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灵媒》的两位核心主创分别是泰国的班庄·比辛达拿刚和韩国的罗泓轸,二人合作给这部电影增添了不小的期待值。 班庄·比辛达拿刚曾拍过泰国恐怖片天花板之一的《鬼影》,而罗泓轸的口碑佳作《哭声》也被影迷追捧。 两位作者的代表作《鬼影》&《哭声》 罗泓轸(左)和班庄·比辛达拿刚 目前网传两人在《灵媒》...…
电影《灵媒》的两位核心主创分别是泰国的班庄·比辛达拿刚和韩国的罗泓轸,二人合作给这部电影增添了不小的期待值。
班庄·比辛达拿刚曾拍过泰国恐怖片天花板之一的《鬼影》,而罗泓轸的口碑佳作《哭声》也被影迷追捧。
两位作者的代表作《鬼影》&《哭声》
罗泓轸(左)和班庄·比辛达拿刚
目前网传两人在《灵媒》中担任的职务多有谬误,甚至还有人误传罗泓轸是本片导演。
其实电影最后的演职员表清楚地显示了两位作者扮演的角色:
电影的原创故事(ORIGINAL STORY)是罗泓轸和一位叫CHOI CHA WON的作者。
原创故事:CHOI CHA WON/罗泓轸
所谓的ORIGINAL STORY指的是这部电影的初始原创故事,它可能仅仅是一个想法或是一段短文,并没有发展成一部成型的小说或剧本。
从这个署名可以看出,《灵媒》这个故事最初的想法是韩国导演罗泓轸。
泰国导演班庄·比辛达拿刚在本片中的职务是导演(Directed)和编剧(Screenplay),他把罗泓轸的原始想法转变成可供拍摄的剧本,并进行了具体导演工作,导演署名并没有罗泓轸。
导演/编剧:班庄·比辛达拿刚
另外,除了创意工作,班庄·比辛达拿刚和罗泓轸还同为这部电影的制片人。
他们二人不仅是这部电影的艺术创作者,同时也有很大的管理权,担负着剧组方方面面的职责。
制片:罗泓轸/班庄·比辛达拿刚
那么两位恐怖片名导如此深度合作的影片,最终有没有达到1+1>2的效果呢?
如果单看口碑数据,两人合作创作的《灵媒》并不如各自的代表作。
目前《灵媒》评分为7.0,而罗泓轸的《哭声》评分是7.3,班庄·比辛达拿刚的《鬼影》高达7.7。
从形式上看,这部新作确实和两人此前的作品以及大多数恐怖片“刻意为之”不同。
两位主创选择了现实主义创作倾向,刻意让影片“去虚构化”。
但这种刻意地追求如纪录片一般的现实性却弄巧成拙,不伦不类。既不是彻底的“伪记录”,又不是彻底的故事片。
影片一开始仿佛来到泰国一个地方小镇调查民俗,主演也好像是当地的普通民众,片中穿插着纪录片中常用的人物访谈镜头,让观众产生一种故事是从民间迷信自然发展来的错觉。
影片故意安排很多访谈镜头
为了达到看上去的真实,影片借鉴了《人食人实录》和《女巫布莱尔》开创的所谓“伪记录”拍摄手法,但却贯彻得并不彻底。
因为中英文的差异,中文里所谓的“伪记录”实际上对应了三个英文单词,也是三种子类型,分别是Pseudo-documentary、mockumentary和Found Footage Films。
我们常说的“伪记录式恐怖片”,其实专指第三种Found Footage Films,直译过来就是“发现脚步电影”,常用主人公的第一人称视角、仿制的记录品(如书信、日记)、监控镜头、新闻镜头等。
以这个定义来衡量,再回想前不久那部比较有影响力的“伪记录恐怖片”《昆池岩》,就会发现《灵媒》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Found Footage Films。
伪记录恐怖片的魅力在于它故意装作非专业性、随机性和“偶然记录性”拍摄,去挑战曾经那些虚假俗套的吓人手法。但这种形式后来被恐怖类型片大量模仿,也流于俗套和审美疲劳。
而《灵媒》却以一种奇怪的方法进行“伪记录”,全片并没有营造伪记录恐怖片那种随机的真实性,反而都是专业而成熟的拍摄方法,但摄像师又时不时地入画参与到剧中发生的事件中,但又没有交代这些摄影师的来历。
例如这段坐车戏,此时女主明已经被怨灵重度附身,她反射在车窗上的倒影其实是鬼影,还恐怖地笑着。
这段戏从远景一家人上车,剪辑,到坐上车给明的舅舅镜头,摄影机再横向移动,这样的取景、剪辑、拍摄怎么能是伪记录呢?
