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影视看点 >>精彩电视剧推荐 >>2021最热门赛道重磅解读!智能车产业链重构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新能源专家称锂电行业是“15岁的少年

2021最热门赛道重磅解读!智能车产业链重构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新能源专家称锂电行业是“15岁的少年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3/5/3 9:19:36 【kenbest】

作为“牛股集中营”,电子行业在国产替代与自主研发双重加码之下,将迎来哪些确定性机会?芯片短缺的问题何时改善?“元宇宙”又将会如何改变与发展AR和VR的应用场景?“双碳”落地催化能源替代转型,哪些赛道将脱颖而出?绿电优选——风、光装机有望迎来大跃升?当下是否仍是新能源车配置时点?中国基金报独家打造高端...…

作为“牛股集中营”,电子行业在国产替代与自主研发双重加码之下,将迎来哪些确定性机会?芯片短缺的问题何时改善?“元宇宙”又将会如何改变与发展AR和VR的应用场景?“双碳”落地催化能源替代转型,哪些赛道将脱颖而出?绿电优选——风、光装机有望迎来大跃升?当下是否仍是新能源车配置时点?中国基金报独家打造高端访谈类节目《对话》,本期节目主题:“投资策略抢先知”,行业专家为您把脉资本市场变化趋势。

12月16日19:00,中国基金报精心打造的《对话·投资策略抢先知》第六期上线播出。本期我们邀请到招商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鄢凡与到招商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游家训两位业内知名首席分析师,为专业投资人和普通投资者奉上年度研究思考和投资判断。

直播金句

电子行业有两大成长的主轴,分别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转移。我们在进行标的的成长性评估的时候,主要参考这两个方面。第一个维度就是它自身的技术能力在这个行业是否领先。第二是从产业转移与进口替代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关注企业的管理能力与成本优势。此外,从份额提升的角度去考察,电子行业整个制造部分自动化能力也非常重要。(鄢凡)

在未来5~10年,智能汽车的赛道应该是会非常热闹,我们认为整个供应链也有比较大的重构。过去几年Tier1、Tier2的绝对固化格局,导致行业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慢。不排除在未来,智能汽车行业有可能会像当年的智能手机行业的变革一样,发生供应链方面的大重构,而大的变化里面就会衍生电子行业非常大的投资机会。(鄢凡)

未来,我们需要细致到各个条块、各个方向里面去选股。其中储能是弹性最大的,只不过它个股不纯,最后仍要回到企业层面去选择。而电动车行业是否有大的机会,要看需求的态势如何。从选择方向上来说,除了锂电池,正负极的核心公司都有部分推荐。另外,技术迭代的渗透率可能是明年能拿到超额收益的重要方向。(游家训)

锂电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构成的方向,并不只是与电动汽车节紧密相关,未来它的使用场景和新需求有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从投资的角度看,锂电行业不像是一个“30岁的成熟人士”,更像是“15岁的少年”。(游家训)

文字实录

主持人:对话投资大咖,把握市场脉动。欢迎来到中国基金报独家打造的高端访谈类节目《对话》现场,我是主持人文景。

本期我们将邀请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董事总经理,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鄢凡,他将为我们解读电子行业热点和产业发展趋势,详解明年投资策略。

同时也感谢招商证券对本期对话节目的大力支持。招商证券是具有百年历史的招商局集团旗下的证券公司,传承招商局集团长期积淀的创新精神,市场化管理理念,国际化运营模式以及稳健经营的风格。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拥有证券市场业务全牌照的一流券商。

让我们有请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董事总经理,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鄢凡,为大家说说从今年到明年电子行业的变化趋势和投资逻辑,鄢凡总您好,很高兴您能来到我们节目。

鄢凡:大家好,我是招商证券的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鄢凡,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个直播间和中国基金报的各位粉丝们一起交流。

主持人:好的,鄢凡总,我们看到电子其实和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一个行业,从手机到智能家电再到AR和VR,它的覆盖面是相当广的,上下游的产业链也是非常的长。作为这样一个典型的制造行业,您觉得电子行业到底包含着哪些细分方向?和其它的大消费行业相比,电子行业有哪些特点?请鄢凡总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鄢凡:好的,其实我们定义电子行业的范畴,就包含现在大家平常用到的各种3C的产品,包括手机、电脑、电视,或者说通讯行业的一些基站、服务器,包括汽车、电子、军工等等。这些下游应用的电子产业链其实都是属于我们研究的范畴,比如基础的电子材料,基础的元器件、芯片以及电路板。

我们把这些小的器件贴装在电路板上面,再结合一些零组件,比如我们平常看到的摄像头屏幕、手机机壳等等,通过一些组装公司组装之后交给下游的客户,从最上游到最下游的终端客户都属于我们的研究范畴。还有一些电子供应链的公司,他们可以去提供一些材料、设备,或者一些电子供应链需要用到的基础的设施服务,这些也都包含在电子行业的范畴。

电子行业和大消费行业之间会有一些共性,例如我们前面讲到的3C的产品,像手机、电脑、电视这些是消费者经常买到的,我们将其定义为消费电子。但是这个行业和食品饮料等很多这类必选的消费品之间会有些差异,差异的点在于电子行业的技术更新是特别快的,设备的迭代也很快。它通常是通过一些创新,或者通过供给来创造需求,而不是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被动地影响行业的需求。

可以看到,过去一二十年里,我们并没有手机、电脑或者一些智能可穿戴设备。而正是当这些产品发明发出来,解决了消费者的一些痛点之后,才推动了这些产品的购买。这是第一个显著差异——创新的节奏不一样。

另外,对于整个中国的电子产业链投资来说的话,很多企业属于终端产品上游的供应链,所以整体来看,它更多是to B的生意。很多公司处在一个很大的产业链里,所以我们会去更多地去研究它们之间的一些钩稽关系,包括它们的生产管理,它们的良效率等等这些产品的特性。

主持人:我们看到不少投资者会给电子行业贴上“牛股集中营”这样一个标签,您觉得从全球的宏观视角,再结合国内的整个发展情况,目前我国电子行业发展处于哪个阶段?和海外的成熟市场相比,我们之间得差距有多大?接下来是否仍会迎来这样一个牛股辈出的时代?

