熊...非去不可。”
“很好,看完了熊呢?”
“还不知道,先看熊再说。”
“那就好办了。想请阁下去杀一个小说家。”
看过预告和导演路阳的白头发,所以期待。
导演路阳
最重要的是,真的很好奇。
这么一个散发着浪漫、荒诞而奇诡的奇幻故事,他要怎么改?
要知道,中国严肃文学已经没落很多年了。
自80-90年代一批,如《活着》、《妻妾成群》、《红高粱》、《平凡世界》等,可以为当年的好电影赋予“触及人灵魂深处”的蓝本。
而后来,随着作家的青黄不接,没有好蓝本的《影》、《无极》都走上了空有华丽外壳,毫无灵魂的堆制作和演员的“怪圈”。
好不容易,几个“新人”带着好作品出现。
自然会有所非常高的期待。
不过,问题是小说毕竟和电影是不同的。
小说可以弱化人物的“动机”和“逻辑”,跳跃着就能支撑,而电影则不行。
这个表面上看是个被逼到绝境的少年,在奇幻世界里的复仇冒险。
实则内里是试图用,大众最能有所共鸣的“亲情”——一个父亲的绝望寻女之路来填充情绪。
这些是需要超凡的工业特效,和入木三分的演技来支撑的。
而特效恰恰是近来国产片的一大软肋。
好在有导演路阳五年的死磕,磨21个月4.7万字的剧本。
磕两年,去做让吴京看了惊讶连连,让迪士尼同行都叹为观止的特效。
再加上雷佳音、董子健、于和伟、杨幂、王圣迪等演员发挥稳定,甚至有些惊艳的演技加成,总算稳住了局面,做出了这部《刺杀小说家》。
(PS:以下大框架式轻微剧透,放心“食用”。)
为什么口碑两极:暗黑尺度拉满的原著,改编只能谨慎小心吗?
很多年了,奇幻类型的电影,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中国本土几乎寥寥无几,就算有,也是一些异国的故事改编。
所以观众都被养成一种喜欢不费脑、放松直接的观影口味。
于是像这种需要“捋一捋”情节,才能看懂故事情节和内核的中国式奇幻故事,自然就让很多观众感到有点懵。
看了一下评价,还真这样。
喜欢的是真的非常喜欢,看不懂,被绕晕的,就十分讨厌。
理解,但很想为它说说话。
双雪涛的原著,气质是浪漫而荒诞的,内核深究其实是一种尺度很大,讽刺现实社会的“暗黑”故事。
本身就不适合完全照着改编,需要适当“洗白”到大家能理解,又不会被冒犯的程度。
于是原著里“冰冷”的双线对峙,赤发鬼—老伯(电影里的老板李沐),小橘子(现实)—小橘子。
就被被加入了更多温暖的亲情元素,变成“三角抗衡”,加入(现实)小说家空文—久藏(小说世界的空文)这一条线,来软化。
所以在情节铺排上,会显得有点“乱”。
当然,这样也让这个故事更有电影式的直白说服力。
让观众很好理解所有人物的动机和行为逻辑。
多年寻找女儿小橘子未果的父亲(雷佳音饰),为了拿到女儿在哪的消息,而不惜去接受刺杀小说家陆空文的任务,以此换取一个父女团圆的希望。
至于为什么小说家陆空文(董子健饰)会被刺杀,是因为他正在写的一本小说《弑神》。
被老板李沐(于和伟饰)相信,里面反派赤发鬼的生死,能影响自己的健康,乃至威胁生命。(PS:这里有隐藏一条必须动机线,对应陆空文父亲。)
而之所以陆空文的小说能“影响”李沐,是因为当年的一个“结”。
最重要的是,陆空文“无意间”把这个“结”,写进了以自己为主角的小说故事《弑神》的情节里。
在这个小说世界里,他是背负着灭门之仇的少年久藏(空文),在姐姐(佟丽娅饰)为他而死后,他再也不愿意再逃亡,决定拼尽一切,带着好不容易救下的“知情”女孩小橘子(王圣迪饰),向统治这个世界的“神”赤发鬼复仇。
在“刺杀”的过程中,“我”发现小说家陆空文写的小说里,有一个女孩和自己失踪很久女儿是同名,也叫小橘子。
试了几次,还是无法下杀手的父亲,终于“意外”了解真相,知道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女儿已经不在了,所以他转而把希望和情感寄托在小说的世界,希望那个世界的小橘子可以活下去。
而这,就是电影《刺杀小说家》的“世界”故事设定,也是它最核心的部分。
需要观众去秉持着确信态度,去相信电影里相互交错的两个世界,就是这个“一位作家被刺杀,原因是他的作品正在影响世界。”原因。
当一个“意外创造”的幻想小说世界,与无情冰冷的现实世界产生了让人相信的交集时。
这个故事将不再死寂,而是充满温度的鲜活。
《刺杀小说家》也不再是一桩命运的使然,而是对小说家、小说和虚构的一种赞美。
为什么我们要看好电影?
因为现实生活不免千疮百孔,而“鲜活”的故事确实可以抚慰人心。
就像很多观众“不理解”的父亲,他为什么放着找女儿的希望不抓住,而选择去相信小说世界的“真实”,觉得让小说世界的小橘子活下去,就能安放好自己无法释怀的亲情。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需要有个“小橘子”去释放多年来无法宣泄的情感,让他有结束这段“该放弃了”的漫漫寻女路。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样很冷血,女儿丢失了,就应该不断去寻找,永不放弃,找到为止。
但现实呢?
