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竞争之激烈不用多言,单从总票房(含预售)突破70亿创下影史记录这一点来看,就足够论证。 身边很多朋友都出现了选择困难症,春节档各有各的精彩,或搞笑、或温情、或悬疑、或炸裂、实在难以抉择。 但我本人并没有多大困扰,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决定春节观影第一部,必定是路阳导演的《刺杀小说家》。 让我...…
今年春节档竞争之激烈不用多言,单从总票房(含预售)突破70亿创下影史记录这一点来看,就足够论证。
身边很多朋友都出现了选择困难症,春节档各有各的精彩,或搞笑、或温情、或悬疑、或炸裂、实在难以抉择。
但我本人并没有多大困扰,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决定春节观影第一部,必定是路阳导演的《刺杀小说家》。
让我笃定选择的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电影《刺杀小说家》改编自同名小说,而作者是我非常欣赏的双雪涛——一个对人怀有特别深的悲悯和感情,久负盛名的东北作家。
第二,题材新颖,大背景设定为小说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关系,也就是平行世界,是春节档里唯一一部有解读空间的电影。
但说实话,正式观影之前,我很担心这部片子会不小心成为“视觉佳,故事差”的烂片。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双雪涛的小说文学性极强,视角宽阔、线索丰富、元素广泛,想把这样的作品改编成电影,尤其是好作品并不容易。
但令人惊喜的是,《刺杀小说家》做到了,又或者说是路阳导演带领的团队做到了——在不以讨好市场、拒绝直白通俗的前提下,以相当工整的结构点,给观众们呈现了一个恢弘架空又隐喻深刻的异世界。
01
看网上评价,《刺杀小说家》褒奖不一,大多数打低分的人给出的理由,无非是三点:人物动机立不住、结尾过于荒诞、现实意义不足。
之所以会觉得人物意志奇怪,大概率是因为观众对这片有一个最大误解——把《刺杀小说家》当成了一部唯物主义电影。
但恰恰相反,它是一部唯心主义的奇幻冒险电影。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刺杀小说家》发布的宣传海报上,基本都烙上了八个大字——“只要相信,就能实现”。
正是基于这个主题设置,这部剧的人物动机全都可以解释,也就自然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刺杀小说家》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一名父亲为找到失踪的女儿,接下刺杀小说家的任务。而小说家笔下的奇幻世界,也正悄悄影响着现实世界中众人的命运的故事。
片中于和伟扮演的跨国企业老板李沐,因为相信小说家路空文小说中的“赤发鬼”就是自己,对方能把自己写死,才会雇佣关宁去杀死对方。
这种臆想也不是凭空产生,当路空文写到少年准备去“弑神”,李沐真的无由倒在了演讲台上。
小说家路空文之所以坚持六年写作,失去女友穷困潦倒,是因为他相信文本有天然的力量,能够寄托他的理想情怀。
而雷佳音饰演的关宁之所以答应杀人,是他相信集团能帮他找到失踪六年的女儿小橘子,父女俩有一天能再次相聚。
后来他改变执念开始保护小说家,也是因为知道了李沐的秘密,并相信小说可以改变现实——既然现实里女儿已经死亡,至少要让小橘子在小说里美好地活下去。
至于网友诟病的杨幂饰演的屠灵,为什么会从李沐忠诚的助手变成关宁路空文的伙伴?也是因为相信——屠灵不是相信小说能改变现实,而是相信关宁对于女儿那份毫不保留的爱。
我觉得这是此片最高级的一个情感设定——亲情线。屠灵是被父母抛弃的孤儿,关宁是失去女儿的父亲,两者虽有本质差别,但共情处是亲情不能选择——我们必须是子女,是父母。
屠灵的转变,意味着她对父母的原谅, 对亲情的渴望,对自我情感空缺的弥补。这也是观众在此片中,为数不多感到共鸣之处。
02
第二点,结尾过于荒诞。
小说家路空文被李沐派来的三个“特异人”伤害后无法再书写小说结局,关宁决定替他完成,便出现了观众认为荒诞出戏的一幕。
——关宁拿着现代加特林对着赤发鬼一阵扫描,口里大喊着“代表月亮消灭你”“爷来打败你”等幼稚言语,与此前影片里打造的东方美学格格不入。
我私认为,此处设计是导演精心设计,而非粗糙结尾。
早前导演就给大家埋了伏笔,关宁多次的梦境里都听到女儿向他求救“爸爸帮我打怪兽”,儿童用语更加论证了父女日常的亲密关系。
再者,现实中关宁也是一个直接鲁莽、说话粗俗、刚硬的直男,他并没有路空文的文学气,自然结尾决战大不相同。
从逻辑和故事层面来看,这个结尾绝对能讲通可理解。
还有结尾的画面,很多人认为电影到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半转头就可以黑屏结束了,又或者不转头给观众足够留白联想。
但路阳导演怎么设计的呢?小女孩半转头,画面又再次回到小说世界,关宁和小女儿笑着相拥,画面突然黑屏,只有一句外音
——“爸爸,我们回家。”
至于回哪个家,就看观众你相信什么了——“只要相信,就能实现”。