鄢凡:前面提到电子行业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行业,所以只要技术还在创新和迭代,这个行业就会不断地去衍生一些供应变化和投资机会。过去这些年里,行业中的创新产品各版本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最早的桌面互联网,再到08-19年的移动互联网,以及我们现在所强调的物联网,这都是电子行业大的基础设施的变化和大的终端产品的变化所引发的行业渗透带来的投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一段时间,还是会有很多创新的产品带动新的投资机会。

当前的中国电子产业,其中很大的投资机会是来自于产业转移和进口替代。2008年、2009年我刚入行时,有很多基金经理或者投资者都还不太熟悉电子板块的股票。因为在那个阶段,中国很多的电子公司仍专注于那些相对人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

而后在2009年至2018年、2019年间,随着智能手机等产品的不断迭代,中国的整个产业链开始去承接从台湾转移过来的一些产业。在此期间,中国诞生了很大一批围绕手机产业链兴起的公司。包括苹果也在将很多供应链的选择转移到大陆。随后,华为、小米、OPPO、ViVo这些厂商的崛起,也带动了中国的供应链的发展。

这是过去我们定义电子行业的一个黄金10年,也即消费电子黄金10年。其实从14、15年,中国半导体产业战略纲领出来之后,整个国家就对这些芯片相关的更高端产业给予了一定得支持力度。所以对于一些相关产业,从过去几年到未来得5~10年里,产业转移也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成长的方向。

主持人:可以看到在整个电子行业中不乏一些科技公司,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去谈科技属性,往往需要观察一家公司的成长性。鄢凡总如何看待电子行业的成长性,会从哪些维度进行公司成长性方面得评估?鄢凡总。

鄢凡:刚刚提到的电子行业有两大成长的主轴,分别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转移。我们在进行标的的成长性评估的时候,也会着重参考这两个方面。

第一个维度就是它自身的技术能力在这个行业是否领先。哪怕是在细分的领域,它有没有跟随这个行业得主要终端的厂商去参与最领先产品的技术创新,有没有一些合作的研发,这些是我们考量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维度。

第二个从产业转移与进口替代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关注企业的管理能力与成本优势。因为这么多年来,中国厂商之所以能够承接全球的产业转移,一是因为中国的公司,反应速度比较快,企业管理团队有企业家精神,包括团队非常吃苦耐劳;二是过去10年以来,工程师的红利也会比较明显。第二个维度就是从管理、费用和成本的角度去比较是否具备相对优势。

此外,对电子行业来说,它的整个制造部分自动化能力也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推进更好的自动化,如果能够把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去获得相对于海外公司或者是国内同行的成长竞争优势,我们也会认为它有不错的成长性。这是从份额提升的角度去考察。

主持人:我们看到国家已经将电子行业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发展产业,出台了许多的支持性政策。比如说十四五规划将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背景下,您认为未来将有哪些行业会加大国产替代和自主研发的力度?哪些细分行业将迎来一个确定性的机会?

鄢凡:在过去几年,尤其是华为事件之后,整个国家包括企业都对自主可控和进口替代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被卡脖子的领域,它们被赋予一些进口替代的使命,也被给予更大的支持。

其中,可以看到有一些偏成熟的产业链,例如半导体板块不同环节的进口替代周期也不一样。再比如中国在封装行业具备一些成熟经验和一定的成本优势,它的技术复杂度相对没那么高,所以它比较早地被转移到了国内。

在IC设计行业,近几年有相当多的人才开始进入中国,再加上很多偏下游的终端的公司开始去做一些支持,所以在不少IC涉及的细分领域,已经可以看到的一些优质公司的导入。这几年间还有一些更偏高精尖的领域也开始陆陆续续发生产业转移。在这些领域,中国的渗透率还没那么高,比如设备行业和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还有更基础的比如EDA、IP、FPGA,甚至包括一些核心领域比如CPU、GPU、DPU等等,都是未来中国急需去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一些重要领域。

此外还有很多方向,例如模拟芯片等,种类繁多而且偏高端的一些领域也是非常具备进口替代需要的。包括中国的芯片的制造领域,因为中国的先进制程相对国外还是有一些落后,所以这个方向也非常重要。其实除芯片之外,可以看到一些基础的元器件相较海外的先进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我们认为这些方向也会有一些投资机会。

主持人:好的,鄢凡总,可以看到这两年其实芯片短缺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的车企和手机厂商,您怎么看待这些问题?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有哪些类型的公司可能会从中受益?未来芯片短缺的问题是不是会有所改善?

鄢凡:这两年的芯片短缺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和这几个因素有关系。一是18、19年以来,整个电子行业在5G基础设施升级的背景下有了需求的上升。另外19、20年以来,因为中美贸易的摩擦包括华为事件,都导致整个供应链对于一些关键芯片的库存准备会比以前更加充分。

尤其是到了2020年的上半年,因为疫情的因素,整个行业的缺货现象会更加明显,包括整个行业产能投资的资本开支计划都逐渐递延。因此,行业需求上升加之库存储备的需要,再加上行业产能扩张的延后,就加剧了这两年行业供需的平衡,造成了芯片行业的供需失衡。所以我们看到,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整个芯片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供给特别受限的行业板块出现特别紧缺和大幅涨价的现象。

但这个现象最近随着一些主要下游的需求弱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对于一些高景气的下游行业,还是会存在紧张的局面。我们认为,随着去年下半年到今年陆陆续续扩张的产能开始投放到市场,明年下半年到后年,整个行业从周期角度来看,会开始出现供求的再平衡。这是我们对于芯片供需节奏的看法。

至于另外一方面哪些公司会受益,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以来,中国的供应链在这一轮产业转移中是受益的,因为中国的疫情防控是做的比较好的。所以从去年的四五月份,当疫情在海外开始蔓延的时候,有很多需求订单转移到了中国。在此过程中,尤其是一些能够比较好得去解决生产力问题,解决工人的生产和比较好得去控制生产节奏的一些公司,它们的业绩相对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

而到了今年,一些细分领域的价格弹性开始显现,尤其是一些偏成熟制程的芯片领域,可能以前价格不是特别好,到今年价格涨了数倍以上,所以这些公司的今年的业绩也会有一个很好的表现。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导入到了以前很难去切入的高端市场,例如工业控制或者汽车电子这些领域。因为这些市场面临缺芯问题,所以它们会愿意去用中国生产的,相对质地比较好的公司产品,也算是给了他们一张不错的“门票”。其实对于很多中国的公司来说,只要它能够拿到客户的认证,不管是从反应速度还是从成本效率角度来说,一般是不输于国外厂商的。因此这次芯片紧缺对中国的很多产业链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替代机会。

主持人:我们还想来了解一下,另外一个细分行业就是EDA行业。作为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卡脖子的环节之一,国内的EDA行业的正是亟待破局。您能不能帮我们分析一下目前我国的EDA行业处于哪个阶段?行业的拐点可能何时到来?