小橘子6岁那年丢失,他找了6年,终于被告知“假希望”时,他甚至都不能分辨女儿此时的样子。
说句残忍的话,就算女儿现在出现,他真的能认出来?
所以他只能用移情的方式去让自己释怀。
于是,在这两个世界里,一切都只能用“错位”去构建。
现实的废柴小说家陆空文,在小说世界里是升级爽文“大男主”久藏;
现实表面颓废的父亲,其实深藏不露有一手计算精妙,精准投掷的“超能力”,而在小说世界,却是一个失去自由,被控制的“红甲傀儡”。
现实冷冰冰的“钢铁森林”城市,在小说世界里会成为波谲云诡的皇城十三坊。
最重要的是,现实人类对生活的不满,可以在小说世界里尽情肆意“拳拳到肉”;
现实人与人之间的“结”,也可以被异化为一次“吊诡”的刺杀阴谋。
而这一切的核心设定“小说可以改变现实”,如果真能在现实里实现的话?
那么,接下来。
你会想做什么?
去改变、挽回曾经的遗憾?
还是,直接改变这个世界......
也许,直接让这个不那么“高伟光”的边缘人、失败者成为电影主角的故事,并赋予他一个看起来很“光明”的结局,就是那个男人问:
“小说能改变现实吗?”
路阳和双雪涛希望给出的一种,理想主义精神的“美化”表达答案——
只要相信,就能实现。
特效亚洲第一?千锤百炼的死磕,只为成就“相信”的力量
有多久了?
只要一提到特效,观众总是会惊叹于国外大片的豪华与绮丽。
国产片特效好的也是外国公司制作的,我们本土的特效一直处于假到让人抠脚的尴尬。
直到这部《刺杀小说家》的出现,它如今的呈现。
可以骄傲地说一句,这就是中国电影工业的标杆(之一)。
我相信没有一个观众在看过后,会嫌弃、去挑剔它的特效很差吧?
(PS:推荐可以的话,上IMAX-3D,效果更好。)
而这,就是导演路阳死磕五年,最欣慰的结果。
作为一个理工科出身的“半路入门”者,他试图用让人“相信”的力量去构建这个故事。
而想让人“相信”,就必须“真实”,一种属于那个世界真实现实的生活存在。
于是导演路阳对任何画面都用极尽“苛责”的态度去抠。
请来《流浪地球》的团队操刀,就是想去做完全属于中国电影的特效。
不是那种向外国团队取经,或借助外国团队的技术的间接“中国”特效,而是完完全全从零开始。
不仅首次把诸如虚拟拍摄、动作捕捉、实拍、CG等多项技术整合到一起,因时制宜地使用,更是开创式地从一片空白开始制定了一套属于中国电影特效的,标准化的、本土化全新工业流程。
是的,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量,但看着它一点一点实现,也真的有种很燃、很热血的感觉。
尤其是在初期,抠框架的时候。
导演路阳的感觉,甚至有点“不疯魔,不成活”的味道。
光初始概念设计图就做了超过2000张。
故事的分镜图更是要了,快把“画手”逼疯的2095张!
花了五个月,去实景搭建20多个摄影棚,最高高达20米,只为呈现画面中“赤发鬼”高达几百米的视觉效果,而这些实景加起来宽达17万平米,大致相当于24个足球场这么大。
比起《流浪地球》当年的九个月磨出特效,这部两年才堪堪做完的特效呈现。
只能说让人:
拍、案、叫、绝!
小说世界里那丝滑而壮观的皇城内战,直接用“火箭雨”和“龙”来攻城、焚城;
“追杀”战里,久藏和红甲的一场追逐对决,更是把红甲盔甲的运动姿态走向都一一计算地精确到“自然”状态。
包括那被撞裂的房舍,四散的尘土,飞扬的木屑,整个人物弹跳和坠落的状态呈现.......
简直把一切“真实”的无力效果细节拉满到,让你“相信”他就是真实存在的。
如果“不说”的话,谁会知道那个一个眼睛的“盔甲”,是郭京飞“亲自”饰演的?
导演路阳采用了动作捕捉技术,先让演员去演一遍动作和表情,然后再把相关数据采集下来,再绑定在角色身上,最后才一遍又一遍调整,确保“它”跟真人演员在同一个画面里演时,不会出戏。
采集数据——实拍
做好的效果图
就是如此一点一点地死磕,才能让观众们在大银幕上看时,感受那种声临其境的紧张与期待交织的氛围。
赤发鬼作为最重要的“主演”之一,更是让导演路阳费尽心力。
不用多说,光那40万根毛发,90万个毛孔,就让单帧的渲染需要用时16-30小时不等。
因为毛发和毛孔几乎就决定了一个“角色”是否有生命的真实感。
就像人在做面部表情时,会感觉肌肉、皮肤、毛发和毛孔是在一起发生变形的一样,唯有精确到“根、个”,才能让赤发鬼真实“存在”。
也是这个建模的技术,让迪士尼的同行们都叹为观止。
你看,这种细腻到从肌肉到皮肤,再到毛发、毛孔的走向,有如此逼真的呈现,就知道它的原创技术,对中国电影工业的意义所在。
而这,就是他与《刺杀小说家》最大的努力,也是希望观众们感受到的满满诚意。
就像他一直以来的坚持:
“我花了很长时间在想怎么入门电影,这是一个课题,可能是要延续一生的课题。我不敢说我已经认识或者懂电影了,我觉得要一直做下去。”
我很“感恩”,可以看到《刺杀小说家》。
但就目前的三天的票房才只过3亿看来,如此死磕特效的改编,有点害了自己的感觉。
大家怎么看?欢迎与我讨论。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剧情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