伪记录恐怖片制作者的初衷是生怕观众觉得拍的太专业。而《灵媒》正好相反,它的拍摄极为专业化,只是偶尔点缀了一些剧中人和拍摄者本不应该发生的交流。
这些“交流”显得不伦不类,这些摄像师以“有限地”程度介入到故事中,参与了但又没真正参与。
《灵媒》里不时入画摄像师角色尴尬
如果是纯正的伪记录电影,例如很多人拿来对比的《昆池岩》,记录者同时也应该是故事的参与者,这才是伪记录恐怖片的真谛。
但《灵媒》里的摄像师遇到危险也不跑,看到危险也不干预,最后的大规模驱魔仪式上,现场所有人都被鬼附身,他们却没有被附身,还在拿着摄像机拍摄。
最后驱魔现场大家都变身了,摄像师却没事
这样的bug约等于《灰姑娘》故事里那个致命的谬误,灰姑娘到12点变回原形,但她却留下一只没有变回去的水晶鞋。
《灵媒》里入画的摄像师不完全是伪记录恐怖片中同时担任记录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完全是电影世界之外不该出现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存在给观众造成一种错愕感。
也就是说这些入画的摄像师既没有像伪记录恐怖片中的角色那样代表观众,也不是故事的角色,处在一个尴尬地位。
他们到底是干嘛的?他们来故事发生地拍摄是什么目的?他们是谁?都没有交代……
如果说《灵媒》是伪记录恐怖片,就好像网红说自己没有拍摄团队,都是自己用手机自拍的。
但实际上那种清晰度、稳定性、构图、运镜、打光等等绝不可能是一个人完成的。
总结来说,如果全片去掉那些摄像师营造出的尴尬的伪记录感,也并不影响恐怖氛围。作为一部常规的恐怖故事片,《灵媒》的拍摄也是合格的,那些不彻底的伪记录元素反而画蛇添足。
解析片中的三个细节:
1. 一只死狗影片刚开始不久,尼姆开车去参加明父亲的葬礼,导演给了路上一只被车轧死的狗的镜头。
结合后面对明身上恶灵的解释,其中也包括很多动物,如狗的恶灵。这只出现在葬礼前的死狗是编剧和导演埋下的伏笔,说明从明被诅咒的父亲死亡开始,恶灵就开始找到她。
而且明的母亲在菜市场偷偷卖狗肉,还很不在乎,觉得这都是常事。
在电影结尾大型驱魔仪式上,法师的很多助手被恶灵附身后,都表现的很像狗,与明的母亲卖狗肉呼应。
2. 两种信仰在电影《灵媒》前半段中,有一个非常突兀但又非常明显的元素,就是基督教。
电影开始信仰当地神明巴扬神的女萨满尼姆就说,这些认为万物有灵的民间信仰比宗教还早。
这个观点是毋庸置疑的,所谓宗教远比原始人类对各种神灵和巫术的信仰出现得晚。
在主人公居住的地方,本来之前的信仰是巴扬神和其他各种神灵,稻田、山脉、树木等等都有自己的神。
但随着时代前进,这里的人越来越失去信仰,还有一部分人如明的母亲,拒绝巴扬神这个传统信仰转投西方基督教门下。
电影中有一处对比蒙太奇,当尼姆和明的妈妈都确定明有问题后,导演先给了明的妈妈在教堂祈祷耶稣的镜头,然后立刻切换到尼姆祈求她所侍奉的巴扬神。
这样的对比很明显表现出外来强势宗教信仰与当地传统信仰的冲突。到了年轻人明这代人,更对传统信仰非常不敬,这也是她成为恶灵附身媒介的原因之一。
如果把影片中的基督教和传统信仰对立扩展思考,导演也许想借明被各种邪恶的东西附体,表现一种旧有信仰崩塌后,各种乱象趁虚而入的隐喻。
随着当地信仰巴扬神的人越来越少,尼姆作为萨满的力量逐渐减弱,甚至产生了自我怀疑。传统信仰式微,镇不住那些恶灵,集中在明的身上爆发。
3. 三代宿命无论前面做了多少铺垫,《灵媒》最终是女儿与母亲的对决,并以女儿烧死母亲为结局,这样的结局贯穿了整部电影的宿命论。
萨满传女不传男,但到了明的妈妈这辈,她不想当这个“灵媒”,就通过欺骗手段让妹妹尼姆成了“灵媒”。
诺伊有违抗和欺骗神明意志的行为,又嫁给了一个受诅咒的家族,也就是她丈夫一边的雅桑提雅家族。
欺骗传统神明、改信新的宗教、卖狗肉的罪孽,再加上和一个受诅咒的家族结婚,这一连串的问题其实都始于诺伊。
而诺伊的儿子麦克因为爱上明这样的乱伦之情自杀,最终各种怨气都聚集在诺伊唯一的孩子明身上,并向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母亲诺伊复仇。
电影最终以明烧死母亲诺伊为结局,但没有揭示已经是终极恶鬼的明接下来会做什么,还是和母亲诺伊同归于尽?
给观众留下一个悬念。
-END-
Copyright @ 2018-2024 hedonghu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09009000号 技术支持:HDHCMS
合作发稿QQ:43950305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和动画影视网 (⊙o⊙)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内容与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管理员删除!