鄢凡:EDA应该是半导体整个设计环节,包括制造等等很多环节的一种基础软件工具,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很多软件行业的技术编程工具一样,EDA是对于芯片行业的技术工具。这一市场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是被海外几大巨头所垄断。尤其是前两年华为事件背后,市场又对EDA工具自给自足、自主可控的问题产生了关注。

近两三年以来,国内的EDA行业新初创公司是非常多的,已经发展到几十家。到今年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到明年初,国内在EDA行业几个相对领先的企业也开始进入国内的资本市场。所以我们认为,在今年这个行业应该是属于在开始加速的阶段。因为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能够导入到一些国际巨头的细分点工具领域。

另外,中国本土一些领先的芯片公司也开始在逐步使用国内优质公司的一些工具。所以我们认为进口替代会慢慢开始加速,从一些相对点最后到的面,再到到全球层面。当然,因为这个领域需要的研发投入和积淀是非常长的,所以替代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长线替代,才能逐步实现可控的状态。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最近几个月元宇宙概念大火,很多人又开始重新关注AR和VR行业,这其中有哪些点是值得关注的?元宇宙又将如何改变和发展AR和VR的应用场景?

鄢凡:我们认为其实就像传统的TMT框架一样,元宇宙要开始有大的发展,离不开硬件的基础设施。首先,5G肯定是一个基础的网络设施,VR,AR或者是未来的MR,XR这些其实就像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一样,这些产品就如同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网的一个状态,而AR与VR就相当于基础的硬件设备在元宇宙的状态。

经过跟踪我们发现,去年到今年像 Facebook或者叫Meta旗下的 Quest产品的量有了很明显的增长,而且是数倍的增长。在外面身边也看到用这个产品的人,尤其是在北美、欧洲等地越来越多。基于基础设施的一些内容,尤其是一些游戏、影视的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所以到了开始逐步放量的节点。

我们刚讲的这是VR的产品, AR的话相对于VR潜在的空间会更大,因为它会进一步融合现实,是一个现实增强。所以在明年到后年,我们也会关注一些指标性的行业巨头,例如苹果在这方面的新产品会不会重新定义 AR行业技术的方向,以及是如何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面,推动AR行业产品的技术渗透,这些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主持人:最后想请鄢凡总做一个总结梳理,现在已经到了2021年的年末,展望2022年,您觉得电子板块的投资机会有哪些?能否给出一些关键词,还有哪些风险点也是值得关注的?

鄢凡:从大方向上判断,我认为 A股电子行业投资,会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整体围绕行业景气周期、围绕缺货涨价展开的这种偏周期性的逻辑,逐渐转向围绕下游的细分结构性景气赛道和更常见的技术趋势演绎赛道,以及比较偏阿尔法角度的一些优质公司。市场行情将围绕通过自己的管理,通过自己的创新和一些替代去寻求成长机会的逻辑展开。

从产业链的维度角度来看,今年上游公司的景气业绩比较好,中下游公司承受到很多成本上的压力,所以到明年明年中下游公司随着上游物料供应的缓解,它会迎来成本的修复,下游企业的业绩同比增速也相对会更好看。

总体来看,明年还是要围绕成长的逻辑,去选择一些优质赛道和优质公司。这些相对结构性景气度比较好的领域,包括智能电动汽车,电动车的智能化,肯定是电子行业的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我们已经看到有非常多的电子产业公司开始拥抱这个行业,无论是细分技术变化,还是整个大格局的演变。第二就是刚刚前面讨论的,元宇宙背景下AR、VR赛道的终端,包括上游零部件的机会都是非常值得去把握。第三点其实围绕新能源领域,因为不光是电动车,还是光伏、储能这些领域,在渗透率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上游电子产业链公司其实也是有比较好的机会。

另外和可穿戴相关的,像智能手表我们也会比较看好,就像前几年的TWS无线耳机一样,包括一些IoT的应用,随着近两年整个行业无线通讯标准的开始确立之后,整个行业其实在百花齐放,有很多比较有意思的产品开始涌现,也带来很多细分的机会。还有和新基建相关的领域,包括服务器数通基站上游的一些电子公司,在经过一年多的调整之后,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应该会迎来一个修复式的增长。所以这几个景气赛道,我们认为需要重点去把握。

当然还有一些领域,虽然总体的需求没有那么好,但是从结构性角度来讲依然存在机会。例如手机行业,明年苹果的走势相对会好于安卓的走势, PC和电视里面我们认为也可以寻找其中的一些结构性成长的逻辑。

主持人:风险方面有没有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规避的?

鄢凡:风险可能来自于今年这个行业整体处于周期上行的阶段,会有很多的公司通过今年的涨价囤货,获得了比较好的业绩增长。但是今年下半年以来,这种价格弹性在慢慢地消除,甚至到明年还会有一些价格下跌的潜在可能性。

这就会导致今年有部分受益于价格暴涨的公司,在明年会迎来业绩的调整,甚至变出现负增长。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偏周期涨价类的公司需要格外去注意它们在明年的业绩成长持续性。对于这类公司我们需要去挖掘它在周期背景下面的成长性逻辑,是否能够抓住今年的机会,去切入到更高端的客户,明年是否能够去以量补价,或者是去做更好的进口替代。

主持人: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明年你对消费电子市场的展望,您最先想到的是哪几个关键词?鄢凡总。

鄢凡:我刚才讲到的智能电动汽车,包括AR、VR,以及苹果链以及进口替代等等。

主持人:关于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基金报粉丝会的朋友们也有问题想要请教鄢凡总。我们从中选取了两个问题,请鄢凡总来为我们做一下解答。

第一个问题是和智能汽车有关的问题,近来不少公司押注智能车领域成为一个市场热议的话题,鄢凡总怎么看待这些头部互联网企业集体押注智能车的现象?对智能汽车长短期的发展趋势又该如何理解?

