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心里都有一只黑天鹅,这是一部有心理学背景的电影,作为宝妈,我更喜欢电影里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玉映雪 前言:电影《黑天鹅》是一部有心理学背景的美国影片,上映后深受人们的喜爱,并获得了2011年第83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马赛罗奖等多项大奖。《黑天鹅》上映至今已经经历了10年的...…
人人心里都有一只黑天鹅,这是一部有心理学背景的电影,作为宝妈,我更喜欢电影里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玉映雪
前言:电影《黑天鹅》是一部有心理学背景的美国影片,上映后深受人们的喜爱,并获得了2011年第83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马赛罗奖等多项大奖。《黑天鹅》上映至今已经经历了10年的时间,然而影片本身的影响力经久不衰,豆瓣评分9.0分。剧中女主角最终实现完美演出,却迎来了悲情的结局,更是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
影片《黑天鹅》讲述了一个优秀的芭蕾舞者的故事。女主角妮娜是纽约剧团中一名出色的芭蕾舞演员,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妮娜从小就特别努力而乖巧,舞艺也非常好。但妮娜更多是以小心翼翼地跳好每一步来追求完美,自我压抑而缺少情感的释放。因此,当剧团重新选择《天鹅湖》的领舞时,妮娜是担任白天鹅角色的不二人选;却一时无法完成带有邪恶、诱惑特征的黑天鹅角色。为了追求事业的成功,为了演出完美的黑天鹅,重重压力下的妮娜精神分裂,终于释放出了身体内的另一个“本我”。最后妮娜成功表演了黑天鹅,实现了舞台上的完美演出,而她却在众人的欢呼赞美中逐渐死去。
今天我将从剧情设计、影片主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三个角度解读这部影片背后折射出的人生观和现实意义。与此同时,我也会结合影片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思考和启发。
01、惊悚的剧情设计是影片的亮点,影片中很多人物和情节的设定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指向性。《黑天鹅》之所以经历了10年的时间还热度不减,是因为影片带给观众印象深刻的心理幻觉,运用了大量超越现实的手法,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刺激,特别是剧中刻意渲染出来的惊悚诡魅的气氛,达到了不是惊悚片胜似惊悚片的效果。例如通过白天鹅塑造的形象是纯洁而敏感、脆弱而忧伤的,就象城堡里的公主,也就是影片开头的妮娜;黑天鹅则代表的是充满野性而性感的另一面人性,正如莉莉和贝丝,以及突破自我后的妮娜;而身着黑衣的母亲的形象则是代表高高在上的权威的控制者,用所谓的爱和自我牺牲的名义去绑架自己的孩子。
在我看来,《黑天鹅》这部影片剧情的设计非常出彩,即使放在10年后的今天也还是非常的经典,一方面我们能够从妮娜身上看到代表人性的黑白的两种力量的精彩博弈,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女主角内心的迷茫、挣扎、觉醒、矛盾和突破,另一方面妮娜和她母亲的合体式的母女关系是最让人深思和最具有现实意义的。
①不要做包办父母,不要让孩子形成凡事依赖父母的心理,要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影片中,28岁的妮娜的粉红色的睡衣、外套、床单,她满屋子的毛绒玩具,都暗示着妈妈仍然当妮娜小女孩一样教养。尼娜已经28岁,遇到事情不是自己先想办法解决,而是立即跟妈妈联系寻求帮助,甚至连换衣服也会由妈妈在一旁帮忙。妈妈对妮娜说:“如果不是我一开始就每天送你去跳舞,你是不是早就放弃了?“妈妈这是暗示女儿,你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芭蕾舞演员,都是因为我,没有我,你根本不会成功,在妈妈不断的暗示下,女儿形成了严重的依恋心理。
我们都知道,当孩子处于幼儿期,由于生存的需要,确实会依赖于父母的照顾。然而,五岁的孩子对外界就已经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想要脱离父母的保护,希望可以向外去探索,拓展他的活动范围。但是这个时期,孩子对世界还没有足够的认知,他依然需要父母的保护,所以,虽然他会尝试着向外走,去看一看,然后他又会很快跑回来,观察妈妈是否还在,然后再去向外探索。
②父母不要完全以孩子为生活中心,父母也应该活出自我,在合适的时候体面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广阔的世界。
当孩子怀着好奇心,尝试向外探索的时候,父母能抱着支持、赞许的态度,包容他,让他知道,无论他出去多久,爸妈一直都会在,他转身回来就能找到妈妈,他是安全的。这样反复多次,孩子会确定他可以放心地外出探索,不用担心妈妈会不见时,他就有足够的勇气独立了。反之,如果父母出于自己的情感需要,不愿意让孩子远离自己,没有足够力量支持的孩子就会觉得,外界是让人恐惧的,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欢心,他就会妥协,放弃内心对世界的好奇,只愿意老老实实呆在父母的身边。
在我看来,首先,父母不要对孩子过于依恋。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父母对孩子过于依恋是因为:1、害怕失去自己的作用:如果我不是母亲或父亲,我就失去了存在感,我就失去了价值。2、害怕孤独。3、害怕失去爱。
其次,孩子对父母有天然的依赖性,但父母应该支持孩子积极探索多彩的世界。如果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力量支持孩子向外探索,孩子就会觉得,外界是令人不安的,孩子为了迎合父母的情感需求,他就会变得过分乖巧,裹足不前。如果父母总是事无巨细的照顾孩子,孩子就没有机会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