03
第三点,奇幻电影没有现实意义。
这一点,或许可以在其他电影里找到证明,但在《刺杀小说家》里,社会隐约不要太多。
可以不夸张地说,整部电影的重点都在于表达世界观。导演借着这个故事,全程都在传递一个属于文人、知识分子、公共表达者的世界观。
只是导演把世界观藏在了人物形象里,藏在了细枝末节里,并没有直给。
第一个隐喻: 李沐和赤发鬼属于同一种人——对权力极度渴望,希望站在众人之上,控制社会世界的运行,接近于“神”。
李沐的控制,是发明APP来重塑时间,利用人类想控制时间的欲望,让自己商业帝国越做越强。
这也对应了现实生活中,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被欲望横流推着走,物质至上名利最高,从而间接成了他人待割的韭菜。
赤发鬼的脸很扭曲,有一半是佛像,象征它是一个伪神,因为邪恶和贪婪,形态介于神、魔、人之间。
而赤发鬼的控制,是让各村民相互厮杀,赢家可以所以掠夺他人资产。
李沐和赤发鬼手上未沾一滴血就可以获取人心,靠的无非是激发他人内心阴暗面。
第二个隐约:越是崇尚权利的人,越害怕跌下“神坛”,害怕权力被剥夺和分散。
李沐是真的相信小说能改变世界吗?非也,他真正想杀死路空文的原因,是因为对方是曾经和他一起创业兄弟的儿子。而路空文的父亲,是他下令害死的。
他当然不会有负罪感,但当小说越写越像他所经历的事后,他彻底害怕了,害怕杀人案的真相被戳破。
赤发鬼设置“宵禁”,也不是因为想宣扬权力,而是因为红甲武士夜里没有战斗力,无非就是怕他人发现自己的软肋。
第三个隐喻:李沐演讲时台下的观众与皇都城内的民众,他们代表的是被煽动的庸众。
李沐在做主题为“重塑时间”的演讲时,一只手被投影放大如巨掌,底下听众纷纷怀着虔诚的心去握手,好像看见了真正的“神”。
一个人,只要获得了世俗上的成功,无论他提出多么可笑荒谬的理论,一定会有人趋之若鹜,被人膜拜。
他们或许并不赞同理论,但他们臣服于他的身份。
皇都城内的民众更狂热,被赤发鬼精神洗脑后,全都变成了麻木不仁的杀人机器。上至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岁的孩子,面对敌人一脸仇恨,随时可以为战争去死,并以爱惜生命为耻。
在战争口号的煽动下,在集体荣誉的捆绑下,个人意志难以存在。
第四个隐喻:小说世界里“白翰坊”被摧毁,代表精神文化在商业世界下不值一提。
剧中小橘子一句“白翰坊最值钱的是书画”直接点名题。赤发鬼命令各村子相互厮杀,最后留下来的只有烛龙坊和白翰坊,也代表着权力和文化对抗。
在狂热的权力面前,文化注定没有话语权, 因为文化的前提是自由,是百花齐放,而非一人专制。
第五个隐喻:小说没办法改变现实,只能成全。
路空文写小说之前,并不知道父亲死亡的真相,所以他写小说的初心也不是为了在小说世界里向李沐复仇,不过是想写一个自己变身超级英雄故——小说里“弑神”的少年名字都是他自己。
只不过路空文无心插柳,小说里的情节和关宁寻女产生了联系,再加上李沐故意隐瞒,三方因果才产生《刺杀小说家》的完整故事。
这也是一种提示,小说不能改变和影响世界,但是现实可以通过因果关系自我修复,这似乎才是电影要交待的世界观。
文本更多的,是承载着我们的想象和记忆,最终反映我们所身处的现实,但难以影响。
04
当然,除了令人拍案叫绝的故事镶嵌、丰富的社会隐喻,《刺杀小说家》的运镜和特效也令人惊叹。
小说世界和现实如何不割裂,靠的就是剧组出神入化的运镜。比如皇城山峰和城市现代建筑相互叠映转场,比如天台楼下镜头笔直向下,画面定格在小说世界准备战斗的人群,令人为之一振。
再说特效。如果说《刺杀小说家》的核心是人物感情,那特效便是它更好完成故事的技术支持。
据悉,《刺杀小说家》的特效由《流浪地球》原班人马打造完成,后期制作整整花了2年多时间,比拍摄周期还长。
它的难度在于目前在中国电影上,还没有把动画捕捉和面部捕捉,虚拟拍摄和虚实拍摄相结合,完整地应用到一个电影流程上去。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路阳坚持《刺杀小说家》由中国本土团队完成特效制作,他坚信——国外能做到,我们也可以。完全信任,团结一致。
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工业意义丝毫不逊于其故事价值。效果大家也看见了,特效对得起票价,也对得起观众的期待。
前几天双原著《刺杀小说家》双雪涛作者发文,谈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有一段话我印象深刻。
“即使一切是梦,我也会找到你,找到梦的机制,找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园。”
当我们对世界感到疲惫,对理想感到幻灭时,只要心中保持一份相信,有向前走的希望,生活可能总会迎来一份光亮。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相信,就能实现。
#刺杀小说家隐藏细节##刺杀小说家##双雪涛#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剧情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