鄢凡:其实就我的理解来说,汽车应该是未来几年继智能手机之后非常重要的下游应用领域。这个领域除了传统的汽车阵营要去把握升级的趋势之外,科技公司也看到了这样一个跨界的需求。而且很多科技公司在这一轮汽车的升级里,它会具备自己的优势。从油车到电车,整个结构就在简化,原来发动机的壁垒被电池电驱电控,被三电这种体系创新所替代。未来从电动车再到智能车的很多的升级就源于像芯片,智能驾驶,包括算法等等很多都是这方面的升级。

我们其实可以把智能汽车当成未来智能终端进一步的延伸。继3C产品可穿戴智能家居之后,相当于人的数据和应用,以及生活场景往多了一块屏可以进行一个延伸。

我们看到了特斯拉作为一个科技公司,在这个行业掀起的一个巨浪。未来几年,我们应该是可以看到,除了国内的新势力“蔚小理”其实已经在很快速的在增长之外,无论是华为还是小米,甚至未来的苹果,都是有可能凭借它们既有的生态优势,以及它们在硬件和软件里很深度的研发和供应链的掌控,开始在陆陆续续地切入到这个市场。

所以在未来5~10年,智能汽车的赛道应该是会非常热闹,我们认为整个供应链也有比较大的重构。因为过去几年Tier1、Tier2的绝对固化格局,导致行业更新换代的速度是比较慢的,反应速度比较慢,尤其在今年缺芯的背景下面,这个局面更加明显。所以在未来一些年,这些车厂,这些主机厂应该也会更多地去和 Tier1、Tier2环节做更好的生态互动。

不排除在未来,这么多年智能汽车行业有可能会像当年的智能手机行业的变革一样,发生供应链的非常大的重构,而大的变化里面就会衍生电子行业非常大的投资机会。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个问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产品也是层出不穷,接下来电子行的发展将会与哪些领域进行结合,迎来更加细分领域的创新需求?

鄢凡:其实电子行业的创新也在改变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这几年的疫情背景下面,大家不能面对面交流之后,就开始各种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和在线会议。这些在线的交流其实都是电子行业的技术进化去改进的。

未来我们可以看到,电子所做的努力就是将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智能化。像过去我经常讲的电脑,像智能手机,电视其实都已经智能化。未来的可穿戴产品,例如像无线耳机、手表,包括一些手环,它将使得人的随身物品智能化,是智能家居和电子行业的各种技术革新,让人的居住场所智能化。因为大家应该会有很多朋友家里开始用智能的电灯,智能的门锁,智能的摄像头,智能音箱,这个声控也是用得非常比较多,所以这是第一方面。

其次就是人出行工具的智能化,就包括像前面提到的智能汽车,甚至现在也有人会去研究智能的无人机,甚至智能飞行汽车等等这些很前沿的一些方向大家也都在研究。

我相信在未来一些年,像AR,VR包括元宇宙体系里面虚拟化的这些生活,有很多都是以电子公司提供的基础设施来开始并展开的。所以未来几年,电子公司或者电子行业的技术创新将会改变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主持人:非常感谢今天鄢凡总的精彩分享,相信通过鄢凡总的前瞻性观点,我们对当前电子行业的发展和投资逻辑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再次感谢鄢凡总的到来。

鄢凡:好的,感谢中国基金报的邀请,也谢谢大家的收听,谢谢。

主持人:更多精彩投资策略研判,尽在中国基金报对话节目,我们也将在中国基金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发布《对话》系列节目的精彩文字回复,完整节目视频也可以进入中国基金报APP直播频道进行观看。

接下来我们将邀请招商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游家训,他将为大家解读电力与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市场变化,详解明年投资策略。游总您好,很高兴来到我们节目。

游家训:主持人好,中国基金报的粉丝,大家好。

主持人:2021年是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大年,今年年初,您提出:今年是电动车中游产业的业绩年。此外,储能产业也会迎来高速发展,而光伏产业里的一些主流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快速提升。现在已到年尾,2021年新能源产业的整体发展和您的预期是否一致?有哪些核心的关键词可以和我们分享?

游家训:从年初的策略判断来看,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和变化,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如果给这个行业一个描述或者定调,从结果的反馈,是“高质量的高增长”。展望未来,由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到了一定高度,这也预示着电动车行业进入了新的阶段。

主持人:在10月末,关于双碳有一系列重磅的政策陆续出台,如《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当中,就明确提出了“碳达峰”的十大行动,您怎么看待这一系列的政策以及方案?在双碳背景下,相关产业的投资机会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游家训:双碳政策的大方向几乎会和所有的产业和行业产生关系,其中与能源和电力行业肯定更直接,这两个行业也是首当其冲的方向。若根据未来的能源使用情况去做前瞻预判,电气化的比例应该会越来越高。

另外,在电气化的过程中需要实现清洁化,所以两大方向应该是电气化和清洁化。这在我们研究的电力设备新能源分属的行业里都是直接相关的。因为风电和光伏等使用清洁能源发电的方向,再比如电动汽车中的锂电池,都属于清洁能源用电的表现形式。毕竟电力设备是要满足整个电网运行的辅助产业。

如果讲到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认为,未来围绕电气化、能源清洁化的两个方向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态势应该会加速。

主持人:照您所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会催生更多的投资机会。此前您也提出,新能源的替代是实现“碳中和”的根本。我们看都,光伏、风电储能都是确定性很好的成长性赛道,您这一观点的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基于哪些因素作出的判断的?

游家训:我们提到的主旋律,或者说大方向是电气化、清洁能源化两个方向。全世界过去三年新增装机的主力都是风电和光伏为主,占比超过60%。中国近几年也是如此,每年新增电力装机中60%是使用清洁能源的。目前,清洁能源成为新增装机的主力,目前全球包括我国都实现了。

接下来要深入发展,就涉及到存量,即清洁能源的发电量占比要有较大提升。

中国在2020年,风电和光伏的装机量占比超过24%,发电量占比超过9%,之后会到12%,这就是风电和光伏发电在下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职能。

储能行业,即传统的电力系统,因为电力不能批量存储,所以需要通过通过复杂的电网调度系统来实现损失平衡。随着光伏、风电的装机比例提升,若未来达到40%~50%,电力的损失平衡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是行业内的共识。做好电力系统的储能工作,是解决未来新能源发电成为主力的必要前提。否则风电和光伏并网之后,电网的损失平衡是无法维持的。

主持人:为了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光伏行业无疑是绿色电源链的优选之一,从存储空间来看,光伏电源的电量贡献占比目前还是处于低位,光伏装机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您认为现阶段制约光伏装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短期内这种状况是否有可能得到改善?此外,中长期看,您认为它的前景如何?