最后,父母对孩子过于关注和控制,会让子女活得很压抑,没有了自我。妮娜妈妈是个单亲妈妈,放弃了自己热爱的舞蹈事业,一心照顾女儿,虽然女儿的依恋会让她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她将女儿牢牢地控制在了手中,但是这让与其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妮娜活得压抑,很难突破自我,活出她自己。不过妮娜潜意识中觉醒的反抗力量,随着生命时间的丰富在不断积聚。
02、影片的主题向我们传达了过度追求完美的悲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得越紧反弹的力度往往也越大,妮娜最后对母爱的反抗就说明了这一点。①父母总是管着孩子,不让孩子独立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孩子就无法拥有高情商,无法妥善处理遇到的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在《天鹅湖》中,黑白天鹅是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能够同时出演这两个角色,不但事业会更上一个台阶,而且还可能一举成名。妮娜心中极度渴望饰演这两个角色。但是黑天鹅的角色,其带有邪恶、诱惑的特征,妮娜由于从小到大一直在妈妈的控制下生活,性格单纯,一时根本无法胜任这个角色。
②孩子过于依赖父母会造成脆弱的心理承受力。
妮娜刻苦排练的同时非常害怕有人会与她争夺角色,她虽然终日勤奋的练舞,却始终心存恐惧,她的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使她感到身心十分的疲惫。电影《黑天鹅》中,黑天鹅即是指妮娜体内无法压抑的自我力量,它已经强大到即将从妮娜体内爆发而出。
在我看来,首先,父母要引导孩子多参与有意义的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接触社会,养成阳光开朗的个性。
其次,父母要引导孩子不要过于关注某一方面的成败,不以单次的成败论英雄,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仅仅注意培养孩子的特长,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最后,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03、影片让我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不必过度追求完美,不要过于看重名利,好好活着,做好自己就能赢得精彩人生。①妮娜体内的黑天鹅性格反映的其实是人类对于名利的向往和对于死亡的恐惧。
剧中,妮娜最终完美的演出了黑天鹅,她却同时悲伤地流下了眼泪,我心里也在不停的颤抖,妮娜就这样杀死了自己,而她不过是为了追求成功饰演一个角色而已,真的值得吗?我们认真思索后可以发现,其实妮娜的这种举动,是人类对于名利的向往和对于死亡的恐惧。正如北欧神话关于奥丁的传说写道:“富人会死,亲人会死,而且你也会死,但我知道一样东西不会死,那就是每个人对死去的人的评价。”不朽的名声成了很多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在现实社会中为追求名声而“杀死自己”的人不在少数,影片《黑天鹅》不过是以夸张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这一现象而已。
②透过黑天鹅我们应该对生命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发挥好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就已经很成功了!
其实生命确实需要努力工作,不然人活着会空虚,觉得人生没有激情。但是,生命的本质却不仅仅是工作,更不是为了一举成名而去工作。生命应该是一种自然的历程,其他的都只是辅助而已。我们可以追求成功,定下远大目标,挑战突破自己,但是一定要记住,这些都是为了使生命更有意义,而绝不是抹杀生命,来获取声名。这才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并不是所有的白天鹅都要能同时饰演黑天鹅才行,做好自己的白天鹅就已经很成功了!
在我看来,首先,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挖掘出自己的闪光点。让孩子利用自己的优势,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其次,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凡事量力而为,不要过于看重名利。
最后,父母不要忘了告诉孩子:好好活着最重要,做好自己就已经很成功了。
结语:
《黑天鹅》让我们意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提高生存能力:
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长大后能独立照顾自己衣食住行。
2.引导孩子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扩大社会交际圈子,从人际交往中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及胆识。
3.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断舍离,勇于割舍才能把握幸福。
我们要鼓起勇气去面对自己生命中所有的残缺、不足和黑暗,正是因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遗憾,才组成了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断舍离,丢掉心里的包袱,才会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影视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