游家训:光伏行业,中国投资者并不陌生,因为在2008~2009年,中国的一批企业到美国开始,该行业就一直受到投资人关注,这是大家产业非常关注的一个方向。

这个产业目前的主要制约因素和过去不太一样,补贴不是主要矛盾,因为在三年前,光伏每年的补贴池数量是制约这个行业的核心瓶颈。目前,制约光伏行业该年度表现的核心因素是细分环节的供应链供给不足。比如,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主要是硅料不足,去年下半年还有玻璃不足,今年年初也有其他供给问题。展望后市,毕竟光伏行业的上市公司都是大公司,而且都在A股融资,扩张的步伐比原来要快,很多供应链环节的问题,假以时日且不会太长,应该会有很大的缓解。

行业下一个阶段受到制约的瓶颈,可能会是电网的匹配,即当地的电网能不能消纳这些电力。目前中国已经有接近20个省份,新建清洁能源的装机占比达到了50%,涉及到前文所提的电力的损失平衡能否实现。我个人认为,电力的消纳会成为行业发展下一个阶段的潜在制约因素。

总体说,光伏行业是前景光明的,因为其技术进步的内核,是半导体和很多相关材料的技术外溢到这个行业,推动了它不断的进步。尽管光伏行业很多辅材、很多环节已经经过了大规模生产,实现成本下降,但是在可预见的范围里,特别是电池片环节,可能还有较大的效率提升空间。

所以,光伏行业的度电成本,在5~10年后,理论上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以此判断,其经济性会比现在更高。如果消纳的问题可妥善解决,其前景也会较好。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会成为存量装机的主力,这就是下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目前,清洁能源成为新增装机主流,长期的前景是让清洁能源成为存量电力装机的主力,最终随着电力在人类的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即光伏风电到最后某个阶段,以其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成为人类能源供给主力),这就实现了终极前进。

主持人:除了光伏,作为绿色能源之一的风电,也是市场比较关注的行业。您的研报中也曾提到:风电市场的大机电和分散式布局以及新老计划,将进一步奠定接下来十四五的风电装机的基础。您认为风电装机大发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变革会对整个产业带来哪些影响?

游家训:与光伏不同,因为诸多原因,风电在资本市场的波动一直比较大。从2015年抢装之后,到2020年这一次新的抢装,风电又重新焕发了活力。

今年第三季度8、9月份,我们觉得,风电是几乎可以做绝对收益的方向和板块。后来的市场演变下,二级市场的股票表现也超过预期。现在复盘去年风电的抢装,同时看近两年行业的招标数据,今年上半年的招标量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这得益于什么?在我们的报告里面有提到这个关键词:大型化。随着风机的大型化和其相关的迭代改进,风电机组的成本显著下降。去年抢装的时候,由于价格基数受到抢装影响而被拉高,风机单千瓦的招标价格大部分在4000元左右,而今年年初的招标报价下降至2300~2400元,现在已经有2000多元的报标价格,中标价格2000元出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风电的机组成本下降了40%~45%。

反过来说,投资者的IRR,即考虑回报率、回收周期实现了一个跃迁,这个跃迁出现的原因就是风电设备大型化及其相关的迭代优化,使风机环节的成本大幅下降,最后带来了风电IRR和度电成本的下降。

这一变革对行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就是让投资者有了更强的投资意愿。刚才提到,对于风电、光伏,现在补贴不是主要问题,因为补贴金额很小,可忽略不计。对于建设清洁能源设备的业主,除了社会责任之外,他们考量的重要核心还是经济性。经济性大幅提升,投资者对于装机的投资意愿,会随之有相应的大的转变。

主持人:聊完光伏和风电,我们来看一下储能。您曾在报告中提及,在生态目标的推进过程中,储能将承担重要的任务,而短期内储能的增量是主要是以电化学式为主,您能否给我们详细介绍,目前电化学储能承担了哪些功能?潜在的发展空间如何?

游家训:大力发展储能的核心原因是要解决越来越多的清洁能源并网而带来的损失平衡的问题,这就是电化学储能要实现的功能。从2000年到现在,在全世界的储能市场,大家总会去问:电力行业未来30年或50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大部分人会回答:储能。储能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电力生产和调度的方式,是很重要的部分。

有关电化学储能,从市场终端反过来理解会更容易。市场预期储能行业获得巨大发展已有10年以上的时间,但储能行业真正开始进行市场化的大发展是在这两年才出现的,即从2010年到2020年逐步加速发展,到今年才更明显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得益于双碳政策,行业发展的迫切性更强。在双碳政策之前,行业取得明显发展是在2019年到2020年。

全世界的储能大致分为六个各不相同的市场,国外有三个:工商业、户用和近期的新兴行业——户外移动充电,俗称“电小二”;国内也有三个:电网侧、发电侧、国内工商业。

工商业是为了就是赚取丰富价差和辅助服务的经济回报;户用的发展原因和背景是因为国外的光伏发电装机较多,其光伏的户用场景更受欢迎;“电小二”是纯消费品,适用于户外娱乐活动,其发展取代了小型柴油发电机的市场。

海外市场的发展是在过去两年突然爆发,究其主要原因,除了补贴和政策重视,中国的制造业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因为这三个市场都是以化学储能为主,在过去两三年,磷酸铁锂的成本按照千瓦时算,其容量成本降低了40%左右,但循环次数提高了近一倍。其单次循环的寿命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盈亏平衡线的位置大幅下移。

国内市场发电侧的发展受到了调频的正面影响:去年有18个省份要求新并网的风电和光伏电站做一次调频,业主选择了成本最低的调配方式:储能。今年5月到8月,发改委的要求更细致,10%~20%的企业优先并网,这是一个全国范围内的意见。

电网侧的市场在过去一直有,但目前投资的主要构成是抽水蓄能,因为其需要调节的单体容量更大,考虑到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因为抽水蓄能是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定的东西,这个市场也有电化学储能,但主力可能还是抽水蓄能。电网和相关主管部门可能会推另一个具有很大社会价值的项目:火电的灵活性改造。其作用是:当有新能源发电站的时候,它可以降低自己的出力,让新能源发电站来满足风电这些行业的并网,这些也是电网企业希望做的。

中国的工商业,尽管现在只是苗头初现,但业内人士都在等待中国的风伏价差放大,或者是等中国的辅助服务市场定价政策出台。

复盘一下,全世界的储能分为六个市场,海外的工商业、家用、电小二,这三个都是化学储能,而且以锂电池为主;中国的发电侧也锂电池为主,中国的电网侧以抽水蓄能为主,同时主管部门也推动企业发展进行调控产品改造,化学储能也是其重要构成。中国工商业的环市场未来可能会有起色,业内乐观判断其呼之欲出,这个市场应该也是化学储能为主。

有关化学储能的方向,翻开架构书,答案都能看到:第一章是锂离子,第二章是钠离子,后面还有钒电池及其他。电化学储能存在的功能,细化到市场上,其满足了这些市场需求,潜在的发展空间各不相同。有关发展方向,除了锂离子,在容量较大的发电侧,钠离子也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方式。

主持人:我们看到,今年新能源大火,但是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锂走遍天下”,我们也聊聊锂电,您觉得从投资的角度出发,目前锂电池产业主要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从中长期来看,锂电池的盈利边际,您觉得是向好还是向下?是否值得投资?

游家训:有关锂电池,股民朋友联想到的更多是电动汽车,虽对,但不准确。锂电池从80年代后期就已运用于数码产品,比如,现在笔电、手机都使用锂电池。但是现在提及锂电池,大家联想到更多的是动力,因为它是电动汽车的主要构成环节,其主要的市场端从消费数码向动力转移。回到双碳,我个人认为,各类电池的发展场景,或者说其终极宿命或者行业演变的场景,要从更大的视角上去看,才会更加清晰。

前面提及,未来电力的趋势是电气化和清洁能源化。在实现用电的方式上,只有两种:第一种是在线用电,电网是最大的人造系统。这个系统前端挂着各类的发电机组或者光伏电板、风电厂,它通过网络连到终端的“毛细血管”,即各种家用电器。比如家庭里的电视、照明灯,通过打开开关,电器就和华东、华北或华南电网连在一起了,这就是在线用电,其主要的承载与传输就是通过电网。从发电端的电网到高压电网再到配网,到达用电侧,最后通过低压电器到达终端电器上,通过这个系统连在一起,这个系统统称为电网或者叫在线设施。

另一种是离线用电,即便携移动设备(笔电、手机),我们将电能存在电池内,从而满足便携移动的需求,所以出现了离线用电的方式。即:把电力从电网上取下来,转到某个设施里面,然后随时随地根据需要去使用。

离线用电的设施(即各类电池),与电网并重或者说相辅相成。锂电池的应用场景,会随着未来日益增长的离线用电需求而不断增多,或许未来还有其他物质的电池出现。

电池的功能,从物理上说,它是存储存能量的载体;从使用场景上说,它是离线用电的基础设施。除了电动车,其他比如卡车、轮船、港口岸电、采掘行业,都是它的使用方向。

另外,在家居消费领域里,消费者体验会更明显。如电动摩托车从铅酸电池更换锂电池;如用于装修和家居制作的电动工具,也在摒弃电线,向锂电池化的过程演变;如家用的扫地机器人等,这些都是数码环节用到的各种电池。未来在数码环节,除了小型电池之外,还会出现微型锂离子,用于满足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发展,尽管很小,但是前景非常值得期待。即:大电池用于动力,小电池用于消费,微型锂离子则用于各种物联网、可穿戴设备。

锂电是一个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构成的方向,并不只是与电动汽车节紧密相关,未来它的使用场景和新的需求,有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然而,落实到投资上会很复杂。企业经营、电池用量的需求和竞争壁垒,都会影响它的盈利情况,还会因为盈利增速和增长质量影响到相关企业的估值。所以讲到投资的边际,则说来话长。但行业的前景,在现有实力的把控上,相应的需求和发展非常值得期待。

之前有一种观点说,锂电行业经过全球三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接近成熟。但现在从投资的角度看,显得不太准确:锂电行业不像是一个“30岁的成熟人士”,更像是“15岁的少年”。这个行业的发展迭代、大有可为的前景以及相应的变数仍然比较多。所以,锂电行业是否值得投资,就目前来看,我们认为起码是值得重视和关注的。

主持人:在半年前,消费市场上,电池有陆续涨价的迹象,您认为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会对中下游市场乃至整个产业链产生怎样的影响?

游家训:去年到今年,有关电动汽车的中上游产业,若可得出以下结论,会对你所在的机构有很大的帮助。

去年我们在研究论的阶段认为,今年很多环节会出现供需失衡,尤其是上游与材料相关的资源品,因为供不应求,很多环节甚至出现了供给缺口,所以电池的涨价,几乎成为了主流现象。其中,消费类锂电池从今年二季度就已开始涨价。下半年,各企业因为市场和客户结构的不同,涨价的频次也不同。

如果涉及到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首先,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涨价传导是正常的商业现象;第二,对终端的需求而言,在目前的价格下,暂时未出现“因收到价格的敏感性而反制需求”的情况,即目前的涨价现象暂未显著影响市场需求。因为锂电池的大部分下游产业与消费品相关,如电动汽车、电动工具、消费数码等消费品,从消费市场的表现来看,也没有影响用户的消费需求。

主持人:有关新能源车,在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承压下,我国以及欧美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对投资者来说,此时是不是合适的布局时间点?新能源车板块的投资前景如何?

游家训:目前这个行业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不确定因素。电动汽车这个板块最近的机会是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的,2019年欧洲吹响了政策的号角,所以2019年底的投资机会,并不完全是个基本面,我认为是对行业的一个预期。因为当时还没有疫情,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大国都“勇敢且粗暴”地大幅提高相应补贴,补贴上限提高近50%。此后,像大众这些大的汽车集团都更新了自己的RoadMap,之后发展电动汽车行业的大幅投入等。

2020年,我们总结为“三部曲”,期间有5~6个月的观察窗口。2020年,电动车的股票或者说市场,除了美股比较“快准狠”,中国的电动车相关企业则是比较平和的。从年初疫情开始,这些公司经历2019年底的那一波政策周期涨完之后,又有一波大的调整,调整到四、五月之后,“三部曲”呈现:欧洲崛起、中国恢复、中游一定出业绩。到2020年九、十月份,对于“三部曲”的演变,大部分专业的投资机构都有一致认可,特别是2020年第三季度,很多企业都做出了销量和业绩。

这个演变到了今年,呈现的结果是:供应链紧张成为了制约电动车行业的主要因素,因为行业内的竞争远超大家的预期。

这个预期的分歧在于,经过了2020年的大涨、连续两年股票市场的表现和市场预期调整之后,很多深耕这个行业的投资人担心目前的市场是否会低于预期,因为中游的主流公司估值市值,这两年都是不断上修的。

个人认为,如果2022年电动车中游产业还能有比较大的机会,这个机会将主要来自于对需求判断的分歧,换言之,需求是否在目前超预期,这是最有效的分歧。

需求取决于中国、美国、欧洲这三个核心市场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这是明年的核心分歧。如中游制造业企业很多环节的壁垒,环节的难度,主流公司目前情况,成本的价格区间等关于α的讨论和研究。2019、2020、2021每年都相比前一年有长足进步,发展的进步空间在变小,但需求的进步空间还有。

我们倾向于认为,明年中国、美国、欧洲总体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会比目前市场悲观者们的想象要更强,因为在中国市场,供给创造需求的苗头隐约出现;在美国市场,大家不看好的原因是拜登政府的政策补贴还暂未落地,但在目前,美国也已实现高度增长。因为不仅有特斯拉的新产品周期性面市,福特等其它车企的供给也已呈现。我们在去年就认为,中国和美国市场的增长是比较高的。在明年的消费市场上,电动汽车的发展,个人认为仍然是比较强劲的。

总结来说,如果有比较大的机会,那么电动汽车终端或许会有超预期的表现,中游产业的股票市场也就仍有值得一看的空间。如果落实到某个时间点,个人判断,未来3~4个月,大致到2022年4月,是对这个分歧进行校验或者研究的时间。2022年4月后,这个分歧很就会消失,因为3、4月份电动汽车若销量很好,就无需过多讨论了。

主持人:好的游总,其实现在已经到了年尾的收官阶段了,展望后市,您认为电力设备和新能源行业有哪些值得投资的机会,值得关注的点又存在哪些风险?能否给我们做一个总结性的梳理?

游家训:关于总结性的梳理,有关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我们将其作为一个大的行业来看,其中有6个板块,特性各不相同。风电、光伏、电动车的中游产业、电力设备、工业自动化、还有电动车和光伏都涉及的储能,共计6个细分环节。除去工业自动化和储能,仅看风电、光伏、电子设备、电动车中游产业4个环节。

电动车和光伏在市场看来,它们的进攻性更强;电力设备和风电在8月之前都是关注度很低的板块,我们在第三季度做下半年策略时认为,风电和电力设备适合做绝对收益,但现在不能做此判断了。我个人认为,市场实对电力设备的预期过高,虽然长期看很有发展机会,但短期的演变没有那么快。如果让我选择方向,我们重点研究的方向会在电动车中游和光伏这两个环节上。

电动车中游产业是一个很大的环节,我们对其进行研究的架构及其核心也在进行修正。去年我们说的核心是“三部曲”,只要按照“三部曲”去选股,预判到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终于这个行业一定会出业绩,那么买主流公司就都能挣钱。

去年底到今年初,我们的第一个框架是“中军公司”,即核心的、有巨大的alpha差别,或者有显著的别人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的alpha环节,我们称之为“中军公司”,同时也提到一些“后备中军”。“中军”的机会会贯穿行业的始末,这些都是是主流的公司。

第二个框架是“缺口”(材料方面),简单说就是能够大幅度涨价的环节。比如六氟、VC、 磷酸铁、PVDF、石墨块,共有5个。这也给明年的方向做了一个伏笔。

今年下半年,我们也提到了5个有关技术变革的“渗透率系列”,第一个方向是高压永磁和扁平电机,主推扁平电机;第二个是钠离子,由于个股较少,没有重点推演;第三个是大圆柱;第四个是新型石墨化;第五个是磷酸锰铁锂。我们的研究架构会结合第二年的大的机会和条件再进行演变。

汇总一下,第一,从大资金和总体上判断,在电动汽车这个方向上,第一,明年板块中的大公司是否有一定级别的收益空间,这要看明年的需求会不会超预期。涉及到时间点,即保守者、乐观者和观望者达成一致,可能会在三个月以后,这三个月是重要的观测和预判的时间。我们认为,这个行业会比目前多数人预期的要更强。

第二,若明年做投资选中游产业,要对环节进行挑选。因为今年三线企业都已满产,明年在正常的工序上不会是这个状况,所以要回到主流的公司上去,各个环节也要挑着买。

我们今年看好材料方向,如10月后的重点放在电池上,我们认为锂电池值得长期看,因为它更有可能基业常青、壁垒高、下游多,它的要求也更全面。

另外,正负极我们也做重点推荐,因为负极总体上来看可能会相对紧张。在2022年,不管是天然还是人造,正极方面,因为在三元这个环节,铁锂表现很强,大家过于担心它,在这里,很多国企会凸显,一些以海外为主的公司,它有很强的增长确定性。铁锂在明年的市场终端表现还处于上行期,但可能个股的估值表观较贵,所以我们重点后面的研究方向会是锰铁锂。

第三,如果明年有大的超额收益,我们需要重视技术进步和迭代,即渗透率。技术迭代带来的渗透率不同于电动汽车的销售渗透率,是在电动车行业里,因为技术变革影响到现有路线从而带来细分环节的渗透率的机会。比如前文提及的扁线、锰铁锂、大圆柱,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的是大圆柱,锰铁锂相关的方向。这是我们对电动车行业各环节的总体判断。

有关光伏,我们估计,明年二三季度后,装机量会逐渐上升,其中有一些比较好的公司,或许会有投资机会。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细致到各个条块、方向里面去选股。储能是弹性最大的,只不过它个股不纯,最后仍要回到这些企业里面去选择。我们建议大家关注的重点还是电动车行业。因为风电和电动设备的两波机会,主要分布在八至九月份的那一波风电的机会,与九至十月份电力设备的机会,之后电动车的机会或许更好。而电动车行业是否有大的机会,要看需求的态势如何,我们认为乐观者会赢。从选择方向上来说,除了锂电池,正负极的核心公司都有部分推荐。另外,技术迭代的渗透率,这可能是明年能拿到超额收益的重要方向。

有关风险点,第一,如今年三线公司开工率都几乎开满,这并不是常态,大部分行业都是如此,工序特别紧张的时期一过,很多三线的公司仍会回复平态,我们对这类公司或许需要保持谨慎。大家对价格周期存在一些担心,有些小品种的价格这几年涨得较快。其实,中游的涨价不会是常态,而是阶段性的,只是部分环节可能收到利润率的影响。

主持人:好的游总,对于今年最热门的赛道——新能源行业,中国基金报粉丝会的朋友们有问题想要请教,我们从中挑选了两个问题,请游总解答。

第一个问题仍和新能源车有关。此前因为芯片的供应链端受到限制,全球电池的销售量也受到了一定限制,目前供应链的瓶颈问题是否得到缓解?电动车中游的投资时点是否可能提前到来?

游家训:提问者对我们的架构了解较为详细,我们今年在3、4月份讲了一个结论:今年9月份以前是买入的时机。做出这个时间判断的核心依据是,今年3、4月,我们在行业调研里面已经感受到,材料的很多细分环节供应链“已经绷紧到了天花板”,若要获得一定缓解,我们当时大致判断的时间应该是6~8月份。基于一定的冗余,我们认为9月份是一个分水岭,或者说是一个释放的机会。

最后也看到,在9月,中国、美国、欧洲的销量在单月突破了60万台。大家通过销量柱状图可以明显看到这个演变,这就是供应链的问题得到缓解。除了电池的供应链,另一个就是芯片,因为除了RoHS芯片,还有博世的助力转向等,这些芯片的供应问题,在8月份之后也影响了一段时间。

有关供应链的缓解问题,供应链的供给和需求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方产生偏差都会出问题,这两个曲线都在变化。若说供应链的瓶颈,则每个时间段情况都不同。比如前文所说,3至8月,很多电池的上游很紧张,之后是芯片紧张,等到8月又是新的芯片问题。目前部分瓶颈得到缓解,但涉及到整个电动车行业,明年全球的销量增速若超50%,又可能会出现其它环节的瓶颈,瓶颈是一个变化的问题。

另外,有关中游的时机是否提前到来。之前提到,9月份的那一拨机会确实到来了。很多公司9、10月份是创了新高,但是最近又有波动和调整。按照之前所说,我们认为3、4月份以后有可能会有一波新的机会,但是否会提前到来则不得而知。因为我们也要跟踪高频数据,乐观者、悲观者两方相持不下的时候也要从中找答案,如果答案无法达成一致,则要看最终的结果——销量。所以下次的投资时机,目前仍要一边研究跟踪,一边看结果。

主持人:好的游总,第二个问题是和电力系统有关的。粉丝提问如下:我们了解到,在能源变革的大背景下,新型的电力系统正在快速发展,能否介绍一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具体特征?这种将对现有的电网模式带来哪些挑战?在挑战之下电力系统的投资强度是不是有望增强?

游家训:这个问题也非常专业,新兴电力系统有很多官方解释,我们今年3月份给出了一个解读:更高的电气化和清洁能源化。

更加便捷的用电,涉及三个“无处不在”的趋势:无处不在的用电、无处不在的清洁能源、无处不在的电力电子。我们总结为这三个方面,若要满足未来更多的可能出现的新的用电场景,这些实际的需求布局就要跟上。同时,要满足大量青年人的消纳,即并网之后,新兴电力系统的消纳问题、储能问题要解决好。关于电力电子,这个涉及的内容比较专业,整个电力系统在发展历程里能够称之为大的变化的,除了清洁能源的发展之外,就是电力电子了。

我们在电网端可能仅感受到了柔性直流,它对电网的影响没那么夸张,但从整个电力系统里去看,感受就更直接。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关光伏逆变器、风力变电器的公司,都是以电力电子为基础的企业。风电和光伏若要并网,就需要通过一个交直流变换或者更复杂的变换的环节来并入大电网,这就需要电子电子来实现。

很多智能的用电、驱动、控制的环节,其工作回路、控制回路都是直流回路,而我国电网是50赫兹的交流电,这些环节需要将电从电网上取下,到用电厂里面去用,它需要一个桥梁——电力电子。做变频器的运动控制、做UPS、做工业电源的这些企业,他们核心技术的第一大门类,就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不会直观地在电网端看到,但它在并网和消纳这两个环节中的体现是更为明显的。

关于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我们就用上文提及的三个趋势来描述的方向去解释。对于现有电网的挑战,我们可以沿着这三个趋势或者未来的趋势来进行预演:

第一,随着家用电器增多,整个电网的设施需要系统性加强,比如家庭的入户电流标准,可能要在10~20年后进行系统性升级,相比原来几十安培的电流,未来需要进行扩容;随着电动车销量上涨,居民小区内的充电桩太多,也需要扩容,电网的设施就需要加强。

第二,要解决大量清洁能源的并网,就要满足对应的损失平衡问题,这是一个世纪难题。除了储能,还有抽水蓄能,还有其它在复合端的响应或者切换的“甩负荷”操作,这是最后一招,仍需要有一个立体的解决方案来解决新能源并网的问题。

最后就是电力电子,电力电子的未来应用场景会更多、更细,像电池一样,但由此也会带来一些质量问题。因为电力电子变化的过程中,它会出现很多谐波,这也需要解决。

对于电力系统,其存在过多变化的方面都会有挑战,所以投资强度总体上来看会增强。因为前文也提到,能源的大趋势会是电气化、电力化,用电的地方越多,设施的需求量也要相应增加。回到电力设备方向,以年为单位,向长远处观望,中国在电力装备板块的投资强度会提升,也许一两年不会很直观,不会有明显的边际变化,但长期来看,投资强度会有所提升。

主持人:非常感谢游总的分享。双碳行动之下,绿色能源正蓬勃发展,通过游总的分析,相信大家对新能源行业的趋势走向和产业发展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再次感谢游总的精彩解读。

游家训:谢谢主持人,祝中国基金报的朋友们投资愉快,谢谢大家。

主持人:更多精彩投资策略研判,尽在中国基金报《对话》节目,我们也将在中国基金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发布《对话》系列节目的精彩文字回复,完整节目视频也可以进入中国基金报APP直播频道进行观看,感谢您的关注,再见。

版权声明:本次活动内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主办方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主办方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含文字、摘录等)公开发布,中国基金报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嘉宾言论系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意见。为保护版权,文章中的嘉宾言论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引用,也不得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截取、删节或修改。文章所述观点均为当时观点,不代表对未来的预测,如因为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平台及嘉宾所在机构均不承担更新义务。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平台及嘉宾所在机构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剧情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注和动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